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豫故居
程豫故居位于高坝店弓箭街老街,目前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程豫故居目前已经破败,比较有价值的有故居门前的石旗杆及程豫夫妇合葬墓。
程豫故居
程豫故居占地约一亩左右,院中间铺有宽一米,长两米的青石条通道,直连三进院各个房间门口。一进院东有骡马房和东耳房,院西为典型四合院组合,正房为社仓,其厢房为东西接官厅,临街为字号门面房五间,独立构成一组大院中套小院的组合。
二进院门前左右各有一尊石狮守门,东边为大厨房、水井和一亩大小的院内花园,西侧为中央大庭,正厅五间,厢房为东西各四间,路道均由廊房连接,雨不湿鞋,雪不冻足。
穿过大庭廊房,入三进院,西侧为正房三间,厢房东西各三间,组成一个方正形院落,均为卧室书房库房。东侧为一亩左右的菜园。
程豫四五岁时,生母朱氏便离世了,继母贺氏精心照料程豫生活。程豫年少时上学,常挽一笼捡拾枯叶,晚间燃烧枯叶照亮,刻苦攻读,学业有成。
程豫对继母非常孝顺。十冬腊月放学回家,将继母贺氏的双脚紧紧地抱在怀中暖和不放。他在河北岸玉皇观上私塾时,路过东街头山嘴处一座土地庙,上学、下学路过都给土地爷磕头。豫在心中祷告:一要保佑继母长寿健康,二要保佑自己读书上进,早入仕途,挣钱养母不让她这般辛苦。由于长期给土地爷磕头,土地爷慌忙向村上里正托梦,让里正告诉程豫不要再磕头,他受不起。但程豫依然如故,土地爷只好又托梦,让里正在土地庙前修一照壁遮挡。
在土地庙前修照壁,在十里八乡绝无仅有,由此可见程豫孝顺继母用心良苦。
功名旗杆
程豫故居门前有两根气派的石旗杆。据程豫第八代后人所述,故居门口的两根旗杆就是从四川运至。先是通过水路运输,经过湖北到漫川的水旱码头,再由人力翻山越岭才运到目的地,单单在路上就辗转奔波了几个月。程氏一族自是一番隆重祭拜之后,选定黄道吉日,安装在了程豫故居的门口。
“程五老爷”门前的这两根旗杆究竟又有什么意义?
其实,这两根旗杆是“古代科举文化的丰碑”,是封建社会科举功名的象征。明清时期,凡家人或族人考中了功名,必在宗祠门口竖立旗杆:一是考取功名后社会地位提高,竖立旗杆可以光耀门楣;二是竖立旗杆,激励宗族后人积极进取。树立功名旗杆只有考中举人以上才有资格。竖立功名旗杆大费周章,首先要请石匠制作底座旗杆石和木匠制作旗杆,然后请唢呐班、戏班演戏,最后宴请当地官员、嘉宾、族老,排场极其盛大。可见竖立功名旗杆,既是一种家族荣耀,也是政治教化的一种重要载体。
“程五老爷”的旗杆与众不同。
首先材质不同。大多数的功名旗杆底座是石质而旗杆是木质的,而“程五老爷”功名旗杆,无论底座,还是旗杆都是石质的,这相比于大塘莘田旗杆石群、陆丰市西南镇迎云寨和罗源林家村的旗杆都不相同。木质的旗杆早已在历史的车轮中消失殆尽,而石质的旗杆仍然高高矗立在“程五老爷”故居的门前。
其次是造型规格高大。一般的功名旗杆由底座和旗杆组成。底座一般高190厘米,而程五老爷的旗杆底座则高约一米,由四块青石雕刻,靠近旗杆呈直角,长边呈祥云形,每个旗座两面均雕有繁复精美图案,图案下部为一直径约50厘米的圆形雕刻,内容有三娘教子等生活画面,也有武将策马驰骋疆场的画面,上部分为龙形雕刻,有翔龙腾雾、二龙戏珠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再看石旗杆,一般旗杆高1.9米,而程五老爷的功名旗杆高约10余米,整体呈八棱方柱型,据说是由一整块青石开凿而成,高耸入云,颇为显赫。
一座功名旗杆,竖立起一个时代的功名荣耀。昭示着古代对于士大夫阶层的一种精神旌表、宣示着对于底层民众的的一种政治教化。
程豫夫妇合墓冢
程豫及夫人合墓冢、花翎碑是山阳县人民政府1981年6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五老爷及夫人合墓冢在高坝镇凉水井村,合墓冢包括光绪皇帝诰授的三通神道碑(三块石碑)。花翎碑是程豫的大儿子程功铨的墓碑(一块石碑)。花翎碑位于高坝镇金山寺村(原陈家湾村),现公路南侧的大坪地中间,建立于清光绪丁亥年(1887),用青石雕刻而成,两处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较大文化历史价值。
据山阳县志记载:程豫考中进士后,历任徐沟县知县、解州直隶知州、大同知府、四川布政使。程豫政绩卓著,清同治年间,被太后慈安、慈禧召程豫入京觐见,颇得两宫称意。后程豫归告故里,清廷诰封程豫为荣禄大夫,夫人张氏被皇封一品夫人。
程豫夫妇合葬墓墓前有两座石龟载神道碑,高五米,宽一米,碑冠上雕二龙戏珠及麒麟龙凤图案,墓碑顶端二龙戏珠图案清晰可见,二龙戏珠中央,有圣旨二字。墓碑基座为玄武神龟图,雕刻着先天八卦图。
墓碑雕刻字迹如下:
墓碑一:圣旨赐进士出身赏戴花翎例授资政大夫诰授荣禄大夫四川布政使司布政使,显祖考程公讳豫字立斋老大人之神道碑。光绪十五年己丑仲秋月,奉祀承重孙贤杰敬立。
墓碑二:立斋先生陈老夫人神道碑。
一对功名旗杆见证了宗族荣耀。
一对神道碑,宣示着一个时代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