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来历:为什么地名中带“阳”字的很多,而带“阴”字的非常少

含“阳”字的地级市分布图

截止2020年5月,中国(不含港澳台)333个地级行政区中,共有23个含“阳”的地级市;2348个县级行政区中,有108个含“阳”的地名。而含“阴”的地级行政区数量为零,含“阴”的县级行政区仅有9个,呈现地名中的阳盛阴衰现象。

【地名中的阳盛阴衰】

山水阴阳示意图

为什么有很多含“阳”的地名?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中国古代很多城镇都依山傍水而建。而中国建筑比较讲究坐北朝南,很多城镇都建在河流等水系的北面和山的南面,所以出现这么多的含“阳”的地名。最著名的当属位于洛水之北的洛阳,衡山之南的衡阳。也有少数地名如淮阴、汤阴等,是城镇选址相反的原因。

今洛阳周边地形图

历代洛阳城位置图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阴”“阳”概念相对复杂。就城市名称中的阳字或者阴字,主要和中原地区地理及太阳照射有关。一方面,对于中国黄河中下游一带,也即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等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北回归线以北,终年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会从南面照射,山的南面可以被太阳照射到而北面则受不到阳光照射,所以山南为阳。

衡阳地势图

另一方面,古人面对寒冷的冬天,主要依靠获取日照来度过寒冬。基于此,中国北方的居民住宅,都非常注重坐北朝南。而在城市建在山的南面,在获取日照上自然更具优势。同时,对于中国来说,水(河流)的方面,由于地形是西北高向东南渐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流会向河流右边冲刷,河流的南岸自然是受到侵蚀。

地转偏向力示意图

【含“阳”的地级市】

23个含“阳”的地级市统计表

部分含“阳”地名起源说明。

(1)洛阳:周公(旦)营洛邑,建王城(今洛阳市城区王城公园一带)、成周(今洛阳市东北白马寺东)二城。平王东迁王城,以为都城。敬王迁都成周。战国始称洛阳,因在洛河之北,故名。《寰宇通志》:“地居洛水之北,故曰洛阳。”

(2)衡阳:《舆地纪胜》衡州:“衡阳自隋始为州,以其居衡山之阳,故名。”

(3)绵阳:清嘉庆《绵州志》记载,绵山“旧志:治北二里越王台后,与天池山相连,为一州之主山。州以此得名”。绵阳县市均以绵山得名。

(4)沈阳:沈阳之名源于元元贞二年(1296年)设置的沈阳路。因地处沈水(今浑河)之北,故名;一说以在浑河支流小沈水之阳得名。《钦定盛京通志》山川载:小沈水“城南四里,俗名五里河,自东关观音阁东泉眼发源,一曰万泉河,至骡子圈南入浑河。按《春秋·穀梁传》:水北曰阳,故曰沈阳。辽、金沈州,元沈阳路,明沈阳中卫,并以此水得名”。。

(5)咸阳:《三辅黄图》:“咸阳在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

【含“阳”的县级行政区】

108个含“阳”的县级行政区统计表

【含“阴”的县级行政区】

9个含“阴”的县级行政区统计表

含“阴”地名起源说明。

(1)山阴县:清光绪《山西通志》:“辽河阴县,以县在桑干之南。水南曰阴,故曰河阴。其后更名山阴,以在复宿山之北。”复宿山即佛宿山。

(2)江阴市:明嘉靖《江阴县志》:“以其地滨大江,故名江阴。”

(3)淮阴区:秦置淮阴县,治今码头镇。以居“淮水右岸”故名。《水经注·淮水》:“淮水右岸,即淮阴也。……又东经淮阴县故城北,北临淮水。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韩信为侯国。”

(4)平阴县:因地处古东原之阴、济水之南而得名。《太平寰宇记》:平阴县“取界内平阴故城为名”。清乾隆《泰安府志》:“《禹贡》'东原底平’,而邑乃东原之阴也。”故名平阴。

(5)蒙阴县:《汉书·地理志》:“《禹贡》蒙山在西南”,县在蒙山之北,故名蒙阴。

(6)汤阴县:西汉置荡阴县,治今汤阴县城,因有荡水得名,属河内郡。《水经注·荡水》:“荡水出县西石尚山泉,流径其县故城南,县因水以取名也。”后荡水改汤水,荡阴改汤阴。

(7)湘阴县:《寰宇通志》湘阴县“以县在湘江之阴,故名”

(8)华阴县:汉高祖八年(前199年)以地处华山之北更名华阴县,属京兆尹。

(9)汉阴县:唐至德三年(757年)设立汉阴县,因县城在汉江南岸,故叫汉阴。后县城被江水所淹,移县城到江北,县名未改,沿用至今。

#中国地名大会# #地名文化# #衡阳头条# #地名故事# #我要上头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