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脾怕寒!经常腹泻,脾胃虚寒初期的人,可以用这两个古方
谈到中医的虚症,可能很多人首先都会想到肾虚,而忽略脾虚。从中医理论上看,“脾乃后天之本”,担当着代谢消化、运化水湿的功能。在西医理论中,脾脏也是非常重要的淋巴器官,可以储存血液、过滤病菌、发挥免疫作用。
脾在五行中属土,地位极其重要。脾主运化,中医称其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如果出现问题,对身体其他器官也会有所影响,许多疾病都可能是因为脾虚所引起。而现代人多脾虚,是因为各种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作息不规律所导致。
既然脾这么重要,想要保护好脾,避免脾虚,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脾乃谏议之官,是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而脾最怕的是寒,当寒湿重阻、脾阳被困就容易出现健康问题。过度外感寒邪时,脾就无法正常的消化吸收。
脾受寒的最主要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外感寒邪,一个是内生寒湿。对于小朋友来说,因为衣服穿的少,导致寒邪犯脾的情况很常见。如果脾胃着凉了会导致寒邪直入,表现出来的就是食欲不振、腹泻腹痛、恶心呕吐。
在初感寒邪时,中医讲究能膳不药,想要缓解寒邪直入导致的脾胃着凉,推荐生姜葱豉汤,原方出自我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肘后备急方》卷二,善治外感寒邪初期,也适用于六个月以上儿童。
选用一根留有根须的葱白(严重时可用2-3根)、淡豆豉(药房有售)15-30克、不去皮的生姜15-30克。水煮沸后,将生姜和豆豉放入水中再煮5-10分钟,然后放入葱白煮5-10分钟,即可饮用。
吃生冷食物也会导致脾胃寒凉,吃过多寒凉的食物就会损伤脾阳、产生湿邪。人体内有湿的常见表现有舌苔厚腻、口味寡淡、身体困重、大便黏腻。
解决这种吃生冷食物导致的脾胃虚寒,可以用五虎汤。6枚红枣(掰开,不去核)、30克生姜、30克黑大豆、30克核桃(整个打开入药,包括核桃壳、分心木、核桃仁)、一根葱白。将红枣、生姜、黑大豆、核桃熬煮20分钟后再放葱白1根即可。
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气血,与生姜一起补脾、助运化,消除寒湿;黑大豆补肾利水;葱白通阳、解表散寒。
还有一种就是吃寒凉药物,比如有的广州人喜欢长期喝凉茶,里面会有能清热解毒或清热凉血的药物。长时间食用寒凉的食物或药物(如雪梨、菊花、夏枯草、鱼腥草、苦瓜)也会损伤我们的阳气,导致脾胃虚寒。
对于这种脾胃寒凉,可以通过隔姜灸来温阳。准备好艾绒和姜片,用牙签把姜片扎几个孔,让艾绒和生姜的热量能更好的到达穴位。把一小把艾绒捏成圆锥形,越紧越好,然后放到姜片上,点燃艾绒即可。
要艾灸的穴位分别为脐上四寸的中脘穴、肚脐旁开两寸的天枢穴、肚脐旁开四寸的大横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