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姐死门槛断,哥走侄不亲”,真的是这样吗

俗语“姐死门槛断,哥走侄不亲”,在农村,亲戚之间真的是这样吗?

以不同视角报道三农资讯,如果想持续收到本栏目,请点击右上方蓝色字“关注”,今天的文章是:“姐死门槛断,哥走侄不亲”,在农村,亲戚之间真的是这样吗?久居在钢筋水泥的大城市,虽说这里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娱乐活动比较丰富,发展机会包括就业机会多,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是的,在大城市里整天忙于工作,人与人之间就相对没什么交流,人情味就是最容易被忽略掉的。而在农村就不一样了,在农村这个熟人的社会,人员基本上没变动,彼此之间都知道对方家住哪里,叫什么,从事什么工作,什么脾气性格都知根知底。因此每次无论见面还是聊天都无拘无束,毫无遮拦!

当然在农村除了浓浓的乡情外,亲情也十分浓厚,尤其是在之前,亲戚之间都住的不太远,平常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另外准备一份,给对方带过去,大家一起尝尝。亲戚之间如果有什么难处,那就是一句话的事。记得儿时,小毛家盖房,亲戚们都在自己带上大锤,瓦刀,来帮着盖。插秧时,为了赶在收水前栽完,白天不分白天,晚上不分晚上的帮着干活。一些住的稍微远点的亲戚,来家里坐,都会热情的让对方进屋喝口水,还要让对方留下吃饭,虽说有些话在人们看来是客套话,但这些客套话却是真心实意的。

特别是在走亲戚时,更能体现亲戚之间那浓厚的亲情。老话常说“礼多人不怪”,在农村走亲戚时,大家都会准备上礼品,而且会提前约定好时间。为啥要说约定好时间呢?在城市走亲戚,一般都是在节假日,一般情况下都会见到主家。但在农村不一样,大家平时都在地里忙活,没有闲忙一说,担心亲戚千里迢迢来来了吃了闭门羹,让亲戚感觉怠慢了。从这点就能看出来大家对亲戚的看重和农村浓厚的亲情味。

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收入的提高,许多事都是请人干活,走亲戚也是放下就走,不再寒暄。尤其是这几年农村亲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路上见面只是点个头,走亲戚时相互寒暄的话真成了客套话,有的甚至还出现了“断亲”怪象,尤其是姐姐和哥哥这种最亲近的兄弟姐们去世后,后代间更是减少了往来,真应了那句俗话“姐死门槛短,哥走侄不亲”。

前年过节去姐姐家走亲戚时,和姐夫在一起喝了不少酒,姐夫比我大一岁,他喝醉了,满嘴胡话,说:“我不就是两个月没上班吗,你姐姐和我吵架,你有啥资格说我,等你姐没了,咱俩就没关系了,我看咱们两家也不用来往了就”。当时我没有反驳,心中挺不是滋味,彼此之间难道没有一点亲情?

而当侄的作为晚辈,会不会出现人走茶凉的窘境?在笔者看来,这也是看双方的关系如何,毕竟那是自己父亲的兄弟!那么为啥会出现“姐死门槛断,哥走侄不亲”呢?其实在笔者看来,一是因为血缘关系远了,二就是心态原因,毕竟哥哥和姐姐起了中间人的关系。三就是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彼此之间联系的越来越少。四就是,因为贫富差距,而极个别的亲戚嫌贫爱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