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专访】专访演员郝洋:洞悉人物内心,做足台词功夫,鲜活演绎各色人生

近几年,随着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的逐年递增,反映留学生生活的影视剧也应运而生。近日在浙江卫视播出的《陪读妈妈》首次将关注焦点聚焦海外陪读妈妈,通过四个家庭不同矛盾的设置,多角度还原海外陪读生活背后的现状。剧中几个性格各异、家境不同的陪读妈妈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普通小市民陈莉莉最接地气,也最具中国式妈妈的特质,这一角色引起了许多妈妈的共鸣。

除了人设本身的魅力外,陈莉莉的扮演者郝洋精湛生动的演绎也为这一角色增色不少。近日,郝洋接受了电视剧鹰眼记者的专访,向我们揭开了她与这个角色的渊源以及对这个人物的理解。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演活角色做足功课

郝洋第一次听说《陪读妈妈》这部戏时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生活中,她有几个朋友在国外就是陪读妈妈,虽然她们的家庭条件优越,但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在异国他乡仍有各种不适应。她们为了孩子,忍受孤独,克服各种困难留下来陪读。

得知陈莉莉一角是一个普通家庭的陪读妈妈,为了孩子在交换期结束后仍能留在温哥华读书而历经了千辛万苦,于是她便产生了进入“陪读妈妈”这个群体的欲望。

在郝洋看来,陈莉莉是把自己所有的希望,家庭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罗盼身上,只要孩子能出人头地,即便自己付出几倍于常人的辛苦也在所不辞。她身上具有中国女性勤劳、朴实和坚韧的美好品德,母爱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她又有着浓郁的市井气息,这是她的生存环境造成的。

为了生动地刻画这个人物,郝洋也做了不少功课。她透露,在每次创作角色时,她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人物的生存环境;其次是人物的职业;再者是剧中的人物关系,演戏就是演人物关系;最后是人物在剧中的功能。

陈莉莉是在上海弄堂口开包子铺以卖包子为生,平常主要和老百姓打交道,所以她的说话方式、行为逻辑都市井气十足。郝洋认为语言对塑造人物很重要,因此她在演陈莉莉时就说了一口上海普通话。这得益于在上海读大学期间对生活的观察,她很了解他们的说话方式,衣着打扮以及走路的形态。她把这些记忆中的特质经过筛选都放在了陈莉莉身上。这样,陈莉莉在一出场,她的言谈举止就立刻显现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鲜明而立体。

把握人物心理,表演层次丰富

《陪读妈妈》中陈莉莉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让观众看到了自己妈妈的影子。然而,生活中的她并没有孩子,如何能演得像一个真实的妈妈对郝洋来说是最大的挑战。

她第一次试装见到罗盼的演员董成明时,就很有亲切感。进组后,董成明见到她就叫她妈妈,大事小事都和郝洋妈妈讲。董成明过生日正好赶上拍家里的戏,郝洋妈妈还给儿子买了蛋糕,在现场为他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日。

“我和'儿子’的陌生感距离感几乎为零,这样在演戏时就没有障碍,我们是母子的信念就变得很强大。信念感强大就真实,真实就会使所有的情感丰富而细腻”。郝洋说。

在剧中,儿子罗盼是个听话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以交换生的身份到加拿大留学,是陈莉莉的骄傲和希望。陈莉莉的生存价值都体现在孩子身上。她希望孩子能实现自己这一生无法完成与实现的梦想。郝洋并不赞成所有的妈妈都这样,她认为应该客观地审视陈莉莉,虽然她的母爱很伟大,但有些偏执,对孩子期望过高,无形之中给孩子施加了强大的压力,她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反而会适得其反。郝洋希望观众看到这个人物能有所反思。

