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如何才能让别人记住呢?
文丨月月 · 主播丨苏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智能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所有人都被各种数据包围着。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让我们目不暇接,无论是进入购物平台,或是打开社交软件,汹涌而爆炸式的广告信息都会扑面而来。
信息如此海量繁杂,如何能让消费者记住,进而选择,就成了每个企业必须深思的问题。
01
海量广告≠海量流量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很多企业一厢情愿地以为,海量广告就等于海量流量,海量流量就等于销量。于是,一些企业每年斥巨资在广告费用上,甚至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还会以降低商品质量作为代价。
然而遗憾的是,因为定位不准,一些企业虽然投放了海量广告,但却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巨额的广告费还会把整个品牌拖垮。
比如,金立手机第一次巨额打广告,是在2005年。企业请了刘德华做代言人,在电视上狂轰滥炸。当时效果不错,到了2008年,金立手机已经在国产手机名列前茅。
因为有了成功的经验,之后的金立在广告花销上一直很大手笔,甚至斥巨资冠名了《欢乐喜剧人》、《最强大脑》等热门综艺,一年打广告的费用高达60亿。可是,巨额广告下的金立却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2018年底,金立宣布破产。今年4月9日,很多用户发现金立的官网已经无法访问了,同时在京东、淘宝等销售平台也找不到金立手机的痕迹了。从全国第三的手机品牌到正式宣布破产,金立集团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
可见,海量的广告并不等同于海量销量,广告也不是企业生存的救命稻草。
02
信息爆炸时代的企业生存之道
信息爆炸时代,新产品层出不穷,广告营销铺天盖地,让别人记住你,是这个时代企业的生存之道。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让别人记住呢?或许,很多企业对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都会是——利用大数据。
的确,大数据的到来,让广告变得更有效率,使营销更加可控,超精准投放变成了可能,因此大数据广告相比于传统广告来说更加有优势。
比如,你也许只是在和朋友微信闲聊时谈到最近想申请信用卡,结果晚上打开微信朋友圈就看到了关于信用卡的广告推送;也许你只是在朋友圈里晒了娃的照片,之后你就会频繁地看到各种母婴产品的广告。
比尔盖茨曾经说:“在机器算法面前,你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智商。”京东、天猫提供的公开数据显示,人们50%的购买决定是由算法决定的。可见,企业的发展除了管理模式需要创新、产品本身需要创新,广告模式也需要创新。时代的企业要做时代的事,如果无法与大数据时代拥抱,恐怕很难永葆长青。
虽然拥抱大数据很重要,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数据广告并不是无往不胜的。很多企业盲目利用大数据科技,殊不知一旦“套路”使用得多了,反而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其实,一个企业无论是产品或是宣传,都是围绕“人”在做工作。如果企业能够给消费者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关心与体恤,让整个企业给公众留下一种倡导人文关怀的印象,或许更能赢得社会大众。
可见,在产品和宣传中体现对人的关怀,才是企业真正的取胜之道。
迎合人们的期待
卡门·西蒙在他的《被记住你才能赢》里讲到,如果你所说的内容能和人们的期待绑在一起,你就能让大家对你产生深刻的正面印象。比如,他在书里提到了一家药品公司在推销胃药时,没有采取“硬广告”模式,而是给人们展示一种幸福、安宁的生活,并配上广告语:“到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吗?或者,你想缩在沙发里读一本好书?看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这颗紫色小药丸,能帮助你摆脱胃酸反流。”
又比如,途家的广告语是“我们想要陌生的风景和窗,又想要熟悉的早餐和床。”陌生的风景,熟悉的床,精准戳中了我们对于旅途的预期。
其实,每个人都期待的美好生活,如果企业提供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期待,这样的企业便能更容易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重视尊重的力量
星巴克公司的成功,源于它的使命:“激发和孕育人文精神,从每个人、每杯咖啡、每个街区开始。”星巴克的CEO舒尔茨认为,消费者有一种渴望,渴望和他们信任、尊敬、欣赏的企业做生意。星巴克的品牌策划人也曾说,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最想要的就是得到别人的关注。因此,星巴克形成了一种经营共识:要用发自肺腑的尊重赢得顾客的回馈尊重。
许多星巴克的顾客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他们光顾了几次星巴克之后,咖啡师会认出他们,知道他们爱喝的饮料,甚至叫出顾客的名字,这让每一位顾客都感觉自己很受欢迎。舒尔茨也曾提到,他曾看到星巴克的咖啡师在磨制咖啡豆的同时和前台排队等候的顾客聊天,他优雅的动作仿佛在翩翩起舞。尊重的力量,让星巴克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成为了行业的标杆。
