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篮桥印象(作者:杨锡高)

提篮桥

文/杨锡高

老底子,提篮桥的名声与徐家汇是平起平坐的。但一转眼,徐家汇成了上海响当当的城市副中心,引领时尚风气的繁华之地,人气爆棚。老底子,五角场是乡下头,但现在摇身一变,掼提篮桥好几条马路了。

1980年代提篮桥人行立交桥

提篮桥除了那座有名的监狱,还是那个监狱。以至于人们说起提篮桥,首先想到的就是监狱。甚至监狱两字都懒得提,直接就说提篮桥了。比如,两邻居吵架,一个准备动武,一个就说“侬阿是想进提篮桥是伐?”或者亭子间新搬来一邻居,西厢房苏北爷叔跟三层阁宁波阿婆窃窃私语:“乖乖隆地咚,侬阿晓得,迭个赤佬模子是提篮桥放出来呃!”

提篮桥监狱

提篮桥成了监狱的代名词。提篮桥监狱坐落于长阳路147号,最早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始建于1901年,启用于1903年5月。以后不断扩建,1935年形成了目前占地60亩、牢房4000余间、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这样的宏大规模,当时号称“远东第一大监狱”。

1930年代提篮桥监狱大门

提篮桥监狱平面图

我从小出生在提篮桥,成长在提篮桥,所以对提篮桥的印象刻骨铭心。小时候经常从监狱高高的围墙下走过,抬头一望,在5米高的围墙上方,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透过窗户就可以看到端着步枪的站岗哨兵,步枪上了刺刀,寒光凛凛。

提篮桥监狱鸟瞰

▲上世纪20年代时期的提篮桥监狱外观

在昆明路的监狱后门口,常常有家属排着队在等候探监。有一年,弄堂里的阿六头兴奋地发布“新闻”,在长阳路大门开出来的车子上看到了于双戈女朋友蒋佩玲,她参加监狱里的新岸艺术团外出演出去了。

蒋佩玲曾在提篮桥监狱“新岸艺术团”服刑,这是1988年表演现场

于双戈当年持枪抢劫银行,开枪杀死女营业员。于双戈女朋友蒋佩玲江湖义气,协助他仓皇出逃。最终于双戈被判死刑,蒋佩玲被判入狱。这个案件当时轰动上海滩。

于双戈被判死刑

在紧挨着监狱的虹口区中心医院的病房里,居高临下就可以看到犯人放风时的情形。高墙里、铁窗下的囚徒生活总是给人一种神秘感、恐惧感。好在现在人们提到提篮桥已经很少联想到监狱了。反而对提篮桥的名称由来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心:为什么叫提篮桥,却不见桥呢?

提篮桥监狱牢房

这就要说到毛泽东主席的一段轶事了。据传,1960年毛主席视察上海时,曾向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发问:“你们只知道这里叫上海,可曾知道还有一个下海吗?”其实,历史上,上海地区的确存在过一条名叫“下海浦”的河流,大致位于今虹口港(古上海浦的部分河道)东侧,海门路附近。难怪海门路口建有下海庙一座。

下海庙正门(昆明路73号)

小时候对下海庙还是略有印象的,好像一边有烧香拜佛,一边辟出殿堂作为小学校的课堂。朗朗书声与阿弥陀佛此起彼落,倒也互不干扰。后来运动一来,庙宇关闭。渐渐的,年久失修,小学校也停办了。前些年,下海庙经过修缮、扩建,重又开放。如今,下海庙香火很旺,每天吸引着众多善男信女。

下海庙

所以,既有上海,必有下海。还据传,清嘉庆年间,本地居民曾在下海浦上兴建一座木桥,连接小河的东西两岸,这座桥就叫作提篮桥。后因下海浦日渐干涸,终被填平筑路。没有了河,桥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唯独提篮桥这个名称被保留了下来。但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要叫提篮桥呢?关于这个大概有四五种解释。我比较倾向于,因为此桥紧邻下海庙,善男信女们去庙里烧香,都提着装着香烛、供品的竹篮,纷纷从桥上走过,自然而然,这桥就被叫作了提篮桥。

▲《上海市虹口区地名志》“虹口区河流桥梁图”,图中可见下海庙、提篮桥、下海庙桥和下海浦

除了“远东第一监狱”,提篮桥的长阳路、舟山路、霍山路那块区域还留存着很多西洋特色浓郁的建筑,这里曾经是犹太人集聚区。

视频:提篮桥老建筑(拍摄制作:江天)

