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河图推衍太阳系行星轨道——刘子华推衍木王星的数学可行性
今天试着用河图的方式,推衍验算太阳系行星轨道。
1939年初,刘子华终于完成了论文——《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颗新行星的预测,日月之胎时地位》。这篇论文正式成为他获取博士的论文。论文推测太阳系边缘轨道上尚有一颗未知的行星。根据命名规则,他将新行星命名“木王星”(Prosee)。
产生用河图推衍太阳系行星轨道这个想法,是因为前人已经做过类似的工作,而且成功了。他使用的方法是利用周易、八卦的数理。
在前文连载中,提到这位刘子华先生,可惜无缘得见其论文。刘先生使用的是周易、八卦的方法,精度应比河图的方法略高一些。实际上,计算“第十大行星”不用八卦这个牛刀,用河图部分数理就够用了。
也许是由于传统文化中重文清理思想的影响,以及近代数学来自于西方的关系,一些人对于数学拟合、数学建模这种数学工具,由于不甚了解,而充满了神秘感甚至神圣感。实际这通常就是简单的数学游戏,一种基于数学方式的拟合逻辑。
对河图数理中的数的误读
河图全图--原图中不存在连线,连线为后世添加
对河图中间这个区域,存在误解读的情况。由于古代数理兼容表达以及一象多意的情况存在,河图中间的五。不仅仅是一个整体的五,与洛书中间的五统一。同时,它还代表1-4。
河图中间(一、四、十)三阶扩展
这是河图内圈的三阶扩展,总数是15;外圈总数是40,其中一种数理兼容的表达:这是下一阶的扩展数字。
也就是说,洛书表达的是二阶或三阶广义可公度性对称的模式(这个下文连载具体分析),而河图表达的是三阶或四阶发展模型。
也就是可以形成一个1-4-10-40的发展模式的抛物线。
同时这个外围的40还兼容两层意思:
1、与内圈的阴阳广义对称,这才与洛书形成数理兼容,才有后天八卦兼容洛书;
2、外圈内侧的1、2、3、4(总数十)与外圈外侧的6、7、8、9(总数三十)形成阴阳广义对称,也就是太极的数理来源。
太极是最简化的数理建模表达,阴阳数量上对称。但太极是动态的表达,不仅仅阴阳兼容一体,同时阴阳会此消彼涨。这才能兼容洛书的广义可公度性的对称。
孔子的黄金分割比例
孔子增《十翼》:“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后世解读混乱。”其用四十有九“,这个数字代表什么?古代周易数理的极限数字是8*8=64,而现实中,却有龙数之用,也就是9*9=81。49/81=0.6049。孔子实际在描述黄金分割比例。孔子数学不错,但是后世没有沿着这方向发展数学,而是发展人文去了。西方古代因为这个神秘数字,代数、几何开始发展。
孔子说的坤数144,这是西方古代12循环模式的极限数字:12*12=144。数学表达方法不同而已。
中国古代数理模型是兼容所有数学进制的,这与现代数学的思维方式绝对不同。现代一些人受数学影响,禁锢在二进制表达周易,离孔子给的路越来越偏远了。传承周易数理,古人就已带偏,以致轻数,人文意义上牵强附会;今人走偏,困于数学的二进制,以致狭隘偏颇。
利用河图推导一个数学模型
现在我们用河图的1-4-10-40来看看太阳系。这是边界范围。为了细化,我们可以兼容另外一个更加古老的数理模型--音乐。
需要兼容的思路:
五音:
1、2、3、5、6。
现在出土的6000年前的骨笛,证明古人是知晓七律音阶的,但是后期受到五行的影响,将其中有半音的两个音4、7去掉了。
为何要考虑音乐?
因为河图的1、4、10、40分别代表的是四个循环放大的范围,也就是河图的1代表音乐的1,那么河图的4代表音乐的高音1;河图的10代表音乐的倍高音1;河图的40代表再高八度。
那么,河图的1-4之间,4-10之间,分别被五音分割。
对于音乐的5,实际代表的是频率提高至5.5;而6实际是6.5。我们需要加上半音的占位。如懂音乐,这好理解!
