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家写了一副对联,上下联内容完全相同,为何还有人叫好?

我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对联是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常作的。对联还可以被称为对子或者是楹联,一般会写在纸、布料上,或者是刻在木头、石柱上。对联最开始起源于五代,在明清的时候最为繁盛,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最开始,对联是写在桃木板上的,分别挂在左右门边。一直到明朝,朱元璋开始大力提倡用红色的纸来代替桃木板,自此对联就一直都是写在红纸上了。

平仄声律、对仗是写对联最讲究的。以如今的普通话来说,平声就是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仄声是指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除此以外,对联变化多端,形式有千百种。

对子可以分成两半,上半个叫做上联,也叫“出句”,下半个叫做下联,也叫做“对句”。而不管什么时候看到对联,都是从右往左读,右边永远都是上联,左边永远都是下联。贴对联的时候也是忌上下联位置颠倒的。

一般对联上写的内容,都是用来表达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表达人们憧憬幸福的心情。对联一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分类。

从字数来分类的话,可以分成短联、中等联、长联。

短联一般不需要断句,最短的一则对联,上下联总共就只有两个字。来自清朝,上联为“墨”,下联为“泉”。

中等联大概有10多个字。长联则顾名思义,上下联总共字数超过40个字,最长的是钟云舫拟题四川江津临江城楼的对联,一共有一千六百一十二字。

按照内容分类,对联又可以分为述事联、状景联、抒情联、晓理联、评论联。按照联语的出处分类,可以分为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和创作联。

按照写作方法分类,可以分为正反对 、反对和反对。按照应用范围上分类,可以分为门联、装饰联、交际联。

明代文学家徐文长就写过一副非常有趣的对联,上联是“好读书不好读书”,下联是“好读书不好读书”,内容完全一致。

这副对联的产生背景是,徐文长受邀到一个学堂去上课,许多慕名而来的人全部聚在学堂里。徐文长正是到要年轻人勤奋读书的时候。有个人将笔墨拿给徐文长,请他写副对联。

徐文长没有推辞,当即写出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然而,学堂里的人对这个上联的含义都是不明白。徐文长继续写出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学堂里的年轻人大多都没有弄懂徐文长对联的意思,于是向徐文长请教。

上联应该如此读,好hao(第三声)读书不好hao(第四声)读书,而下联应该如此读,好hao(第四声)读书,不好hao(第三声)读书

上联的意思是,一个人年纪还小的时候,正是适合读书的时候,但是有的人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荒废学习,就叫做不好读书。

下联的意思是,一个人年龄变大了以后,发现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个时候才想起读书,却力不从心了。徐文长写的这副对联就是告诉年轻人要在大好时光勤奋读书,不让年老的自己后悔。

参考资料:《明史·文苑传》、《徐文长逸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