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沉思录(15)——读书与师承
就怎么读书而言,自然没有什么定论,如果有定论,那就是,基于性格还是有定论的。以我的性格来说,第一,我不可能去读当今的院校教材。从社会阶层而言,当今制定教材的人似乎不能体会劳苦大众的疾苦,从学术而言,制定的教材也不能产生满意的疗效;第二,我思维活跃,所以我不大可能会把自己的视听限定在某个狭小的范围,因酷爱周易,故阴阳术数亦必是我所重视的思维角度;第三,喜欢性格犀利棱角分明说真话的人,比如陆九芝、黄元御、徐灵胎等;第四,尽可能去读那些比较薄的书,一者自己懒,二者,“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智者求同,道理往往不需要长篇大论。
目前为止,如果让我重新读一遍中医,我会按照这样的次序:
1、《思考中医》、《脉诊趣话》,教你入门;
2、《黄帝内经》、《难经》,了解大的理论体系;
3、《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病与药;
4、《伤寒悬解》、《伤寒说意》、《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腹证奇览》,伤寒是必须的门槛;
5、《四圣心源》、《郑庆安医书阐释》,医理清晰;
6、《长沙药解》、《玉楸药解》、《本草思辨录》、《有毒中药临床精要》;
7、《一指禅》、《中华舌诊观止》、《望诊遵经》;
8、《医学心悟》、《小儿药证直诀》、《医学传心录》、《傅青主医学全书》;
9、《医学衷中参西录》、《徐灵胎医学全书》、《曹颖甫医学全书》;
10、《瘟疫论》、《瘟疫明辨》、《温病条辨》、《温病求真》、《何平叔点评<温病条辨>》;
11、《雷昌林疑难病症治验》、《中医痰病学》、《朱曾柏疑难杂症医疗经验集》;
12、冉雪峰的全部著作;
13、郭志辰的空间医学(著述颇多,有参考价值,不可奉为圭臬);
14、台湾倪海厦与黄成义的著述;
15、《蠢子医》、《裴子言医》,近于道家。
开拓视野的:
1、《中医之钥》、《医林浩劫》、《奇症汇》
2、《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李阳波中医望诊讲记》
3、《串雅全书》、《华佗全书》、《理瀹骈文》
4、《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存在误导)
5、《医林改错》、《本草害利》、《聊复集》
……
以上列出来的著作从上到下一本本读,如此循环。读书的过程中要相互关联去思考(互参),读不懂的跳过去,不是说把一本吃透(实际上一次也是吃不透的)再读下一本。循环过两三遍以后就会有所收获。其它如《外台秘要》、《千金要方》、《本草纲目》之类规模浩大,一定要多翻翻看,即便没有认真去读,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方便查阅。
读书学习,多多益善,但是一定要反思以去伪存真,医学著作汗牛充栋,其中好东西和真东西凤毛麟角,不要被坏人带到沟里去了。
至于师承,有人宣扬说中医只能通过老师授徒的方式去学习,愚以为,这是不正确的,一切能找到学习资料的东西都不需要师承,自学完全可以搞定。我个人爱好读书,喜欢自学,自学过程其乐无穷。老师只是点拨的作用,学习这件事,最终还得靠自己。名师大都太忙,更何况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所以我不准备从师,我要把中医自学进行到底。
目前商业化的中医师承,一般以5年为期,只要你交钱,就有所谓的“老师”带你,以教针灸推拿为多(目前没有看到讲伤寒的),到时候弄一张证就行了。这种套路大概和街头巷尾墙角、广告牌、电线杆上那些“征婚”、“办证”之类的小广告差不多,其实质,就是一些有资格的人利用制度赚钱而已,看不出什么正面价值,最终只会让中医更加沦落。如果你想学真正的中医,则不建议参与。
当然,自学肯定会走弯路,弯路也是路,弯路走多了,就会熟知所有的路。另一个角度讲,人生大抵没有捷径,你在这边走了捷径,这边的的捷径就可能会成为你的坑,事物都是对等的,成于捷径,亦可能死于捷径。很多家传的中医,祖辈非常有名,然后一代不如一代,不见得是努力和智力的问题,更有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后代没有走过必要的弯路。
末了。由来高士皆问道,未有神仙不读书。健康这件事,非声色货利可以与之交换,终归还是属于自己的事情,无法假手于人。有心学医者,不必上名校、得名师,知识可以积累,思维可以参证,学习、思考、验证,坚持几十年,未必比谁逊色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