提供“自生”独特性
心理学上认为,如果我们在看到某种东西时,能由这样东西联想到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我们就会对它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同样地,假如我们的广告只是干巴巴地自夸产品有多好,而不能与目标客户的生活产生联系,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那么这样的广告注定是失败的广告。反之,如果企业的产品和广告能戳中人们的痛点,让对方生成一些和自己相关的内容,那么他们就能更长久地记住这些信息。
2018年,携程旅行网围绕“大胆请假,立等出发”的主题推出了系列洗脑海报,向上班族们发出了“灵魂拷问”。比如,“年初说好一起去东京,结果现在还一起在漕河泾”。“看一看纽约的天际线,忘记你的发际线”。“你的年假想对你说,你再忙,我就和别人过了。”这些海报在北上深的地铁上出现,实现了品牌与用户的精准沟通。
很多看到海报的过路行人都感叹“太戳心了”。携程也因此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03
从“记住你”到“选择你”
当然,对于企业来说,让别人记住品牌和产品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想方设法地让人们选择自己的品牌和产品。
很多企业想当然地以为,只要被人们记住,销量就会提升,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相信有看电视习惯的人都会对这句广告语不陌生:“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三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但近几年来,香飘飘明显绕不动了。早在2014年、2015年的时候,香飘飘的营收增速已经出现了负增长。虽然人们依然记得住香飘飘这一品牌,但会选择它的人却越来越少。
可见,从人们“记住你”到人们“选择你”,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其实,人性的本质都是趋利避害的。要想让公众从记住你到选择你,同样还得从“人”的本身下功夫。
比如,如果我们能深谙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质,在人们能“记住”的基础上提供丰厚的奖励,满足人们对利益的追求,那么人们就更有可能会采取行动。比如,携程“劝假”活动的前三天,携程通过官方微博发出3张悬念海报;活动当天,携程携手各大品牌,邀请用户说出奇葩的请假理由,并通过抽奖方式激发用户参加活动。在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之后,携程紧锣密鼓地推出了年度折扣力度最大的活动,如国内机票1折、国际机票1111元等,进而引发了销售热潮。
美国认知科学家卡门·西蒙认为,除了奖励之外,风险同时也会影响着人们的决定。如果你想让用户选择你,你就要了解他想要的奖励,以及他担心的风险。如果你能让用户相信,你能提供他想要的奖励并很好地规避风险,那么他就非常可能会选择你的产品。
举个例子,虽然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但人们购物会遵循的不变原则依然是“希望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东西”。出于这样的心理,每年的双11、618打出的优惠活动,才会吸引那么多人关注。但是,人们还是会担心,在网上买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怎么办?而这时候,淘宝、京东等平台都贴心地推出了“7天无理由退货”、运费险等策略,很好地解决了用户担心出现的风险。于是,用户便能更放心地选择在网络平台上购物了。
再举个例子,宝马在营销的过程中,先打出豪车的品牌,让用户觉得拥有一台宝马车是尊贵身份的象征,满足人们内心的虚荣感。同时,又通过分期购车、免利息等策略,减轻了人们在经济上的负担,这样就更能促进人们采取行动。
04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总而言之,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家的共识。只有让公众能够记住你、选择你,企业才能在风云诡谲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伴随着用户获得信息越发多样、便捷的趋势,“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恐怕早已远去。今天的企业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还要依靠有效的宣传手段去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遗憾的是,许多企业错把海量广告当成海量流量,以为只要投放力度大,就能提高销量。但实际上,如果没有摸清公众的心理,海量广告不仅无济于事,甚至整个企业还会被巨额广告费拖垮。
因此,今天的企业家应该认识到,信息越是爆炸式增长,企业发展越是要做“减法”;数据越是繁杂,就越是要从“人”身上下功夫。如果我们的产品能更加体现人文关怀,如果我们的宣传能更戳中“人心”,和消费者产生真情的碰撞,那么企业便有更大的几率被记住、被选择。而这,才是今天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企业的生存之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