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养殖户如何正确认识气泡病及如何有效处理

  目前很多养殖池塘出现鱼体跳动严重的异常现象,很多养殖户认为是虫病,但是杀虫药物使用后情况仍不见好转,而且陆续出现尾鳍、背鳍、头部变白的现象,还有部分池塘的鱼体开始出现充血现象,甚至出现大量死鱼。

  经过打样和仔细观察,确定此种情况多是由于气泡病所造成的,通常伴随这水色过浓、pH特别高的情况。其外观表现特征有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狂跳,并且伴随着尾部剧烈扇动;
  2.白鳍、白头、白尾,肉眼可见白色粒状气泡;
  3.鳍条充血发红;
  4.鳍条从末端开始腐烂,在水面无力漫游;
  5.发生死亡,一般低于5%,但急性病例可造成鱼苗100%的死亡率。

  发生原理

  气泡病是由于水中气体(不一定是氧气)过饱和,过量气体进入鱼体组织,使水产动物的体表、鳃、肠及血管内出现大量气泡,在毛细血管处堵塞引起血管栓塞,并进一步恶化形成组织末端溃烂的现象。症状因栓塞形成的部位不同而不同,如鳃部发生呼吸困难,鳍条末端充血溃烂,肠壁充血红肿甚至肠炎,机体贫血甚至死亡。

  产生气泡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个方面

  1. 天气变化造成气体溶解性波动。由下表可以看出,近几天气温从7度飙升到26度,水温也快速上升,由9度上升到16.5度,导致池塘中氧气饱和溶解度迅速降低(水体中气体饱和溶解度和温度呈反比),池塘中溶解氧过饱和,造成水体中氧分压过高,从而鱼体内出现氧气气泡,集中出现在尾鳍和背鳍末端以及肠道内壁等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严重会在血管形成栓塞,使鱼致死。如果气温缓慢回升,则过多的溶解氧可以缓慢释放到空气中,则不会出现这种急性气泡病。

  2.藻类丰度大,产氧能力提升,池塘耗氧水平较低。由于近两天气温急剧上升,气温从10°迅速达到27°,水温从8°上升到16°,连续晴天,池塘水质迅速来肥甚至过肥、水体产氧量大,而此时池塘存量较低,细菌分解有机物耗氧的水平也较低,导致溶氧持续升高,进而导致氧分压过高。

  从上表可以看出,气泡病发展受溶解氧的影响,目前测得数据表明,水温在16度,溶解氧在15mg/L时候不会发生气泡病,而达到19mg/L以上则容易出现。

  防治方法:减少水体氧气的含量,同时对伤口的消毒处理。
  1.针对水已经肥起来的池塘,全池使用海联科二氧化氯(控制肥度和防治烂尾);
  2.加入250px左右新水稀释藻类丰度,控制进水速度和量不要过多,防止应激严重;
  3.中午开1-2小时增氧机,进行水体曝气;
4.水体泼洒食盐,按4-5斤/亩·米,调节水体渗透压。

  小结

  1、早春肥水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方案,比如海联科3300、藻源素、3301,搭配3101、3105和3302等产品,低温肥水的成功率高,来肥快速,同时水质稳定可控,肥效长久;尽量避免单纯大量使用无机化肥、传统鱼肥,这样很容易过度来肥造成水体藻类丰度多大,水质指标波动大,水体难以控制。

  2、春夏之交天气多变,由阴雨转晴时气温常常陡然升高,水体溶解气体可能过饱和,极易诱发气泡病。遇到阴雨转晴及时开增氧机曝气并使用海大二氧化氯泡腾片常规消毒杀菌,后期及时少量补肥并补充有益菌,以维持水体生态系统正常。

  3、出现异常问题及时观察到鱼体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当池塘中鱼跳动严重,不要粗略判断认定是虫病就进行杀虫,这样会耽误治疗时机,最好能打样仔细检查活体确诊再采取对应措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