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懒人”杨锁:烧家具取暖,刨坑上厕所,23岁懒死家中
《我爱我家》中的葛优饰演的“二混子”因为懒惰而让人不耻,而现实社会中有一人甚至比二混子还要懒。
他一米75,长相帅气,身体健康,最终却在23岁的青春年华之际懒死床上,
这究竟是为何呢?
当年这则奇闻甚至还震惊全国,被大家封为“中国第一懒人”。
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国第一懒人”杨锁的世界,探究一下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之路的。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这句话在杨锁身上一点也不适用。
杨锁1986年出生于河南信阳朱堂乡,家境一般甚至可以称得上贫困。
父亲杨继春为人敦厚老实,因为家里贫寒,所以在30岁才娶上媳妇,46岁才有了第一个孩子。
老来得子让杨继春十分开心,为了把儿子永远留在身边,杨继春给儿子起了个特别的名字“杨锁”。
杨锁的出生对杨家来说可谓蓬荜生辉,因此老杨夫妇便将他当作“小王爷”来养育,一般的孩子周岁时能学会走路,杨锁直到8岁还没学走路,不是杨锁身体有问题而是父母不舍得。
每次出门父母都是用大扁担挑着,或者肩上背着,绝不允许他下地走路,
在河南当地有一种非常奢侈的小吃叫猪油馍,农村的小孩一般都很少吃到,
但杨继春却每天都给儿子买两个,同村的小孩见到十分眼馋,而杨锁每次拿着啃两口给小朋友们炫耀完之后便丢弃在一边。
到了上学的年纪,杨锁家离学校很近但老杨放心不下便每天接送,杨锁的书包里更是被他塞满了吃的。
在家里被宠溺坏了的杨锁,在学校中更是目中无人,他不喜欢学习,一做题就又哭又闹,学校老师稍微说重一点的话,他便会发脾气向父母告状。
父母一见儿子受到委屈便跑到学校大闹。久而久之老师便不再管他,就这样杨锁终于混到小学毕业。
但他的成绩远远不够上初中的资格,老杨只能舔着老脸去找关系,为孩子申请了一个低级中学指标。
但没想到老杨的好心杨锁却不领情,他不想上学,便在家里一哭二闹,满地打滚
老杨看不得儿子不高兴便心一软,不上就不上把。就这样,杨锁开启了自己的“养生”时光。
其实那时的杨锁也有懂事的时候,他看到父母整日在田间辛苦劳作,便想上前去帮父母的忙。
但老杨夫妇每次都对他说:你赶紧玩去吧,别累着久而久之杨锁便对家中的家务不闻不问。
每日除了外出玩耍就是在床上躺着,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老杨在杨锁13岁时被确诊患上了肝癌没多久便去世了。
老杨的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杨锁母亲身上。
为了维持母子俩的生计,母亲数年如一日地干着农活、操持着家务
有的时候实在忙不开便拜托杨锁帮忙,可杨锁已经养成懒散的习惯,只要母亲让他去干活他便对母亲拳打脚踢。
长期的劳苦加上身心的压抑,杨母也在他18岁那年撒手而去。
父母去世后杨锁没了依靠,堂哥看他可怜便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一起生活。还将他拉到自己工作的建筑队上,希望他可以挣点钱养活自己。
可杨锁在10几年的懒散作祟下,每次都自己跑回家。随后村民还帮他介绍了服务员的工作。
当时村里人想着:既然建筑队搬砖的事儿干不动,那给别人端个盘子上个菜总要轻松些吧!
让全村人都没想到的,杨锁到饭店之后,依旧是碌碌无为、终日无所事事的样子没几天饭店就将他开除
经过亲戚朋友的努力,依然无法将其“扶上墙”,而杨锁也心甘情愿地过起了讨饭的生活。即便是讨饭,也懒惰到极点。
都是好心人这家送点肉、那家送点饭,可他“恨不得有人喂”,肉菜拿过来就挂在屋檐上,自己也不学着做饭,一直到变味、发臭。
实在饿得不行就挨家挨户地去蹭饭吃,直到别人家忍无可忍将他撵出为止。
除了吃饭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有时能睡上一两天。
就连上厕所也懒得往外跑,索性就在堂屋里挖坑方便,赶上寒冬腊月风雪交加,杨锁就将家里的床铺被褥、家具等用来烧火。
2009年12月,河南刚下过雪,天气异常寒冷,堂哥惦记他便给送去饭菜和棉被。
可当赶到他家时才发现,这位“巨婴鼻祖”早已饿死在家中,年仅23岁!
杨锁死后,他的故事广为流传,甚至还被拍成电影以此来警醒后人,
据杨锁堂哥杨德玉回忆说:“杨锁曾是我们堂兄弟8个里长得最英俊、最聪明的,没想到最后却落了个这样的结局。”
杨锁的遭遇不禁让我想起近期很热门的一新闻
一个广东单亲爸爸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抚养长大,儿子却在考入美国知名大学后选择自杀离世
这两者单看似乎没什么相似之处,但只要深扒下去就会发现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位父亲是在当地很有知名度的一位育儿博主,他的公众号名字叫“一得他爹”
因为儿子叫一德,所以他便取名为“一得他爹”,
在他的公众号的文章里我们发现他的内容全部都是围绕着儿子,所有事情也都是以儿子为中心。
在他的公众号写道,因为在儿子年幼时和妻子性格不合离婚,为了让孩子有个美好的童年,他不惜辞掉工作在家带娃。
他在育儿的17年之内每天变着花样地给孩子做饭,还给儿子建了一个博物馆,从他出生开始的所有物件全部放在博物馆里展示。
包括第一双鞋子和第一个奖杯。还有一些文具,小物件,等等。
并且这位父亲自己说道,在儿子整个成长过程中17年多,他一共拍摄了20万张儿子的照片。
20万?就算是6500天,一共20万张照片每天也要拍30张,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自已可见他对儿子的疼爱。
他的这种爱如今被媒体们称为“放弃自我式教育”,父亲早已在无形中完全把自己依附于儿子身上,儿子要承担两个人的人生承担两份压力。
终于他在父亲的期望下,考上名校,可再也承担不起这份沉重的爱,只能选择自尽以此来解脱
杨锁和一德父亲的故事都告诉我们,父母给的爱太多反而让孩子们失去自我,将孩子们本身该具备的体验和选择统统剥夺。
换为他们觉得最适合的方式,这样下去,只会出现杨锁和一德这样的孩子,他们看似获得很多的爱,但这份爱却异常沉重,让他们失去自我,无法承担。
我们谨以此视频警醒那些过度溺爱和控制孩子人生的父母,放手吧,让他们自己学着去成长。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聊到这里,看完记得关注点赞转发,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