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慢性肝炎吃、喝、拉、撒、睡那些事儿
作者简介
程书权
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桂林市传染病与肝病学会主任委员,桂林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主任。
慢性肝炎主要是指感染HBV、HCV之后,至肝硬化出现之前的这一段较漫长的肝脏炎症活动期。自病毒进入人体到演变为肝硬化,此间至少需要3~5年甚至10~20年,有可能更为久远。
如我国常见的HBV感染,多为母婴垂直传播而来。自病毒进入人体,到出现肝功能异常或B超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明显的肝脏炎症或形态学改变,多经过一个默默无声的病毒携带期,自婴幼儿成长到少、青年期,且多数在成年后才被发现,达到需要给予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范畴。
而HCV则潜隐的更为隐蔽,我国目前发现的病人除少数静脉吸毒和男同外,多为1995年之前被手术输血和卖血(单采浆分离血浆后,把红血球回输给献血者体内)造成的感染。他们大多在此后20多年的漫长岁月内“平安无事”,如果不查丙肝抗体的话,基本难以被发现。目前确诊的病例,大多是这一年龄段的人逐渐变老或合并其它基础疾病到医院就诊的过程中意外发现,被从“健康”人中甄别并“挖掘”出来。
随着目前新的直接抗病毒药物陆续问世和检测与防控手段的不断进步,丙型肝炎导致的慢性肝病有望被根治。而对HBV感染,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是核苷酸类似物,它们仅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较强,而不能根除,能达到停药标准者不仅时日久远,且寥若晨星,宛如凤毛麟角。在这个与病毒相处的漫长历程中,学会一些科学的吃、喝、睡知识,规避“激惹”病毒的风险,虽然头顶有一个“慢性肝病”的帽子,也可和疾病长期“和平共处”,健康地工作与生活,直至终老。
1、关于吃
“医生,我有慢性肝炎,好多年了,一直不见好,是不是吃错了什么东西对病情不利?”这是日常接诊患者中常被问及和谈论的话题。我国一直延续有“药食同源”的理念,所以“什么可以吃,什么可以不吃,什么可以多吃,什么要少吃?”这类有关饮食宜忌的天问,往往是得知自己有慢性肝病之后最为迫切的关注之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还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吃在国人生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每个人自母体呱呱坠地开始,“吃”就成为头等大事,且伴随一生直至终老。健康人自可各依所好,无什么清规戒律可以参照。
⑴ 吃什么,怎么吃
慢性肝炎常因病毒感染,肝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损害,使得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消耗增加,所以合理地吃对于改善肝功能,恢复病情方面有必要。但其早期虽有持续、缓慢的肝细胞炎症,仅为量变并未达到质变,肝功能等检测指标可能依然一如常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亦未受到明显影响,完全可以和普通人平时一样吃好一日三餐。
持续较久的慢性肝炎饮食以细软易消化、避免高脂肥腻、辛辣刺激为宜。碳水化合物类主食不宜过多,蛋白质应充分补充,维生素类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来自新鲜蔬菜、水果),应该足量以满足肝脏发挥解毒、合成、代谢、免疫调控等方面的需要。但脂肪类不宜过多,以免肥胖或体重增加过快。蛋白质以肉类(禽、鱼、牛羊肉)、鸡蛋、牛奶、酸奶、豆制品为宜,宜水煮、清蒸或做成肉丸、肉馅等清淡类较好,避免肉丁、肉片、肉块,红烧、油炸、盐渍、烟熏、烧烤等烹饪方法。饮食不宜过饱,少零食和宵夜,晚餐后注意适当运动锻炼。
另外,避免对某种食物过于喜好贪食,或因生活习惯,而偏好于某种口味。
⑵ 多吃什么,忌吃什么
“多吃什么,忌吃什么”对控制肝炎病毒或者肝炎病情有利,这已是人类探索许久且至今悬而未决的问题。按自然界阴阳平衡、相生相克的原理,理论上应该有与病毒相克的食物,但迄今尚未被发现。
某些食物或果蔬,如蓝莓、黑莓、紫甘薯、紫甘蓝、紫苏、紫色茄子、黑(红)米、黑枸杞、黑加仑、桑葚、蓝靛果、红树莓、红枸杞、蔓越莓、紫皮葡萄、血橙、紫色火龙果、红球甘蓝、樱桃、草莓、红橙、山楂皮、牵牛花等深色果蔬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消除体内有害自由基的功效,并能改善视力、增强免疫力、预防肿瘤及辐射等,对慢性肝炎可能有益。
如蓝莓等紫色果蔬在欧洲被誉为“口服的皮肤化妆品”,不但能防止皮肤皱纹的提早生成,更能补充营养。有研究发现,喜好或长期大量进食此类含丰富花青素的食品者,血清ALT水平低于常人,可能与肝脏的抗氧化与解毒功能得到增强有关。
