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渐鸣撰书古今人名集联60幅(之一)

如此有趣

王渐鸣

噫,我废书也久矣!近两年来喜欢画画作诗,耽于练字。一是不愿做文抄公,二是厌于之前写字的状态。

尘世浮华,很难让每个写字的人都学富五车,旧时代的文人已然是一种梦想。记得曾看到过一句话:信息时代,已经没有了知识分子,顶多是些“知道分子”。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却往往难以沉潜,缺乏思考。

我是一个不愿跟风的人,40岁后,看字不喜欢漂亮。每天睡前读点杂书,历史掌故,人物风仪常在脑中,潜移默化地也成为自己处世的一些准则。子曰:见贤思齐。心中多存几个光洁的名字,自己可能会少一分俗秽。

一天散步时又念起这些个人名,觉得很多名字实在有趣,念叨了这个,那个便会油然记起——这缘于汉字的魅力——它们是可以相对的。于是那天散几圈步下来,集出了20多对人名。兴味一发便不可收拾,第二天又陆续集得人名有近百对。我幸庆自己还算个“知道分子”,不然哪来这么多名字为我所用呢?

以人名集联,前人早已有之,最著名的莫过于当年北大的一道考题:为“孙行者”对下联。最后为佳者有“祖冲之”、“胡适之”。还有一个绝对:伊尹、阮元——绝就绝在连字形特点都一样。既然叫联,就得遵守对联的规范,平仄相对、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是必须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在姓名集联中就是姓氏可以不作绝对要求,可对可不对,毕竟百家姓中也确实难以个个可以对得出的。

我的这些集联,用的是平水韵,所以“一、极、十、石、茗、屋、白、佛、蝶、识、独”等字都属仄声的。照此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霍去病、辛弃疾”“熊十力、马一浮”实际并不完美,因为“去病弃疾、十一”都是仄声。有了这个底线,很多看似很工的名字就排除了,比如“钱病鹤、周瘦鹃”,意思再好也得舍弃。而有的人名,可以与几个人同时对,比如“高二适”,可以对“徐三庚”,也可以对“钱三强”;“黄公望”可以对“钟子期”,也可以对“苏子瞻”;“张恨水”可以对“徐悲鸿”,也可以对“钱锺书”。最终我给自己定了个原则:以古人名为主,今人少用;以文史界中人为主,其他少用。这里有一个要说明的是,所有名字都是实有其人的,唯独用“杨过”这个虚构的人物来对“启功”,想来启老生前诙谐仁厚,当不为怪吧?

名字中一般的“杨”对“柳”、“雨”对“雷”、“龙”对“凤”还是容易的,有的则让我费了不少脑筋。比如“陶冷月”我开始对以“谢冰心”,后来觉得对“袁寒云”更妥。有点难到我的是“陈独秀”,对以“李双江”勉强可以,“何其芳”也强差人意,想了一夜没想到更好的,第二天一早醒来脑海中蹦出个“甘中流”,真是天衣无缝了。还有就是“谈月色”,想了很久对不上,又不想浪费这么一个诗意的名字,无意中想到“陈花容”,也算是绝妙了。当然,若再细细推敲,很多联一定可以对出更多更好的人名,且容以后慢慢完善吧。

对着集联的这些名字,仿佛见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我又寻思着把他们写下来,当是给自己一个任务:用尽浑身解数去创作。把之前汲取过的黄庭坚、郑孝胥、袁克文,甚至是童子功时的颜真卿和偶尔过眼的一些碑版、简牍因素全调动起来,任其在笔下变换花样,后来连章法形式上都考虑了一些构成因素,这着实也让我越写越兴奋。所有的名字我都是用同一支加健羊毫笔写成的,我想考验自己驾驭笔的能力,从笔尖到笔肚,我充分运用笔锋的性能,这个过程体验也是非常有趣的。总的来说,集联的大字,我追求磊落、大气、劲挺、开张、沉着,同时兼顾细节处的精微和出其不意的趣味。

从集联到写完这60副作品,整整两天,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涅槃,这种井喷式的创作状态是很少有的,对着这些作品我得以宽慰自己:不写不等于退步,只要你还在思考。

学识就这么点学识,招数就这几下招数。自己是痛快了,行与不行,交由诸君评说吧!

01

杨过

启功

02

张雨

傅雷

03

鲁迅

徐迟

04

杨绛

柳青

05

商承祚

王造时

06

叶小舫

王虚舟

07

傅梅影

吴藕汀

08

万家宝

王国维

09

吕凤子

费龙丁

10

包天笑

丁佛言

11

陈去病

徐无闻

12

孙慰祖

戴敦邦

13

张之洞

王个簃

14

姚茫父

王乐孙

15

方药雨

董香光

16

邓尔雅

宗其香

17

承名世

吴冠中

18

高二适

徐三庚

19

陶冷月

袁寒云

20

牛耕地

马识途

21

沈寐叟

罗瘿公

22

李北海

苏东坡

23

谢无量

康有为

24

钱病鹤

王憨山

25

齐白石

徐青藤

26

刘海粟

吴湖帆

27

叶一苇

程千帆

28

余秋雨

纪晓岚

29

戴复古

汪为新

30

谈月色

陈花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