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到底为了什么?看清华大学出品的这部电影你就知道了

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尘埃落定,作为牵动万千家庭心脉的大事件,

其影响力已经抽离了一时一地的局限,放大到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坐标轴,

多少海淀妈妈、杭州妈妈们,在身怀六甲时,就开始考虑本地的升学率如何,是否需要购置学区房,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中期目标只有一个:考上好大学。

十年前,电影《无问西东》广受赞誉,火到出圈,

十年后,清华主题电影再推力作,中文名为《大学》,英文名为《The great learning》,7月9日,即将全国上映。

上大学到底为了什么?好大学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本人有幸在公映前看过两遍,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透,慎者绕行。

选择——自己选还是父母选

该电影主要围绕四个清华人,讲述关于“理想和意义”的故事,

在读本科生严韫洲,从高考前夕洋溢在脸上的自信,到得知分数的紧张,再到顺利考取清华大学,让人看了既羡慕,又心疼,

羡慕的是他能妥妥的摘得上海市领军计划第一名的好成绩,心疼的是即使这样的高分,同样面临着有可能进不了清华大门的风险和尴尬。

像严同学这样的学霸,才有机会来到上海市华亭宾馆,这里聚集着清华上海招生组的老师们,

也聚集着上海市当年高考分数最高的同学和家长们,影片通过一组镜头,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什么是“高处不胜寒”。

一个女孩子已经妥妥的进了清华,还在招生组老师面前哭的不能自己,

原因是:不一定能选取自己心仪的经管专业,而且,这个女孩子还长的乖巧可爱,

看到这里,很多小伙伴一定会感到,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能够上清华,上了清华还纠结专业问题,

她都这样,让我们这帮普通青年如坐针毡,情何以堪。

女孩子妈妈在旁边急得直冒汗,一看就是对女儿要求很高的“虎妈”类型,

招生组老师为了宽慰女孩子,说了一段话,瞬间提高了观影者思想的海拔,

他说:你们父母就是包办太多,选专业,归根结底是孩子选,不是父母选。

是她要上清华,不是父母上清华。

严韫洲同学的出场,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妈妈”在他的世界里占据极大的空间,一方面,体现出母子关系非常好:

严同学在每个重要的高考节点,都有妈妈在场,从考场出来,妈妈在等待儿子;

来北京面试,有妈妈陪伴;

18岁生日,妈妈落泪;

领军计划第一名的消息,也是妈妈最早知道,并且正在和儿子在一起;

分数没过线,也是妈妈在一旁揪心……无论是最高的荣耀还是最惨的心境,都走不出妈妈关切的眼神。

但是,另一方面,上了大学,离开妈妈的严同学在生活和感情方面显得局促又青涩。

洗衣服、打包等各项事宜都需要自己操刀,从他的行动表现来看,这些事情原来都由妈妈操持,大学,意味着独立的行动力与思考力。

在学校的周末舞会上,严同学经过精心的准备,但还是没有成功牵手女同学,

在没有跳一支舞的舞会上,严同学的脸上写着浅浅的失落与高傲的自尊,

他说:还不如地下场来的自由自在。

紧绷绷的西装,粉色的领带,白色的袜子,都让严同学显得认真而拘谨,

在应对考试时的从容与应对异性的羞涩中,勾画出一个典型的“理工男”形象,

很自然,不突兀,就像是邻家的大男孩,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那么可爱。

朋友的老公肖刚,也是清华毕业的理工男,工作一路绿灯,进了央企的核心岗位,还分了房,

只是,找女朋友这事,确实有点坎坷。

三任女朋友纷纷离他而去,因为他是个典型的“妈宝男”,

在女朋友和妈妈之间,他永远选择妈妈。

这不难理解,妈妈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还培养了如此优秀的清华学子,儿子孝顺母亲,听妈妈的话毋庸置疑,

但也同时形成了心理依赖,即使大学毕业,物理上离开了妈妈的怀抱,

但内心里依然是个听话的儿子,潜在的媳妇和未来的婆婆之间,总会有些不同意见,

如果无关痛痒,向女朋友有所倾斜也是情在理中,

但心里的天平,总是天然的向妈妈那边加码,完全不顾女朋友的感受,就让后来人无法理解了。

你自己做主——“三清”博士的毕业选择

考上清华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情,

但在这个园子里,有一种人,头上的光环更加耀目,这种人简称“三清”,

也就是本科、研究生、博士都在清华读的“学霸里的战斗机”。

影片中的宋云天,就是这样头戴光环的主。

宋云天家在河南,奶奶当了多年的村委会主任,宋云天就是“村子里飞出的金凤凰”,

在清华从本科读到博士,在这个园子里浸泡了九年,即将出炉,他有很多选择,可以留校做辅导员,

如果他愿意,大把名企的Offer都会向他招手。

然而,他在毕业选择的时候,陷入了纠结的泥潭,

按照奶奶和女朋友的愿望,无论是从自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孩子教育的角度,都希望他能留在北京这种超一线大城市;