国外研究发现,咖啡和巧克力等富含多酚的食物摄入对提高肝脏解毒功能有较好影响,990例慢性肝炎患者饮用咖啡每天≥3杯或每日摄入巧克力,40%的患者肝酶水平降低,肝功能异常的出现几率较无上述嗜好者明显为低。认为咖啡和巧克力的适当摄入或补充具有护肝作用,尤其对肝损伤患者有益。咖啡消费对健康人群肝功能的裨益亦为日本研究所证实。
⑶ 怎么吃药
有些药物可与食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发挥,如服用恩替卡韦者,需要与饮食间隔2小时空腹服用,不吃宵夜时建议晚上睡觉前服,记忆力差者用手机定时。与此相反,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者需要饭后服用,这样才能够保持良好的血药浓度,保障治疗效果。其它护肝药物如医师未做特殊说明者均可于饭后服用。
患有其它基础疾病需要合并用药者亦需酌情对待,复杂情况需咨询医师以免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增加毒、副反应。
患者应擦亮双眼,不听信偏方、秘方转阴之类的神话传说,目前尚未发现对HBV特别有效的中草药或其复方。中草药成分复杂,多种药物混合熬制后,还因为不同的火候、用量、泡制方法,先煎后下等不同而产生诸多变数,所得的汤汁成分即使当今最先进的检测工具也不能完全厘清。服用者临床效果没见多好,但由其导致的药源性疾病已是屡见不鲜。
⑷ 膳食补充剂
中、西方都有许多人喜好应用所谓“膳食补充剂”,即在日常膳食如饮品、粥、蔬菜、肉类中加入具有一定药物性能的植物或者天然物质,有的干脆加入某些中草药、中成药或其辅助成分。药膳、药酒、补酒、补品等亦在此列。
近年发现,长期应用此类添加剂制作的饮食,是许多原因不明性ALT升高甚至肝损害的重要诱因,患有慢性肝炎者更应避免。
由于中草药植物的广泛性和临床对不同组方与炮制条件、采挖季节、入药部位、熬制时间与配比的未知性存在的巨大差异,目前尚乏妥善技术加以甄别。西方对此已经有专门的诊断和管理机构及相应指南,我国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因此,2016年新版美国胃肠病学院指南强调,对原因不明ALT异常者应注意查找处方和非处方药品的应用历史,尤其一些华人居住地区者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会常规应用中草药或一些未知的草本植物加工、发酵、熏制肉类,豆制品等等食物而不自知,需要熟悉与依据不同种族、民族的习俗仔细问诊。
⑸ 发物与忌口
民谚“吃药不忌嘴,医生跑断腿”,“发物”一说主要来自中医和民间,泛指能够导致旧病宿疾复发或加重现有疾病的某些食物,但仅限于对某些特殊的易感体质,如过敏及与之有关的某些疾病有不良影响。较为著名的发物有狗肉、鹅肉、羊肉、公鸡肉、鲤鱼、虾、蟹、蛤、蚌、海腥、猪肝、葱、姜、韭菜、香菜等等,有的甚至把牛肉、牛奶、鸡蛋亦归类于其中。它们分别是一些富含蛋白质或有腥气的食物、动物性水产品、辛辣性的调味品等。
这些食品多有补益作用,体质虚弱者,容易“助邪发病”或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食之诱发毒疮加重,或有唇舌麻胀、恶心呕吐、腹痛胀泻、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我国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较为常见,现代已经少有。
服用中药者讲究五味调和,避免相逆相冲,需要关注上述问题,适时忌口。但慢性肝炎病程中或者应用抗病毒药物期间较少出现这种情况。
适当进食肉类、水产品反有助健康。临床只看见不当停药病毒反弹的,尚无因误食发物、没忌口而使旧病复发的,因此不能盲目忌口。
但是,对于发霉变质食物以及由它们做成的食品;方便面、香肠、罐头等含添加剂和防腐剂;腌制酸菜、咸菜含较多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不宜过多、过久食用。
另外,慢性肝炎体内铜的含量通常要高于正常人5~10倍,有胆汁性肝硬化的可能达到60~80倍,铜过多可以诱发肝、肾功能降低等弊端,故海蜇、乌贼、虾、螺等含铜高的食品不宜过多食用。松花蛋含铅较高,亦应引起注意。
2、怎么喝
繁体“醫”有酒字为底,提示自古以来医学与酒素有不解之缘,酒炒、酒浸一直为中药的炮炙大法之一,各种药酒、补酒、保健酒等等更是充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出于工作应酬或个人喜好,甚至于成瘾等,许多人对酒青睐有加,欲戒不能。
酒经肠道吸收,首先要在肝内解毒,在肝酶的作用下,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乙醇→乙醛→乙酸,最终转变成热量、二氧化碳和水。即使是健康人经常饮酒或饮酒过量,亦会使肝功能受到伤害而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脂肪沉积,最终形成结节性肝硬化甚至癌变。酒中含的亚硝酸盐还有致癌作用。