长阳路

舟山路

霍山路

昆明路

二战时,纳粹残酷迫害犹太民族,无可奈何之下,大批犹太人逃亡上海避难。日寇占领上海期间,将提篮桥划为犹太人隔离区,所以提篮桥一带最多时集聚了近5万犹太难民居住生活,提篮桥成了犹太人的诺亚方舟、第二故乡。

当年逃到虹口区的近5万犹太人开始了新生活。

前几年,大批曾经在提篮桥避难过的犹太老人或者他们的后裔,络绎不绝来提篮桥寻访遗迹,怀念当时的点点滴滴,感恩以博大的胸怀慷慨接纳犹太民族的上海人民。如今在提篮桥建有“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当年犹太难民做礼拜的摩西会堂重又开放,这里成为整个上海关于犹太难民历史和实物资料最齐全的所在,成为犹太人到上海的必访之地,也是提篮桥难得的文化遗址。以色列前总理拉宾1994年在此参观时,写下留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上海人民卓越无比的人道主义壮举”。

摩西会堂旧址

犹太难民收容所

2015年,根据图片资料和一些老人的回忆,在摩西会堂的对面,按原样复建了白马咖啡馆,重现了当年犹太人在白马咖啡馆聚会和社交的情形。找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坐在咖啡馆窗台下,喝一杯焦糖玛奇朵,重温历史,既是回忆也是享受。

白马咖啡馆

沿着舟山路往东走,走到尽头,与霍山路交汇的丁字路口,有一座小小的公园,叫霍山公园。公园门口挂着一块“虹口区历史遗址纪念地”的标牌。这个历史遗址指的就是当年犹太难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霍山公园旧影

公园里有块石碑,上面用中文、英文、希伯莱文刻着这样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万犹太人为逃避法西斯迫害来到上海,日本侵华当局以犹太难民无国籍为由,设立了隔离区,对他们的行动进行限制……”所以,来上海的犹太人都会去霍山公园走一走、看一看。我们小时候,也喜欢去霍山公园玩。提篮桥的小孩从来不叫霍山公园,约定俗成,一律叫“小人公园”。因为二十世纪初叶,当时生活在提篮桥的西方侨民出资建造这个公园时,就是为侨民孩子专门打造的儿童乐园。

霍山公园今影

生活在提篮桥的犹太人,留下了很多文化痕迹。记得我们小时候提篮桥一带还有一些充满异国情调的咖啡馆、面包房、西餐店,还有一家维也纳皮鞋店,最早也是犹太人开的,后来犹太老板回去了,店留了下来。提篮桥一带的老居民几乎家家都会烹饪罗宋汤,没有牛肉,用牛杂照样烧出罗宋汤的精髓。这一点其他区域的上海人好像没有这种烧法的,他们最多用红肠代替牛肉,但红肠是很难烧出浓汁原味的。做罗宋面包,提篮桥人好像也很拿手。这些都是从犹太邻居那儿学来的。

当然,犹太人从提篮桥居民那里也学到不少家常菜的做法,记得小时候弄堂里有个犹太孤老,说是终身未娶,也就没有归国的愿望了。三年困难时期,总能看到他用平底锅做很厚的羌饼,零拷三两五加皮或者绿豆烧,坐在晒台上,就着羌饼喝着烈酒,高兴时哼几句我们听不懂的古老的犹太歌谣;不高兴时,深邃的双眸常常含着浑浊的泪花。

▲英商业广公司建设的三益邨(今唐山路599弄),后成为犹太人聚居的弄堂

说到异国情调,还想起我家最初住的老房子,在舟山路的一条小弄堂里。隔壁是一家叫好吃来的炒货厂,厂名倒是直来直去的,后来去了哪里,不知所踪。

1984年搬迁至中山北一路663号的好吃来炒货食品厂

弄堂对面有一个印度教堂,经常可以看到包着头巾、留着大胡子的印度人进进出出。弄堂里的人都叫印度人“红头阿三”,我们小孩子不懂啥意思,也跟着瞎叫。教堂总是关着门,很森严的样子,“难板”开了门,正好碰上,我们就会偷偷往里面张望一下,其实也看不出什么名堂经。弄堂口街面房子里有个女人,有几分姿色,打扮得也有几分妖娆,好像有事没事会去印度教堂“白相”。三年困难时期对外国人的食品供应总比自己同胞优待一些,所以这女人从教堂里出来总有“七七八八”的零食,诸如饼干、糕团之类。过了不久,女人肚皮渐渐大了起来。终于有一天生下一个小男孩。后来邻居传开说:“小赤佬哪能皮肤黑龊龊,像煞红头阿三嘛!”还传说:“小赤佬皮肤油光光,水泼勿上去呃!”到了大热天,太阳落山,女人在家门口放一只脚盆,盛满水,帮小黑皮汰浴,果然水泼上去就滑了下来。不过,此类“弄堂新闻”属于“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

