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腹腔镜经胃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治疗包裹性胰腺坏死32例疗效分析(本文配发视频)
通信作者:李非教授
曹锋教授
【引用本文】曹 锋,王 喆,李 昂,等. 腹腔镜经胃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治疗包裹性胰腺坏死32例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5):554-558.
腹腔镜经胃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治疗包裹性
胰腺坏死32例疗效分析
曹 锋,王 喆,李 昂,高崇崇,张 超,李 非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5):554-558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胃胰腺坏死组织清除(LTGD)治疗包裹性胰腺坏死(WOPN)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LTGD治疗的32例病人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WOPN病人中,28例(87.5%)局限于胰腺或胰周,23例(71.9%)合并脾静脉血栓及左侧门静脉高压。手术时距离发病45(27~181)d。手术时间(151±32) min,出血量(75±40) mL, 术后住院时间12(6~4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9%(7/32),Clavien-Dindo 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死亡率为3.13%。中位随访时间52(6~101)个月,27例(84.4%)病人成功获得随访,所有WOPN均吸收,无复发。随访期内,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8.5%(5/27)及14.8%(4/27)。结论 对局限于胰腺或胰周的WOPN,LTG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项目(No.Z171100001017077);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No.Z191100006619038);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No.1192070312)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普通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急性胰腺炎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北京 100053
通信作者:李非,E-mail:feili36@ccmu.edu.cn
注:曹锋为“中国普通外科青年学者攀登计划”成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收治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人3127例,结合病史与影像学检查,符合WOPN诊断者318例。WOPN的诊断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的《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即于发病4周后出现的一种包含胰腺和(或)胰周坏死组织且具有界限清晰炎性包膜的囊实性结构[7]。结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有32例病人进入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49.7±8.4)岁。32例WOPN病人AP病因分布如下:高脂血症性14例(43.8%),胆源性12例(37.5%),酒精性4例(12.5%),其他或原因不明2例(6.2%)。手术指征包括:感染21例(65.6%),十二指肠梗阻4例(12.5%),感染合并十二指肠梗阻4例(12.5%),胆道梗阻2例(6.2%),感染合并胆道梗阻1例(3.1%)。CT 严重度指数(CT severe index,CTSI)为(6.6±2.4)。32例病人中,共有23例(71.9%)存在脾静脉血栓并导致左侧门静脉高压。4例(12.5%)病人术前曾接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外院转诊26例,中位转诊时间31(1~171)d。根据笔者单位的WOPN分区方法,共有Ⅰ区28例(87.5%),Ⅰ区+Ⅱa区4例(12.5%)。所有病人及其家属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符合WOPN诊断的病人进入筛选。符合以下条件者进入研究:(1) WOPN局限于Ⅰ区(胰周区域)或Ⅰ区+Ⅱa区(左侧结肠后区域);(2) 接受LTGD。
1.2.2 排除标准 存在以下情况不纳入研究:(1)既往因胰腺炎接受过手术治疗;(2)外伤性胰腺炎;(3)复发性AP;(4)WOPN合并消化道瘘。