有人喜欢饮用低度自酿的白酒,因为觉得是纯粮食制作,应该为绿色食品,饮用有益健康。其实这种“土”酒在酿制过程中完全由所加的酒麯自由发酵生成,没有任何工艺流程进行质量把控,所得往往是含有各种有机物如甲醇、甲醛、乙酸乙酯等等与乙醇的混合体。正规酒厂由先进的工艺进行分离、勾兑,把这些有害物质给剔出去,土酒中的这些成分进入人体,危害极大,如甲醇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甲醛即福尔马林为重要的致癌物质,加之土酒中的乙醇含量比较低,口味平淡,酒量好的人容易过量饮用而致蓄积中毒。慢性肝炎如经常饮酒,势必助纣为虐,产生1+1>2的叠加后果。饮酒还妨碍氨基酸、叶酸、维生素B族物质的吸收,对肝病康复不利。
有的患者认为药酒无害,喜好用白酒浸泡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护肝消炎的中草药,每天小酌一杯,期待对康复有利,这也是不可取的。
茶能够清热降火、消食利尿,肝病可以适量饮用,但是在餐前1小时、夜间、空腹不宜饮用。服药治疗期间亦宜不用或者少量、错时饮用。
其实,凉白开、纯净水为慢性肝炎者合适的天然、不含添加剂的饮品,茶叶、咖啡含有丰富的茶碱、咖啡碱等成分,有利尿作用,增加小便次数,服药者不宜过多饮用。
抽烟
俗话说,烟酒不分家,许多喜好杯中物的人抽烟,甚至于烟不离手,香烟烟雾对呼吸道、心脑血管造成的不良作用已广为人知,但其肝脏毒性往往被忽略。研究证明,烟雾中含有4000种以上的复杂物质,其中不乏能够损伤肝细胞、诱导炎症及纤维化甚至芳香烃类的致癌物,对慢性肝炎产生不良影响,二手烟亦然。
3、拉、撒
这两个与平时大抵相同,不再赘言。
4、关于睡眠
慢性肝炎常因肝功能波动、消化功能减退,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腹胀、乏力、厌食、腰酸背痛,肝区不适等体验,久之影响到精力和睡眠。部分人还可因轻、中度黄疸,升高的胆红素渗入皮肤,除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外,胆盐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导致瘙痒,亦影响睡眠。
不少人或因为对肝炎“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忧虑,加之感染病毒迁延不愈导致的恐惧抑郁等负面心理,引起失眠。服药治疗者亦可因心忧长期服用,诱发毒、副作用,病毒变异而失眠。影响睡眠的另一个因素为社交恐惧,许多慢性肝炎患者因怕感染他人,或引起他人误会、担心被人疏远、白眼相看而故意躲避别人。因自信心缺乏甚至丧失,整日忧心忡忡,举止优柔寡断,畏首畏尾,惶惶不可终日,有人甚至因之终身不嫁(娶)。
其实,慢性肝炎做为一种隐私性很强的疾病,近年已经受到国家的政策保护。因为噬肝病毒的传染仅限血液、体液,我国多为母婴垂直传播引起,成人极少被波及。而到了成年期即使受到传染,亦多为一过性肝炎经过,不易变成慢性。携带HBV、HCV等病毒者并不能通过饮食、讲话等常见的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日常交往如共用公共用品(办公室、电脑、座椅、游泳池等)并不会被感染。
我国自2007年开始,已经明令对乙肝的传染性认知“松绑”:只要肝功能正常,完全可以如正常人一样参加社会活动,如办理健康证、入学、入托、入职都不再被“打入另册”受到限制,仅少数敏感职业,像入伍、献血员、大学的国防生、地质,潜水等特殊专业除外。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检测属于个人隐私,用人单位不得强迫或私自检查,否则可以进行控告。
尽管如此,HBV、HCV感染毕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改变其社会歧视与偏见为时尚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患者除主动自律不传染他人外,宜做好自我保护与防范,不可轻易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他人,以免产生误会和社交尴尬。进入婚恋期的年轻患者怕传染给对方,或担心对方发现后疏远自己……凡此种种均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
其实,对待慢性肝炎需要放松心态,得知配偶患了乙肝,爱人应该去检查乙肝五项,已经有抗体就完全不必担心被传染,没有抗体及时注射疫苗使之产生抗体就行了。到了成年即使没有抗体,一般也不容易被乙肝病毒感染了。患者及时治疗也可使病毒很快失去传染性。对于子代也有良好的阻断方法,所以不需要那么恐慌。
平时注意多运动、做跑步游泳健身等户外活动等,以增加抵抗力。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晚上少吃刺激性食物,睡前喝一杯牛奶、散步、听轻音乐、不想负面的事情、不看恐怖、苦情影视剧,减少代入感,这些均有利于睡眠。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