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第一!和袁隆平同学的91岁奶奶,让中国人实现了吃瓜自由!

一人一城 个人图书馆官网 今天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一人一城(ID:yirenyicheng01)
袁隆平院士的离去,让全中国深感悲痛。
今天,我们讲一位91岁老奶奶的故事,她是袁隆平院士的同学。
她用自己几十年的耕耘,全心全意为“吃瓜群众”服务,让中国人吃到了更甜、更大的西瓜、甜瓜、哈密瓜……实现了“吃瓜自由”!
她叫吴明珠
每年的7月到10月是吴明珠最忙碌的时候。
或是穿过火焰山、越过戈壁滩去老乡家里搜集神奇甜瓜;或是在上海、三亚等全国各地的甜瓜研究所蹲点调研;或是在48.1°C的吐鲁番锄地……
在瓜果的收获季,她一刻钟也不能休息。
吴明珠旧照,图片截自新疆新闻联播《爱国情 奋斗者 吴明珠》
2017年,87岁的她终于从奋战了62年的种瓜一线退下来,不再种地的她终于闲了下来。
有时间的时候去下菜场,听一听来自吃瓜群众的心声,“今年的这瓜真甜”,心里马上就会变得甜蜜蜜。
吴明珠院士,图片截自《吴明珠院士宣传片》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制
和甜瓜打交道62年,现如今89岁退休在家的吴明珠依然时不时地最新的甜瓜研究资料要过来看看,把过去在各地种瓜的照片翻出来看看。
这个已经“失忆”多年,连女儿名字都记不起来的老人,心里还是没放下她的瓜。
“我的人生就是想结几个瓜。
动图截自新疆新闻联播《爱国情 奋斗者 吴明珠》
吴明珠与瓜的缘分,是从1949年9月开始的。
那年,19岁的她考入西南农学院(现在的西南大学),成了该校果蔬专业的第一届学生。
当年和她同届考进学校的,还有一个叫袁隆平的男生,学的是水稻专业。
从进校拿起锄头开始,之后的70多年间两人从未离开过土地。
一个种瓜,一个种稻,一个成了甜瓜女王,一个成了水稻之父,改写了中国农业发展史。
没上大学前吴明珠是个娇小姐,人长的清秀,入学照片上的她留着一头长卷发,同学们说她漂亮,都喊她“校花”。
她不想做“校花”,被长发剪到耳朵上面,成了一个利落的假小子。
大学时的吴明珠,图片截自《吴明珠院士宣传片》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制
大学第一堂实习课,学装锄头把子和挖地。

助教说“学农的人是要自己挖地的,锄头把子掉了,你不会装,怎么挖地?”,学会了以后每人分一条长20米,宽1.5米的地,深挖15公分,挖不完不能下课。

以前在家她连家务活都没怎么干过,一进学校就是挖地、挑大粪、播种这类的脏活累活涌来。吴明珠要强,咬紧牙关完成了任务,而且事事都要争当个最好。
学生时代的经历让吴明珠养成了一股倔劲,而且这股倔劲一直伴随了她的一生。
图片来自中国院士馆
毕业后学校想让她留校任教,她没答应,她说“我从小生在学校,长在学校,没出过学校的大门。
我多么向往,也需要到基层,到农场,到广阔的天地里去实际锻炼啊!”。
讲这话时的她,丝毫没有对家的眷恋,有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壮志。
毕业前夕的吴明珠,图片截自《吴明珠院士宣传片》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制
在重庆、北京工作2年后,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向中央要干部。
25岁的她跟领导软磨硬泡,终于从北京调去了新疆,到了乌鲁木齐后她又是一番软磨硬缠,最后终于如愿去到了最基层的吐鲁番盆地鄯善县农技站工作。

