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笔墨不读书
爱看课外书与学好语文有有必然的联系吗?为什么孩子看了那么多的书,连一篇300字的作文都写不好,现在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徐特立老师说的。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是一位有威望的老前辈,也是毛主席的老师。这里要讲的是他教孙女徐禹强读书的故事。
徐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作文,费了好大的劲,写出来的文章,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十分着急。
徐特立爷爷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是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功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都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要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句、好的描写。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要能够背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可以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是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果然提高了。
不动笔墨不读书,看书时,不思考、不做笔记不如不看书。反之,看书时用笔做记号、摘抄好词佳句、写理解、分部分、总结等,就会从书中得到感想与启发,这样才能读“透”了书。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也是同样的道理。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你不妨养成这样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帮助你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你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你的知识面,提高你的分析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