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明星为何越来越“娘”?不能怪00后,他们真的没得选
现在流量高的偶像艺人越来越中性化,尤其是男艺人越来越娘,成为很多人忍不住想要吐槽的话题。
就如同我们的父辈当初看不惯我们疯狂追捧的港台明星一样,此时的我们也不知不觉成了所谓主流审美的“卫道者”,但说来说去,人们似乎很难找到这其中的原因,自然就更不要想说服当下的年轻人了。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不过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偶像明星对于年轻人的意义。
偶像明星的本质是代际“标签”
不论是偶像还是明星,除了表面上的娱乐价值以外,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是每一代人的标签,既然是标签最重要的就不再是它是否的设计的美观,是否有更多更实用的外在使用价值,而是要有极强的辨识度,说白了就是在老老少少的人群中,一眼就能辨识出来。
举个例子,当某个陌生人提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或者某个明星时,我们便能够通过这些要素瞬间辨识出他所在的年龄层,并说上一句“暴露年龄了”。这一现象其实可以很好,体现出偶像明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再说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现如今大多数人都喜欢用微信,这一点可以从微信日活十亿这个数据中看出。那就在所有成年人都离不开微信的大背景下下,我们会发现很多00后们却执着着用着QQ,这个因为微信的出现差点被80后90后彻底淘汰的社交软件。
很难用一些符合逻辑的理由来解释这一现象,首先QQ并非什么新鲜事物,因为它已经是一种被80后90后用“烂”的一个社交软件,其次,与微信相比,QQ便捷性也丝毫没有什么优势,而且在广告和便利性上还有不少劣势,那么00后们为什么“爱”上了QQ呢?
其实如果我们从代际标签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便很好理解了,在80后和90后从QQ平台中的退出,成为微信的忠实用户的同时,危险成为成年人的一个重要标签,成年人啊,还在与对方交流时索要QQ号,会被人投来诧异的目光,相信还会被当做一个怪人般存在。
这种未成年人避之不及的标签,却很符合作为00后新生一代人的需求,这也是每一代新人针对上一代人,所需要建立差异化标签的核心诉求,那就是这个标签是否好看是否实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上一代人不同。
成年人越是排斥,年轻人越是喜欢,越是受当时主流排斥的标签,越具有辨识度。这就是为何00后会在众多社交软件中钟情于QQ,因为除了微信,其他小众的社交平台也有成年人用,也并不会受到很大的社交歧视。
偶像明星潮流变化的本质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看偶像和明星,我们会发现最初的偶像和明星,尤其是男性往往都颇具有阳刚气质,甚至还带有些个人英雄主义,很多50后和60后心中的偶像往往如此。
再到后来很多80后和90后心中的偶像便开始与上一代形成差异化,刚刚气质和个人英雄主义变得不再讨人喜欢,相反那些俊朗儒雅的书生形象开始受到追捧。到了新世纪,痞坏的男主风靡一时,而当下也是粉嫩的小鲜肉成为了顶流。
你能说出以上偶像特质的好坏吗?其实都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重要的早已经不是他们的好坏,而是一定要与上一代人所喜欢追捧的不同。
这一点也可以体现在流行歌曲上,真的从艺术角度上来分析,我们是很难对比出传统歌曲、港台粤语歌曲,以及说唱歌曲之间孰优孰劣的,因为艺术本身就是包容各种差异化的,他们就像歌曲艺术殿堂中的不同分支,花开满枝,各有不同。
但我们却会发现不同代际之间的人,会相互吐槽彼此视为自己标签的歌风好坏,比如60后很难看得上70后所钟情的港台腔,而70后也很难理解80后和90后为何会喜欢“听不清”的周杰伦歌曲,就如同80后和90后无法融入当下流行的说唱。
时间窗口效应
除了每一代人年轻人对自身标签的诉求因素,时间窗口也有很大影响。从少女怀春情窦初开的年纪,每一代新人到了心智成熟,自我独立意识形成的特定阶段,都会如饥似渴的想要从外界获取可以加强标签化信息。这些恰好出现的信息便会在一代新人如同白纸般的脑海中烙印下最具参考性的标准。
这个时间长则四五年,短则一两年,此外还会因个人环境适当提前或延后。
这便是为何我们很难从好坏和实用性角度理解偶像明星潮流变化的原因,因为他们本身和好坏以及实用性并没有多大关系。
其实这个道理不仅可以解释偶像和明星,也可以解释所谓的时尚和流行,因为我们只需要细心对比,会发现所谓的时尚和流行,大多是几十年前或者半个多世纪已经流行过的元素,只不过被换了层包装,重新推到人们的眼前罢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能称得上流行标签特质的就那么几个,他们被每一代人翻来覆去的用来区别上一代人,等用到了一定程度,没用过的标签彻底没有了,便自然会翻出早先的元素稍加包装一些,比如贴上复古,或复兴的标签,用以区别上一代人,于是所谓的流行标签便出现轮回的现象。
当每一代人忙于寻找差异化并树立标签的时候,偶尔停下来旁观不得不感慨,我们其实都在自欺欺人,因为每一代人之间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放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我们都只是那渺小的人类罢了。
2021.05.12(傍晚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