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失在朋友圈的中年人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时刻?
看到一段很有感触的话,想转发朋友圈,想想还是算了;
遇到了开心或难过的事,想抒发下感想,编辑好了内容,最后又删了;
明明选好了相片,要发朋友圈,突然又不想发了……
曾经的我们遇到一点事情,就忍不住发朋友圈,年岁渐长,越来越不想发朋友圈了。
其实,这就是大多数中年人的常态。
好友素素一直是我朋友圈里,最活跃的人,只要从朋友圈就可以知道,她生活的状况。
最近好久没见她发朋友圈了,于是我忍不住去问她。
原来半年前,公司裁员,素素被解聘了,重新找工作处处碰壁。
而刚好那段时间,她的公公生病住院,需要一大笔手术费。
七拼八凑才把前期的手术费给交上,而现在素素又没了工作,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看到老公为了公公的事,已经心力交瘁,素素不但不敢跟老公讲新工作不好找的事,反而还要反过来宽慰老公。
心情郁闷的她只好在朋友圈发些伤感的话,本以为可以得到些许慰籍,让她没想到的是,有朋友却在评论里说:
“这些不算什么,熬熬就过去了……”
素素突然像被人泼了一盆冷水似的,凉透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跟素素一样:
在迷茫困惑时,希望有人给你指点明路;
在伤心难过时,渴望有人给你安慰……
可是到最后,你才发现就算关系再好,别人也很难理解你的感受,更不用说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
正如鲁迅所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你的痛彻心扉,于他人而言也只不过是随手拂去的尘。
有一首歌这样唱:
“世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面对其实只有一个人,一个人在夜里哭着,哭到头痛直到睡着……”
经历过一些事,渐渐就明白了,有些话不必说,有些委屈自己咽。
成年以后,再无感同身受。
有人说:“成年人的崩溃,从刷朋友圈开始。”
可事实却是,你看到的朋友圈,并不一定是真实的。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问答:
“你的真实生活和微信朋友圈有区别吗?”
其中有一个回答让我印象很深:
“有,差异很大。朋友圈总是热火朝天,自己的生活却水深火热。”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而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给了自己。
朋友跟我讲了她同事小鱼的故事。
小鱼婚前是个极其讲究的姑娘,活得特别精致。
每个星期去三次瑜伽馆;
一有空就会约上闺蜜出去旅游;
星巴克咖啡成了她办公桌的常客……
她活成朋友圈令人羡慕的模样。
后来,小鱼结婚了,很快就有了孩子,她除了上班其他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
别说旅游、练瑜伽馆,就连好好睡一觉都成了奢侈。
有了孩子后开销也变大了,生活质量大不如从前,星巴克咖啡和化妆品早就换成了孩子的玩具和零食。
有时她也想发个朋友圈,可是看着朋友圈里,大家过得都光鲜亮丽,而自己跟朋友圈好像已经格格不入了,于是她再也没有发朋友圈的欲望了。
她把过去精致美好的生活留在了朋友圈,而把现在平淡朴素的日子留给了现实。
李尚龙的《人设》中有一句话:
“让人看到的叫人设,不被了解的才叫人生。”
人到中年,我们都将面临柴米油盐的生活琐碎,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已不存在。
每个人都是,人前轻松风光,人后咬紧牙关。
我们都无法活成朋友圈中的岁月静好,光鲜亮丽。
因为中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可言。
与其费尽心思让自己看起来风光无限,不如独自努力好好生活。
对不起,人到中年我们已无法再活成朋友圈的光鲜,所以选择了沉默,不再轻意发朋友圈。
我有一个好友,结婚才一年就成了单亲妈妈。
离婚后,她独自带着女儿在外面租房子。
白天工作,晚上陪孩子,等孩子睡了,她还要学习备考职称;周末还要去商场做兼职。
那些年为了省点钱,她只几乎不吃荤菜,有时两个馒头就解决了一餐。就算感冒生病,也不会请假,经常都是吃点药就硬撑着去上班。
这些对她来说都不算什么,她最怕的是孩子生病。
有一次,孩子半夜发高烧,她一个人抱着孩子打车去医院。
然后,抱着孩子跑上跑下,挂号、抽血、拿药、挂点滴,等孩子烧退了,她才意识到自己又累又冷,站都站不直了。
原来出门太着急,她只披了件外套,脚上还穿着拖鞋。
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她何尝不想发个朋友圈,抒发下心中的苦和累。
可是,一点开朋友圈,看到全都是充满阳光积极的内容。于是,她默默地退了出来,独自躲在角落舔舐伤口。
连她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次独自带孩子去看病;有多少次累到坐在马桶上睡着过;有多少次在梦里哭醒……
这些年,她选择了沉默,给自己悲伤和成长的权利。
没有抱怨,没有诉苦,身边没有几个人知道她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伤痛,无须让他人参与。
人这一生,苦是常态,甜才是生活的调味品。
中年人早已习惯把辛酸咬碎,吞进肚子里。
季羡林老先生曾说过: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宕起伏,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人到中年,越来越明白,人这一生,所有的事都要靠自己。
所以,累了痛了,也不想告诉他人。
消失的朋友圈,是我们独自悲伤的权利。
不久前,微信曝光了一组大数据:
每天有10.9亿的人打开微信,有7.8亿的人刷朋友圈,有3.3亿的人视频通话,但是却只有1.2亿的人发表朋友圈。
这些数据表明,大约90%的人都不发朋友圈了。
用微信的人越来越多了,发朋友圈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因为很多人已经:
懂得不动声色,不再轻意发泄情绪;
喜欢踏实生活,不会刻意营造人设;
学会独自悲伤,不把伤口展示给他人。
于是,大家都默契地选择了,不发朋友圈。
中年人的生活,已不在朋友圈。
“再见了,朋友圈。”
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作者| 晓晓,公众号:晓晓细说。
主播| 一凡,电台主持人。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
但到后来
那些受伤的地方
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