1.3 术前评估 术前除常规的脏器功能评价外,对WOPN局部特征的评估尤为重要,内容包括:WOPN的位置、大小、形态、坏死物的范围、是否合并有囊内出血等。由于磁共振检查(MR)对软组织的成像优于CT检查,故对全身状态较好的病人,推荐进行MR,以发现CT成像未显示的坏死组织(图1)。按照笔者单位提出的积液分区类型进行WOPN位置判定。Ⅰ区:胰周区域,包括小网膜内、胰腺、横结肠与小肠系膜根部、脾周及左侧膈下区域;Ⅱa区:左侧结肠后区域,包括左结肠后间隙、左肾旁前、后间隙及肾周间隙,但未累及盆腔;Ⅱb区:左侧盆腔区域,包括直肠后、前间隙;Ⅲ区:右侧结肠后区域,包括十二指肠后间隙、右侧结肠后间隙、右肾旁前、后间隙及右肾周间隙。LTGD主要处理局限于Ⅰ区的病人[8]。对合并胆道梗阻的胆源性WOPN病人,需注意是否存在胆总管结石;而对于存在消化道梗阻的病人,需进行碘水造影检查明确梗阻部位。WOPN合并消化道梗阻以十二指肠最为常见,术前可进行三腔空肠营养管置入,并进行肠内营养以改善病人全身情况。WOPN合并出血较为常见,CT表现为坏死积液区域内的高密度影。术前即存在出血提示较高的术后出血风险,术前评估中应重点关注。另外,部分WOPN合并脾静脉血栓形成及左侧门静脉高压,甚至出现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经胃手术切开胃壁时出血风险较高,术前评估过程中亦应关注(图2)。
1.4 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 LTGD手术技术要点如下[9]:(1)脐下建立trocar,置入腹腔镜,全面观察腹腔,进一步明确WOPN的位置、大小及分布范围。(2)于右侧腹穿刺,分别置入5 mm及12 mm trocar,12 mm孔为主操作孔,可置入吻合器或腹腔镜超声探头。左上腹穿刺,置入5 mm trocar为助手操作孔。(3)经主操作孔置入腹腔镜超声,探查WOPN的位置、分布,并明确坏死物的范围以及WOPN与胃壁及胰周主要血管的关系。(4)确定位置后,使用能量器械切开胃前壁,并将其悬吊,以降低WOPN内容物流入腹腔风险。(5)再次使用超声并进行穿刺定位后,使用能量器械切开胃后壁及WOPN前壁。此时,应尽量避免进入胃壁与囊肿前壁之间的潜在腔隙。进入WOPN后,吸尽液体,使用腹腔镜下切割吻合器进行胃后壁与WOPN前壁的吻合。(6)经吻合口进入,使用腹腔镜肠钳行坏死组织清除,清除的坏死物可使用取物袋取出或置入胃内,让其经消化道排出;对坏死组织清除不彻底的病人,为降低术后持续感染的风险,可在WOPN内放置外引流。(7)清除坏死组织后,可连续缝合或使用吻合器关闭胃前壁(图3)。腹腔冲洗,放置引流后结束手术。对存在胆囊结石的病人可同期行胆囊切除术。
术后第1天,观察胃管引流液性质,除外吻合口出血后,拔除胃管。留置空肠营养管的病人可给予小剂量(10mL/h)肠内营养,并逐步加量。术后第3天,若病人体温正常,可恢复进口进食。观察腹腔引流液的性状,同时进行淀粉酶检查,除外胃瘘及胰漏后,通常于术后第3~5天拔除腹腔引流。为减少消化液的分泌,术后前3 d持续泵入生长抑素。
1.5 随访 病人出院后常规门诊随访,除常规病史采集外,内容还包括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血脂(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血淀粉酶、粪便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评估是否出现远期并发症(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及假性囊肿形成)以及胰腺炎病因(如胆结石、高脂血症)是否去除。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诊断依赖对病人血糖水平的监测,如病人出现腹胀、食欲减退、消瘦等消化、吸收不良的症状并在补充胰酶制剂后缓解,则诊断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2 结果
2.1 临床转归 所有32例病人接受LTGD治疗,手术时,距离发病45(27~181)d。手术时间(151±32) min,出血量(75±40) mL,术中使用腹腔镜下切割吻合器(长度:60 mm)行WOPN后壁与胃前壁吻合,胃前壁关闭使用切割吻合器者21例,连续缝合者11例。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2例病人因坏死组织清除不彻底,附加外引流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9%(7/32),包括WOPN残余感染3例,吻合口出血1例,腹膜后出血1例,胃瘘1例,腹腔感染1例。Clavien-Dindo Ⅲ级及以上并发症5例(15.6%)。WOPN残余感染者经穿刺置管引流治愈2例,胃镜下经吻合口清创联合穿刺引流治愈1例。本组病人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6(2~32)d,术后住院时间12(6~43)d。10例(31.3%)同期行胆囊切除术。本组病人死亡1例,死亡率3.13%。
2.2 随访结果 病人出院后即进入随访阶段,共有27例病人获得完整随访,5例失访,随访率84.4%。本研究随访截止至2021年2月,中位随访时间52(6~101)个月,所有WOPN均已吸收,中位吸收时间为3(1~9)个月,无复发。10例病人出现AP复发,均为血脂控制不佳及酗酒病人。分别有5例(18.5%)及4例(14.8%)病人出现新发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及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2例病人出现假性囊肿,内镜下放置胰管支架后好转。随访期间,无切口疝发生。
3 讨论
从本研究的结果上看,LTGD是治疗局限于胰腺或胰周WOPN的安全、有效措施。本组病人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9%,死亡率3.13%,与国外文献报告结果相近[10-11]。结合笔者单位的经验提出LTGD的适应证如下:(1)胰腺、胰周坏死包裹成熟,与周围组织存在明显界限,距离AP发病4周以上;(2)WOPN以液体成分为主,胰腺坏死不超过50%;(3)WOPN局限于Ⅰ区(胰周),且紧贴胃后壁。LTG既往因胰腺炎接受过手术治疗;(2)术前明确WOPN与消化道形成内瘘;(3)严重腹胀,无法建立足够的操作空间。WOPN合并出血或左侧门静脉高压不构成LTGD的绝对禁忌证,但需警惕术中或术后严重出血的风险。 WOPN存在巨大个体差异,坏死组织的量、分布范围、与周围器官关系千差万别;病人全身情况、器官功能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拟行手术治疗的WOPN病人进行详尽的术前评估至关重要。