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起刀磨剪子
(三)起刀磨剪子
起刀磨剪子,这是一个古老而日渐没落的行当,关于“起刀磨剪子”的书写是否正确,一直是我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因为“起刀”极有可能是一个方言,也有人写作“启刀”,而且提出了“启者,开也!启刀,开刃也!”的说法。而我之所以写作“起刀”的,是因为这“起”本身就有“发起,开始”的意思在里边,以前还不知在哪里看到一种说法“把磨刀叫做把刀发一下的说法”。至于正确与否,大家可以在文章后边跟帖讨论。
按照蓝翔、冯懿有编著的《中国.老360行》(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记载,在修补行当里有一个磨剪刀,其中提到了北方和南方对于这一事情的不同称呼。他认为南方(上海)你只要喊一声“削刀——磨剪刀”,人们便能够明白你的意思。而在北方,人们大多称呼为“磨剪子来——戗菜刀”。南方的吆喝声短促干脆,北方的声音悠长脆亮,富有节奏感。
因为磨刀匠没有固定的场所,依靠走街串巷招揽生意,所以他们赖以吃饭家伙事儿并不是很复杂。一条短腿的长板凳,一头用绳绊固定着两块可互换的粗细磨刀石,凳中装有一台手摇砂轮机,另一头则固定着一个工具箱,里面放着锤子、钢铲等简易工具,凳腿上还绑着个塑料水罐,这便是他的全部“宝贝”。但是,这家伙事儿简单,不代表谁都能够操作。同样的家伙事儿拿在不同的人手里,效果却有天壤之别。如果不懂得当中技巧,不只是无法把剪刀或刀磨利,反而会弄破整把剪刀或刀。
先说磨剪刀。按传统方法磨剪刀,首先,是要检查一下剪刀的磨损情况。另外,磨剪刀前,要先将剪刀两片连接处的铆钉用工具拧松,使剪刀成为一个“X”型,这样便于研磨。先用砂轮磨好了再手工磨,砂轮磨完之后,锈迹斑斑的剪刀便变得光亮如新。但是,必须注意剪刀上砂轮时,刀刃要立起来一点,刀要端稳。
下一步是手工磨,分为上“油舌”和上“刀砖”两个阶段,。油舌是磨刀石的一种,用沙子做成,比砂轮更细腻。拿剪刀在上边磨是为了将刀刃打磨得更细。刀砖与油舌差不多,只不过是用泥制成,质地更细过油舌。3道程序过后,磨剪刀的工序就基本完成了。每磨一阵,磨刀师傅就用手指在刀刃上轻轻刮试一下,看看刀锋是否锋利了。这是小时候最让我们感到惊诧的,如此锋利的剪刀刃,万一不小心,划破了手指,那可真的是得不偿失。
下来说磨刀,接过雇主递过来的菜刀后,磨刀师傅都会先用手捏捏刀背,眯着眼看看刀刃,选定从哪开磨。往刀上沾以些水,用手摇砂轮机打磨一会儿,接着又在磨刀石上粗磨和细磨,一边磨一边往刀上淋水,并不时用手指在刀刃上轻试锋口。
之所以很多地方叫做戗刀,那也是有原因的。以前的菜刀多为夹钢刀(“贴钢”),刀体是铁的,刀刃是钢的。新买来的刀没有开刃,或者旧刀用久了不锋利,就得用戗铲把附着在外面的锈和污物铲掉。所谓戗刀,就是一种特别硬的钢打成的刀,刀片卡在像自行车车把似的架子中间,按住两头的扶手,就可以戗菜刀了,跟木匠用的刨子差不多。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磨刀人逐渐消失在了大街小巷,我家媳妇也开始用上了网上淘来的家用磨刀器,使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学,这就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但是,远离了记忆深处的那一声声清脆的声音,仿佛我们离自己的精神家园也越来越远。如果说,有一天我们再也无法找回属于我们的精神家园的时候,无法返回我们的心灵故乡的时候,那就是人类的悲哀成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