▲犹太人在东熙华德路(今东长治路)905号开设的“太平洋西服店”

▲护送犹太难民回国的卡车,车头上用英文写着:美国设在上海汇中饭店的救援营

生活在提篮桥,处处烟火气。柴爿馄饨、桂花糖粥都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送上家门口的,还有黄泥螺、小方腐乳,也常有挑担人来弄堂里吆喝。走出弄堂,几步路距离,舟山路上叫“小黑摊头”的点心店,一长溜简陋店面,上海滩什么小吃应有尽有,大饼油条脆麻花,老虎脚爪豆腐浆,麻油馓子粢饭糕,鸡鸭血汤油墩子,单档双档葱油饼,芝麻汤团包脚布,菜包肉包小馄饨……

读小学后,家搬迁到唐山路五福里了,离“小黑摊头”似乎更近了。弄堂里有个苏北老太,每次走亲访友,都会去“小黑摊头”买三四只麻油馓子,店里的伙计会帮她叠在一起,然后上面贴张红纸,用红绳子扎好,老有腔调呃,又便宜又好吃,实实惠惠。现在,“走人客”最起码丹麦蓝罐曲奇,“价钿巨”勿去讲伊了,问题是,吃起来跟普通饼干差不多,吃是呒啥吃头呃。

唐山路635弄五福里

霍山公园门口小吃摊也不少,棉花糖、臭豆腐、三北盐炒豆、年糕片等等,有一种盐金花菜,用草头腌制的,吃在嘴里生津止渴,一分钱一小撮。还有用铁锅现场炒制的银杏果,俗称白果,小贩一边炒一边叫卖:“火热糯米热白果,香是香来糯是糯,一分洋钿买两颗。”

那时候,提篮桥最高档的饭店是北京饭店,就在霍山公园隔壁。店堂并不很大,也不豪华,但它的北京菜很地道,烤鸭跟燕云楼有得一拼。所以,提篮桥人的隆重宴请,包括生日、祝寿,甚至婚庆,都会放在北京饭店。用现在人的眼光看,也就大众饭店水准,但当时却已经老弹眼落睛了。

除此,当时的提篮桥好像没有什么像样一点的饭店了。八十年代初,在提篮桥邮局的位置上,建造了楼高十九层的大名饭店,这不仅在提篮桥,即使在整个上海滩,也算得上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大手笔,提篮桥总算有了高楼大厦。

大名饭店旧影

可是大名饭店风光没多久,1988年,就在它的边上,一幢气势更大、楼高二十八层的远洋宾馆开业了。最吸引眼球的是远洋宾馆顶层那个怡珀旋宫,这可是上海首座旋转餐厅。这以后好几年才有了新锦江和东方明珠的旋转餐厅。可惜的是,远洋宾馆是个转折点,这之后,提篮桥再无多少亮点,与徐家汇的发展速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带来的后遗症就是提篮桥理所当然被人们逐渐淡忘,离开了关注的视线。

远洋宾馆

提篮桥文化娱乐曾经有过兴旺发达的时候。建造于1928年的百老汇大戏院,具有演戏、放映电影的功能,屋顶的罗伊花园餐厅,更是当年犹太人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每到夏天,流落上海的犹太艺术家们就会在屋顶花园举办爵士音乐会。这个大戏院是中国人、烟商陈伯昭出资建造的,却为什么叫百老汇呢?原来附近的大名路当时叫百老汇路,大戏院因此得名百老汇。

百老汇大戏院

我们小时候已经改叫东山大戏院了。但长辈们似乎还是习惯叫百老汇。改革开放后,东山大戏院曾一度改造成舞厅、录像放映厅了。现在早已荒废。其实好好改造修缮一下,还是很有历史感的。

东山影剧院(霍山路57号)

附近的电影院有两家,一家是海门路上的东海电影院,一家是大名路上的大名电影院。弄堂里有个爷叔是东海电影院的检票员,我们小孩子很是羡慕他,看电影不用买票子的。有个小朋友写《理想》的作文,居然写长大后做个电影检票员。

东海电影院(海门路144号)

大名电影院(东大名路1110号)

提篮桥的商业设施很齐全,老百姓生活所需都能满足,所以提篮桥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很闹猛的。