她这一待,就是几十年。

落脚的那天她写信给母校回到情况,老师在回信中给她写:“到了你向往的广阔天地,可以尽情地展翅飞翔,飞吧!飞吧!”
从那之后,吴明珠“甜瓜女王”的奋斗之路就此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大幕。
动图截自新疆新闻联播《爱国情 奋斗者 吴明珠》
到了瓜果之乡新疆,吴明珠一身的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从没听过的神奇品种,大片大片的待垦瓜田,所有她曾经梦想的一切都尽在眼前。
但是兴奋还没一会,重重的困难就先于成就一个接一个的到来了。
首先是吃不惯。
刚到新疆住在农民家里,他们拿出手抓羊肉招待她,南方来的她吃不惯,吃第一口就跑出去吐了,回来擦擦眼泪装作没事继续吃。
晚上睡觉老乡照顾她,让她睡在毡子铺的最热的炕上,可越热的地方虱子越多,半夜痒到睡不着。
自己又语言不通,只能是有苦说不出。
在吐鲁番,技术员不是说光研究瓜就可以,农民做什么她们也得一起做。收麦子、收高粱、锄棉花、修播种机、赶毛驴车全都得会干。
即便是在气象站预告高温48.1°C的那天,她依然扛着锄头在湿热的棉田里锄棉花。
面对这些困难,吴明珠没有退缩,她再次拿出学生时代的那股倔劲儿。
最快速的学会了各项劳动、习惯了羊肉的膻味、学会了维吾尔语、适应了高温作业。
克服了这些困难之后,吴明珠在吐鲁番就再也没啥惧怕的了。
吴明珠和早期团队的成员,图片截自《吴明珠院士宣传片》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制
直到今天,吐鲁番鄯善县农技站还流传着她的传奇故事。
最初到新疆的3年,她走遍地区的300多个生产队,一块瓜地一块瓜地的调查,整理出了44个瓜品种,为之后开展育种工作准备了重要的基础材料。
1960年,她从农民那听到有种哈密瓜特别甜,就和农技站的一个同事去找。他们走路从县城出发,穿过火焰山,再经过大戈壁,整整走了两天才到了达底坎乡,要到了这种瓜的种子。

那个瓜这就是现在我们最喜欢吃的红心脆哈密瓜,果瓤是红色的,吃起来是甜甜的奶油味。

那次找瓜回去的路上,他们又意外发现了一个特别软香的瓜,就高兴的抱着瓜一起上路。中午戈壁滩的地表温度有80°C,热到沙里埋个鸡蛋一会就能熟。
两人抱着瓜走的又热又渴,她突然想到,“真傻!其实瓜是可以吃的,只要把种子留下来就行了。”于是就找了个地方坐下来吃瓜,那个瓜又香又甜,那一刻的幸福感她一辈子也忘不了。
当时她就想着,这么甜的瓜一定要让全国人民都吃到。现在全国人民都享受到了她的同款甜蜜,又甜又软的“老汉瓜”早已走进千家万户。
吴明珠在鉴定瓜种,图片截自《吴明珠院士宣传片》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制
在新疆,只要是种瓜的农户,没人不知道吴明珠。知道她,除了因为她是帮助她们摆脱贫困的吴老师,还因为她对甜瓜近乎狂热的痴迷。
外出调研的时候,看到好瓜吴明珠就掏钱买下来,回去记录特点、品尝口感然后留下种子培育。
奈何遇见好瓜的机会总是很多,以至于她的钱都花在了买瓜上,“等到瓜熟的时候,我的工资都没有了”。
在瓜地里工作的吴明珠,图片截自《吴明珠院士宣传片》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制
平时她对人都是笑脸盈盈,但一涉及到瓜,她就会变得不近人情。
1984年有领导到他们县考察,研究所请大家品尝新品种瓜时,她就在一旁嘱咐,吃完瓜一定要把瓜子留着。
领导走的时候研究所送了一个瓜给他带走,吴明珠知道了大怒,立马派车去追瓜,最后搞得大家都很尴尬,有人说“不就一个瓜吗,这事也就她能做得出来”。

一个瓜事小,但培育种子事大。在吴明珠这,只要是没留种的瓜一个也不能走,几亩大的瓜棚,少一个瓜她都能知道。

一起共事过的同事说:
哈密瓜就像是她的孩子一样,
虽然她也有两个孩子,
但是哈密瓜对她来说就是她的亲孩子。”
动图截自新疆新闻联播《爱国情 奋斗者 吴明珠》
瓜对吴明珠的重要性,比自己的孩子都重要。
怀第一个孩子时,她还挺着大肚子下乡蹲点,每天在51°C、蜡烛都化掉的高温环境里工作。早产的儿子才3个月大时她就让母亲带回了南京,女儿生在南京,满月一过她就出差走了。
吴明珠和儿子,图片截自《吴明珠院士宣传片》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制