笔者认为,除常规的器官功能评价外,对WOPN局部的评估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1)WOPN的位置。WOPN位置是决定手术方式与手术入路的重要因素。笔者既往对233例胰腺感染性坏死的分区研究显示,胰周及左侧腹膜后是坏死感染最常见的区域,可占所有病人的85.4%,包括Ⅰ区:45例(19.3%),Ⅱa区:21例(9.0%),Ⅰ+Ⅱa区:82例(35.2%),Ⅰ+Ⅱa+Ⅱb区:51例(21.9%)[8]。LTGD的主要适应证为局限于Ⅰ区的感染。(2)WOPN坏死组织量。根据Balthazar CTSI分级,胰腺坏死≤30%、>30%~50%、>50%分别对应评分2分、4分及6分。本研究中,入组病人的CTSI评分为6.6±2.4分,低于笔者既往报道[8, 12]。这是由于笔者主张将LTGD应用于坏死组织不超过50%的WOPN病人,因为大量的坏死组织增加了彻底清创的难度,导致WOPN在术后短期内无法闭合,进而出现持续WOPN感染,部分病人可能需要额外的手术或穿刺引流。对于坏死组织的判断,推荐进行MR检查,可能发现CT影像学图像上未显示的坏死组织。(3)WOPN合并症。除外胆道及消化道梗阻外,尤其需要关注WOPN合并出血及脾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左侧门静脉高压的情况。WOPN合并出血CT常表现为积液区域内的高密度影,有时可发现假性动脉瘤。处理上,可在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寻找可能的出血部位并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此类病人术后出血风险较高,应严密观察。本组病例中,1例病人术后第1天即出现WOPN腹膜后区域出血,表现为严重消化道出血,虽经DSA治疗短暂控制,终因反复出血及严重感染导致病人于术后第23天死亡。文献报告,门静脉、脾静脉血栓形成在AP病人中的发生率约为13%,严重者可导致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脾脏和肠道坏死等[13]。本组病人中,71.9%存在脾静脉血栓及由此导致的左侧门静脉高压。目前,左侧门静脉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在笔者的临床实践中,若发现脾静脉血栓形成、胃底及胃周静脉曲张、脾大则考虑存在左侧门静脉高压。左侧门静脉高压是内镜下WOPN治疗的相对禁忌证,LTGD因具备良好的术中止血能力,可作为此类病人治疗的选择。术中,使用内镜下切割吻合器进行胃后壁与WOPN前壁吻合后,可使用倒刺缝线连续缝合吻合口以减少出血风险。
LTGD术中操作关键在于安全地进入WOPN积液区域并进行有效的坏死组织清除。术中超声对准确定位WOPN,确定胃壁切开位置至关重要。笔者通常在切开胃前、后壁前进行腹腔镜超声检查。在经胃后壁穿刺定位WOPN后,通常使用能量器械切开,此时,需注意避免进入胃后壁壁间或胃后壁与WOPN之间的潜在腔隙。在胃后壁壁间切开,可导致严重出血,特别是在合并左侧门静脉高压的病人。进入坏死积液区后,在腹腔镜监视下行坏死组织清除。若术中发现坏死组织量大,难以进行彻底清创,考虑到术后WOPN长久不闭合带来的持续感染风险,可附加外引流手术。本组病人中,2例通过横结肠系膜进行外引流,效果良好。对存在持续WOPN感染的病人,可通过内镜下经吻合口清创或经皮穿刺引流控制。胆源性胰腺炎病人推荐尽早进行胆囊切除[14-15]。本研究发现,LTGD同期行胆囊切除术是安全的。本组病人中,共有10例(31.3%)同期行胆囊切除,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LTGD属于内引流手术,同时具有良好的清创效果,兼具外科与内镜下清创的优点。本研究LTGD围手术期未出现胰漏并发症,长期随访中也未发生切口疝。同时,本组病人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18.5%及14.8%,,而与内镜下手术相当[3, 16-17]。另外,本组病人未出现WOPN复发,仅有2例病人出现假性囊肿,且经内镜下支架治疗后好转,未再进行外科干预。由此说明,LTGD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当然,LTGD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包括:(1)适应证窄。为保证引流效果,建议仅对局限于Ⅰ区(胰周),且胰腺坏死不超过50%的病人施行LTGD。(2)技术要求高。与笔者单位成熟开展的正中入路经网膜囊胰腺坏死组织清除相比,LTGD要求术者具备良好的腹腔镜手术基础。(3)残余感染处理相对困难。LTGD未建立与腹壁的通道,残余感染无法经窦道清理。此时,只能考虑经皮穿刺引流、胃镜下经吻合口清创或再次手术。
本研究报告了32例接受LTGD手术的研究队列的结果,初步阐明了LTGD的适应证、安全性及有效性。但仍存在一定缺陷:(1)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其结论可靠性仍待进一步检验;(2)本研究属于队列研究,缺乏对照。无法直接证明LTGD与其他术式,如经网膜囊入路手术、内镜下经胃手术孰优孰劣。
综上所述,LTGD兼具外科与内镜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的优点,对局限于胰腺或胰周的WOPN,LTG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在框内滑动手指即可浏览)
[1] Baron TH, DiMaio CJ, Wang AY, et al.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Clinical Practice Update: Management of Pancreatic Necrosis[J]. Gastroenterology, 2020, 158(1):67-75 e61.