基于以上两个因素可以产生如下图表:
我们可以把这个“粗略的”计算结果与提丢斯-彼得定律比较一下,来证明一下这个提丢斯-彼得定律有多么的数理落后。
河图推衍与提丢斯-彼得定律比较
这样看不好比较,可视化表达一下:
河图推衍的行星轨道
绿线为河图推导,黄线为实际距离,兰线为提丢斯-彼得定律推导。
这就是一个基于河图数理的数学模型扩展应用产生的一个数学游戏,提丢斯-彼得定律也无非如此而已。
河图推衍,能够计算柯伊伯带大概轨道,就别提海王星了。另外,继续扩展到40,7*36.4=254.8AU。这是河图推衍的日球层顶边缘的数字。现在天文学界认为的数字是120AU。这个数字能大概代表弓形激波和日球层顶之间的范围。
落后了的就让它淡去吧
一些人现在还在吹捧提丢斯-彼得定律,这证明两个问题: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数理一窍不通;对于现代天文科技根本不懂。
落后于现代文化,这并无可厚非,毕竟我们不是专业搞天文的,家里也没有天文望远镜,就算想弄个FAST,院子里面也装不下。
但是,对于古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如果也不懂,这就不好交待了。古人就差一个望远镜,数学模型早就预备好几千年了。
传统文化基于的古代数理,是基于古代的数学,古代的认识产生的数理。有其落后的部分,甚至有些误入歧途,才产生了迷信。但是,其中也有相对正确、相对朴素的人文认知,甚至面对这个小小的太阳系,现在我们也仅仅是计算精确了一些,并没有跳出古人画的简单的圈外。
象彼得定律这种落后的数学模型,就没有必要再吹捧了,落后河图几千年不说,误差还和河图差不多。古人仅仅缺少了一个望远镜,来验证而已。
当然,别拿河图跟相对论比,这就胜之不武了。
我们也可以跟爱因斯坦聊一聊中国传统文化,你看看相对论这个数理被玄学利用以后,现在都成什么样子了。害得一群小孩子整天想着奇点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样子?这个总时空的奇点物理证实了吗?你这太影响端正世界观了。
看到数学的落后,才会有数学、物理的发展进步;看到数学的滥用,唯数的猖狂,才不会重走古代数理文化后来干涉人文的覆辙。中国哲学对古代数理文化干涉、影响、主导人文已经批判百年了。
河图能够算出来柯伊伯带大概的轨道位置,但毕竟年岁大了,仅仅看个大概。要更精细化,还得借助相对论更准确一些,还得借助现代的科技发展。
古人真能够算出来这个吗?
计算出来没问题,但是古人就像彼得一样,仅仅是构建了一个数学模型,结果的真假需要科技去验证。如果验证发现这个数学模型存在验证错误,那么它就是一个诱人的数学游戏罢了。
一个数学模型,在未验证的范围,我们并不知道它是否还有原来的数学拟合意义。
提丢斯-彼得定律到了海王星出岔子了,这个数学模型在这样的尺度的曲率失当;
而河图模型,在柯伊伯带之后,会出现曲率过大的问题,计算的日球层顶的范围就会偏大。当然,用弓形激波区这种数理解读,立即可以掩盖住这种数学模型的问题。这就是东、西古代数理常用的掩盖数学问题的解读手法;
说谎
而相对论也是数学模型,在已验证的范围被证实了部分,那么在奇点附近或之前以及几百亿光年之外呢?相对论是否可用,这是画问号的!我们需要用证据说话!直接把相对论的思维方式扩展到这个现在可观测范围之外,象西方的一些假说一样,只会陷入唯心臆想。
相对论在这个已验证的范围之外,会不会出现彼得定律计算海王星的问题,会不会出现河图计算日球层顶的问题呢?至今没人可以肯定或者否定,这就是未知。
未知,引领人类的科技向前发展;但是,臆想解决不了科技的问题。
尽管物理不能压抑你漫天飞舞驿动的心思,但是物理要验证,且需可重复性验证。就这么简单。
古人要有个望远镜就好了。好在现在有了FAST。
待续。。。。。。
明天连载说洛书的广义加法可公度性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