提篮桥人行立交桥位于虹口霍山路、海门路、东大名路交叉口

舟山路菜场建筑风格和规模可以比肩著名的三角地菜场。

20世纪早期的舟山路菜场,右侧可见华德路监狱(提篮桥监狱)外墙

舟山路菜场

虹口区中心医院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为提篮桥地区的老百姓寻医问药提供方便。

虹口区中心医院旧影

其他如服装店、绸布店、西药房、中药店、食品店、南货店、水果店、旧货店、书店……林林总总,什么都有。

东山大戏院隔壁的食品店,一到夏天几乎天天排队,不是卖刨冰就是卖散装啤酒,或者卖西瓜瓤,居民们拿着钢盅镬子抢购。搞不明白为啥只卖瓤,西瓜皮卖谁了?有种说法,西瓜皮制成蜜饯出口赚外汇了。

还有小孩子特别喜欢的小人书摊头,坐在小櫈上,可以津津有味地看个一下午。印度教堂门口就有一个小书摊,《山乡巨变》《吕梁英雄传》《敌后武工队》《红旗谱》《苦菜花》等等,我都是在小书摊上看完的。

提篮桥旧影,摄影师:陆杰

视频:提篮桥这里装着我们的回忆(来源:优酷,作者:林尧康)

(0)

相关推荐

  • 提篮桥,要搬了!1100000㎡新地标即将诞生!

    提篮桥,要搬了! 不是每一座监狱,都能被写进历史. 能叫"远东第一监狱"的 只有,也只能是 「提篮桥」 从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监狱 到"上海市提篮桥监狱" 说到 ...

  • 来虹口,不能错过「提篮桥」!

    "送侬去提篮桥",这句上海人吓唬熊孩子的话,以后可能再也听不到了.因为百年历史的提篮桥监狱,要搬了! -门口自带压迫感 这座"远东第一监狱"始建于1901年,原 ...

  • SmartMuse Kids 行走上海|提篮桥——魔都曾有个'隔都'

    请输入标题     bcdef 虹口,藏着上海历史中一段段平凡朴实而又令人回味无穷的记忆,沿江的提篮桥一带就得名于一座透着浓浓集市味道的小木桥.提篮桥一段令人铭记的传奇抒写于20世纪30.40年代:作 ...

  • 二战时期,民国政府救助2万多名犹太人

    导读: 20世纪30年代,对于成千上万绝望的人们来说,这座中国大都市是最后的选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城市都对想要逃离纳粹德国暴力迫害的犹太人实行入境限制.但上海没有.这个多元文化的绿洲住着英国.法国. ...

  • 嫁到上海“注意事项”(作者:杨锡高)

    嫁到上海 "注意事项" 杨锡高 北方朋友大壮的闺女要嫁到上海来了,问我这个老上海有啥建议,要注意啥事项? 我说,侬先要搞搞清爽,男家属于上海本地人,还是祖籍外地.解放之前或解放初期 ...

  • 老弄堂往事(作者:杨锡高)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老弄堂往事 杨锡高 大多数老上海都是在弄堂里长大的,所以或多或少都有弄堂情结.我小时候 ...

  • 四川北路的回望(作者:杨锡高)

    四川北路的回望 文/杨锡高 我的职业生涯,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四川北路. 20世纪初北四川路繁华商业景象 1949年四川北路人潮 80.90年代四川北路旧影 先是在横浜桥,后是在四川路桥.前前后后加起来, ...

  • 上海人的冬天“吃头势” (作者:杨锡高)

    杨锡高 北风凛冽,冬天来了.冬天虽冷,却是一个吃的季节.所以,今朝来讲讲上海人冬天的"吃头势",回忆回忆老底子"馋吐水嗒嗒滴"的岁月. 一到冬天,人们冷得&qu ...

  • 被误解的上海人(上) | 作者:杨锡高

    被误解的上海人 上 杨锡高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误解,但就被误解的程度而言,上海人的被误解,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委屈之深,在全国好算算呃. 所谓"委屈之深",用上海话讲,叫&quo ...

  • 上海爷叔&上海阿姨(作者:杨锡高)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上海爷叔 & 上海阿姨 杨锡高 前两天,微信上看到一个视频,主持人口口声声用普 ...

  • 被误解的上海人(下) | 作者:杨锡高

    被误解的上海人 (下) 杨锡高 此文因为篇幅太长,所以我毅然决然咔嚓"拦腰一刀",分成上.下两篇.上篇写了上海人被标签化,所谓排外与小气.下篇我们就来说说标签化的三与四.三是所谓怕 ...

  • 【图文】被误解的上海人(上)|作者:杨锡高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被误解的上海人 上 杨锡高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误解,但就被误解的程度而言,上海人的被误 ...

  • 【图文】被误解的上海人(下)|作者:杨锡高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被误解的上海人 (下) 杨锡高 此文因为篇幅太长,所以我毅然决然咔嚓"拦腰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