[2] Bakker OJ, van Santvoort HC, van Brunschot S, et al. Endoscopic transgastric vs surgical necrosectomy for infecte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a randomized trial[J]. JAMA, 2012, 307(10):1053-1061.
[3] van Brunschot S, van Grinsven J, van Santvoort HC, et al. Endoscopic or surgical step-up approach for infected necrotising pancreatitis: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trial[J]. Lancet, 2018, 391(10115):51-58.
[4] Ammori BJ. Laparoscopic transgastric pancreatic necrosectomy for 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J]. Surg Endosc, 2002, 16(9):1362.
[5] Zyromski NJ, Nakeeb A, House MG, et al. Transgastric pancreatic necrosectomy: How I do it[J]. J Gastrointest Surg, 2016, 20(2):445-449.
[6] Worhunsky DJ, Qadan M, Dua MM, et al. Laparoscopic transgastric necrosectomy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ncreatic necrosis. J Am Coll Surg, 2014, 219(4):735-743.
[7]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4-7.
[8] 曹锋,李昂,高崇崇,等. 感染性胰腺坏死分区与腹腔镜手术入路选择临床研究(附233例报告)[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4):97-100,104.
[9] 李非. 腹腔镜经胃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7,11(4):282.
[10] Driedger M, Zyromski NJ, Visser BC, et al. Surgical transgastric necrosectomy for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a single-stage procedure for walled-off pancreatic necrosis[J]. Ann Surg, 2020, 271(1):163-168.
[11] Dua MM, Worhunsky DJ, Malhotra L, et al. Transgastric pancreatic necrosectomy-expedited return to prepancreatitis health[J]. J Surg Res, 2017, 219:11-17.
[12] 曹锋,李昂,刘殿刚,等. 腹腔镜辅助经网膜囊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8,38(1):97-100.
[13] Xu W, Qi X, Chen J,et al. Prevalence of splanchnic vein thrombosis in pancre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 Gastroenterol Res Pract, 2015, 2015:245460.
[14] da Costa DW, Bouwense SA, Schepers NJ, et al. Same-admission versus interval cholecystectomy for mild gallstone pancreatitis (PONCHO):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2015, 386(10000):1261-1268.
[15] Yokoe M, Takada T, Mayumi T, et al. Japanes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Japanese Guidelines 2015[J].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 2015, 22(6):405-432.
[16] Bang JY, Arnoletti JP, Holt BA, et al. An Endoscopic transluminal approach, compar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reduces complications and costs for patients with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J]. Gastroenterology, 2019, 156(4):1027-1040 e1023.
[17] Haney CM, Kowalewski KF, Schmidt MW, et al. Endoscopic versus surgical treatment for infecte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Surg Endosc, 2020, 34(6):2429-2444.
(2021-02-22收稿 2021-04-10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