两个孩子几年也见不到一次妈妈,他们都管舅舅舅妈叫爸妈,女儿小时候就会说“妈妈的孩子是瓜,她不管我们,我们也不想她。

吐鲁番的领导劝她把孩子带在身边,但她一心只在种瓜上,常是用一句我现在正是创新精神强的时候,带了孩子还怎么工作回绝。
在坚持“要想有所为就得有所不为”原则的这62年中,吴明珠牺牲了自我,让全新疆的瓜农走上了致富路。
新疆的瓜农们给她取了一个维族名字:阿依木汗,意思是月亮姑娘。她骑着马从戈壁滩向他们奔驰而来的样子,就像月亮一样美好,像戈壁上的一颗明珠,照亮了瓜农们的生活。
走上致富路的瓜农感谢吴专家,“她来,我们欢迎,把我们的好生活给她看一下。”动图截自新疆新闻联播《爱国情 奋斗者 吴明珠》
在新疆的西瓜、哈密瓜新品种稳定生产后,
她又去到海南三亚开辟“南繁北育”基地。
她像个候鸟一样秋冬去海南,春夏回新疆,
居无定所,两地奔波,
最终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枳”的自然定律,
创造了西瓜甜瓜一年三熟的神话。
(春夏在新疆中一季,秋冬在海南种两季。)
上世纪70年代在海南南繁的吴明珠,图片截自《吴明珠院士宣传片》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制
一直到今天,
她选育出的红心脆、
香梨黄等甜瓜品种
仍畅销不衰。
吴明珠选育的甜瓜品种,你吃过几个。图片截自《吴明珠院士宣传片》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制
昔日西南农学院入学时那个弱不禁风的娇小姐,
如今已成了中国的“甜瓜女王”。

和曾经的同学袁隆平一起,
成了让母校最最骄傲的学生。
 
吴明珠院士、袁隆平院士在母校,图片截自《吴明珠院士宣传片》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制
2017年,87岁的吴明珠极为不舍的从奋斗一生的岗位退休,在81岁记忆里大幅衰退之后,她仍然在热爱的种瓜事业种坚持了6年。
一直不退休的原因,是因为丈夫杨其祐。
她曾说“人们都说我是酿造甜蜜的人,说我是'西部瓜王’。
其实我选择西甜瓜育种经历的苦难远远大于甜蜜,但我无怨无悔,这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我在干两个人的工作,我身上承担了太多的重任。
两个人的工作,说的是她和她丈夫。
图片截自《吴明珠院士宣传片》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制
吴明珠和丈夫是大学同学,当年为了支持她的工作,丈夫从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当助教的机会,去到新疆大学教书,后来又自愿调到鄯善县和她一起工作。
她下乡调研,丈夫经常去给她送饭吃,回了家却自己喝酱油水充饥。自己饿着肚子,还走几十公里帮她去授粉。最后因为胃癌,57岁就离开了。
吴明珠在院士自述中写:我这一生唯一感动遗憾的就是对不起我的丈夫。所以她才一直工作到身体能承受的最后一刻,在这份爱的支持下,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理想:繁荣新疆。
图片截自《吴明珠院士宣传片》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制
如今89岁的她已经忘记了儿女的名字,
但是对于那些自己亲手培育出的瓜种,
她一个一个还清楚的交出名字。
4年前上海嘉定华亭哈密瓜主题公园开园,曾在嘉定调研多年的她专门录了一段视频祝贺。
视频开头,她开心的打着招呼,大家好,我是吴明珠,听闻嘉定华亭哈密瓜主题公园要开园了,我很高兴……
从口型都可以看出她的新疆口音
她一字一句、面带灿烂笑容、抑扬顿挫地念着讲稿,带着浓浓的维语口音回忆着自己在嘉定工作时的点滴。
但讲完最后一句“愿我们甜蜜的事业更加甜蜜“之后,笑容在她脸上满满收起,陷入沉思。
这个快把世界都忘记的老人,一定是被“甜蜜”一词触动了记忆开关,又想到了自己追逐甜瓜的那段幸福日子吧。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即便所有记忆都已不再,甜蜜仍会永远留在吴院士心底,留在我们所有吃瓜群众的心里。
当你在吹着空调吃着冰镇西瓜的时候,别忘了要想起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