传统相声、脱口秀和公式相声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师爷
“公式相声”是相声吗?
《相声有新人》节目一晃已经过去三年了,但是“公式相声”的烙印,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遗忘,总是时不时地跳出来,撩拨一下相声界的神经,刷一波存在感。
最近,李宏烨夫妻又去农村推广“公式相声”了,给一帮老年人做起了相声科普,不知道大爷大妈们听得懂他的理论吗?毕竟是博士写的书,不是微积分就是有限元,艰涩得很。
不过,李博士的行动还是值得赞许的,农村包围城市是真理,被实践证明过,不失为推广自身品牌的新鲜途径,值得鼓励。
随着《吐槽大会》的热播,我最近看了不少脱口秀节目,再回想起李博士的“公式相声”,发现二者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脱口秀和“公式相声”都擅长创作,包袱大都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讲究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对于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来说,确实值得一听,所以他们能够在小范围内流行开。
同时,脱口秀和“公式相声”的劣势也雷同,缺乏语言技巧的运用,表演能力撑不起内容,导致节目显得干燥,不圆润,不丰满。
所以,我更倾向于“公式相声”约等于脱口秀,建议他们改个名字,叫“公式脱口秀”,说不定和李诞们能找到共同语言,在下一季《吐槽大会》上大放异彩。
“公式相声”和脱口秀一样,源于传统相声
李博士虽然是一个相声外行,但是咱得承认,他真的研究过传统相声,其“公式相声”并非突发奇想,其创作逻辑的本源就是传统相声,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用一堆艰涩的高科技语言重新包装了一下而已。
传统相声构建包袱和笑料的技巧很多,大致有二十多种,这在很多相声前辈编写的相声书籍上都有记载;我曾拜读过马季相声的《相声艺术漫谈》和许秀林的《相声那些事》,其中都有系统的论述。
我也看了李博士的《相声的有限元》,其论述的相声创作和表演的数值模拟理论,本质上和传统相声的那一套理论是相通的。
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但是逗人发笑的技巧已经被相声前辈总结得非常到位了,迄今为止用的都是老方法。段子也好,笑话也罢,以及小品、脱口秀、戏剧电影等等,所有喜剧形式中引人发笑的技巧,都在传统相声技巧的范畴之内。
“公式相声”、脱口秀和相声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无论李博士承认与否,他的那一套“公式相声”内核就是传统相声,只有抛弃自大狂傲的态度,拿出低调谦逊的姿态,才能够真正得到相声界的认可,成为相声界的一员。
当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彻底抛弃相声的外衣,投向脱口秀的怀抱,二者更容易融为一体,毕竟本质是一样的。
脱口秀业界比起“公式相声”来要谦逊得多,人家一直在虚心学习相声的创作技巧,且从不讳言自身的短处。阎鹤祥在《吐槽大会》上的优异表现,充分说明了相声演员随时可以玩脱口秀,而脱口秀演员根本入不了相声的门。
“公式相声”和“脱口秀”的长处是创作和文化内涵,这正是相声的短处;“公式相声”和“脱口秀”的短处是语言技巧的缺乏和表演能力的不足,这正是相声的长处。如果这三者能够取长补短,融合发展,将是国内喜剧江湖的一大幸事。
阎鹤祥差一点成为笑果“赘婿”,庞博则自荐成为德云社交换生,两个团体的良好互动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期待着某一天,在《吐槽大会》的舞台上,相声和脱口秀也像足球和篮球一样来一段PK,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