对于生长在文艺家庭的郝洋来说,陈莉莉这个人物距离她的生活很远,但她仍能将这个人物演绎得精准到位。她透露,在表演时,她很注重人物的内心活动,心理层次清楚,她的语言、神情以及外在的动作就准确。陈莉莉的内心活动非常丰富,有时会占点小便宜,内心要斗争。有时捕捉到她认为的机会,会立刻抓住付诸行动。“我捋清了她内心活动,台词说出来就不苍白,是有内涵的。没有台词时,就会选择有代表性的动作来体现。老师说过'台词准确戏就准确’。因此,我在台词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都会根据每场戏不同的规定情境来处理”。

努力实现梦想,认真对待每个角色

郝洋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父母均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小时候她并没有明确今后当演员的志向,父亲也希望她能学文学。

读高中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一次招生考试,考生需要表演小品、朗诵、唱歌、跳舞等,这和她之前看到的拍电影的场景完全不同,一下引起了她的兴趣,从那一刻起她决定今后也要做演员。

得到父母的支持后,她开始跟着老师学习,为自己的艺术梦想做着准备,后来如愿考入上海戏剧学院,从小都耳濡目染加上勤奋努力让她在大学的专业学习中成绩优异。

毕业后,她认真对待每个饰演的角色,在积累中让自己的演技更加醇熟。

2002年,她主演了亲情电影《暖春》,在片中饰演香草,一个厉害的农村妇女。影片上映后不仅创造了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奇迹,还获得第2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2007年影片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郝洋再次出演香草。《暖春》让郝洋被观众所熟知,她的演技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在她的表演生涯中是一部重要的作品。

2015年,她又出演了电视剧《白鹿原》,饰演鹿子霖的妻子鹿贺氏。虽然这个人物的戏量不大,但她是剧中唯一一个贯穿始终的女人,从年轻演到老年,将封建礼教下女人的命运演绎得淋漓尽致。

除了电影、电视剧,郝洋还从2012年开始,和江珊共同出演一部关爱老人的话剧《守岁》,每年春节前都会全国巡演一个月。对于学戏剧表演的她来说,每年能回归舞台演一次话剧是一个演员最大的幸福。2016年,她还参演了网剧《恶魔少爷别吻我》,饰演了一个与儿子朋友式相处,善良大气可爱的妈妈,赢得了95后00后观众的喜爱,成为她们心目中的好婆婆。

保持平和心态,坚持艺术道路

回顾郝洋的作品可以发现,她饰演的每个角色差别都很大,但她都能拿捏得恰到好处,演绎得入木三分。

郝洋坦言,她选择角色的标准是角色能引起她的创作欲望。每演一个角色就是过了另外一种不同的人生。演员不是万能人,不是什么角色都能演。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不同侧面,在表演时,她会把角色本身和她性格的不同侧面有共识的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使她在创作时游刃有余。

谈及演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她认为首先要有真诚的心;其次要有高度的敏感性;第三是要有良好的表现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中生代女演员面临戏路变窄的问题,对此郝洋十分坦然。她认为做演员的心态很重要,无论是演主角还是配角,应该以平常心面对所有的一切。

“什么年龄段演什么年龄的戏,不强求、不偏执。现在演妈妈,随着年龄增长,将来演外婆或奶奶也都很好。平常心对演员来说很重要,即便曾经辉煌过,但不代表永恒。放下名利,才是真正的大写的演员。”她说。

结语

郝洋热爱尊重演员这个职业,满怀敬畏之心。每当自己的戏播出时,她都会仔细观看,寻找不足,以便在日后的表演中得到提高。坚持,是她认为在表演的艺术道路上最该持有的态度。她说自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对于未来没有什么计划,活好每个当下最重要。她始终不忘初心,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能量,为即将来到的新角色时刻准备着。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

【一】《快把我哥带走》:唤醒人们遗失的温情,遇见史上最“接地气”的曾舜晞

【二】中宣部等5部门:治理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

【三】星舰影业头部矩阵:携六大工作室打造华语影视精品!

【四】专访《爱国者》导演龚朝晖:真实还原抗战历史,刻画爱国者群像

【五】联手腾讯万达打造超级IP,《斗破苍穹》将成为阅文豹变的催化剂

商务合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