奶奶一席语重心长的话道出了原委:我在农村一辈子,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什么事情都要从你这过,太复杂了,我不想你继续回来过这样的生活。

这个寒假,回到老家的宋云天,还在纠结的选择中徘徊,

影片中有个镜头,灰蒙蒙的天,宋云天在麦田中踱步,

从镜头最右边开始,向左边走,走到三分之二的时候,他停下脚步,低头踢开脚下的石头,继续向前走。

女朋友也说:每次和你讨论这个问题,我都哭鼻子……,

言下之意:你要回老家,我们怎么办。

宋云天纠结到不行的时候,大晚上去找职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谈心,

老师也说:如果你能在学校工作一段时间,再出去,可能会更好。

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宋云天在午夜给爸爸拨通了电话:

“爸,不开玩笑,和你说正事,留校的通知已经下来了,明天就要报教育部,我该怎么选?”

电话那头的父母没有说话,此时的电影院里,没有任何声音,寂静的时空,留下宋云天一颗纠结的心,在左右为难。

停顿了几秒后,爸爸说,你自己选。

最终,宋云天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家乡河南,到最基层的乡镇,踏踏实实的做点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自我同一性——青年期的关键问题

九年前,也许宋云天和严韫洲一样,小白一个,需要父母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虽然身体离开了母体,心里却还是个孩子,也许那时的他们,还没有认真思考过理想是什么?

上大学有什么意义。

但经过大学的洗礼,他们越来越明晰自己未来的方向,

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曾提出著名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他认为,由于认知能力的不断增强,青少年能够思考自身的抽象品质,对比“真正的自我”和“完美的自我”,并思考“其他的自我”。

大学阶段正处于埃里克森认为的“两性期”和“青年期”,

这一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角色的关键时期,

他们逐渐脱离父母,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接触到更多的事物和事件,不断触动自己思考:

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危机”,这里指的是发展中的重要事件,而非灾难,

当我们步入大学时,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比如想象中的轻松与现实中的压力,进步的需要与同侪间的竞争,交往的意愿与孤立的存在,生计问题的切近与长足发展的矛盾等,

小到别人的一个眼神,大到期末考试的排名,都会让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沉思或改变行动的方向。

如何渡过危机,以及危机之后,对自己的表现得出什么结论,做出什么决定,会对青少年同一性的达成产生重要影响。

来访者小美,在大三期间,就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危机,

她相恋两年的男友“劈腿了”,劈腿的对象还是自己相识的闺蜜,

小美原来是个妈妈身边的乖乖女,大学之前与妈妈无话不说,

然而,进入大学之后,她逐渐形成了自我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即使面对失恋这种重大问题,她也没有和妈妈提及一星半点。

小美很郁闷,她的自尊心很强,虽然相貌平平,但气质出众,

虽然没什么特长,但成绩很好,还是学生会干部,也算个小小风云人物,

这次劈腿事件对她产生极大影响。

她曾经一度沉沦在失恋的苦海里不能自拔,甚至想出“找一个更好的男朋友气死对方”的幼稚方法。

小美找到我,我为她设计了“我可以更好”的积极心理治疗方案。

我让小美思考并梳理如下问题:

1、想象一个更好的你,更好的你会是什么样子,尽量用可量化的词汇做描述。

2、你的显著优势是什么?如何发挥你的显著优势,实现“更好的你”这个目标?

3、现阶段,存在哪些方面的情况和问题,你认为是无益于“更好的你”这个目标的?

小美在这次危机事件中,得到的结论是:男人是不可靠的,唯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与其浪费时间在感情问题上,还不如多看点书,为自己的未来早做打算。

小美明确了“更好的自己”并非感情方面的更好,而是长远发展的更好,

因此,小美在心里已经描画了更好的蓝图,但是从现在通往未来的路还需要扎实的推进。

因此,我又让小美思考如下三个问题:

1、可能阻碍你迈向“更好”的潜在障碍有哪些?内心的障碍和外在的障碍都要列出来。

2、你能做些什么动作来克服这些障碍?谁能支持你克服这些障碍?

3、如果你实现了“更好的你”这个目标,你的日常生活会有哪些变化。

当小美扫清了前进的障碍,并且找到能够帮她完成目标的人,她就所向披靡。

半个月后,小美走出了阴霾,开始发奋苦读,

经过两年的努力,所有课程的成绩排名都在全年级前三名,成功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资格。

也许你会好奇,对于当时的小美而言,到底什么是达成目标的障碍?

也许你想不到,小美说:看到对方,就是最大的障碍。

克服的方法是:她再也不会去自习室,也不去图书馆,以及任何她能够避免的可能偶遇的公共区域,实现物理隔离。

大学,正是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如果此时没有解决认同危机,模糊的自我意识会使未来的道路更加艰辛,

尤其是在处理成年时可能出现的危机时,孩子们会不知所措,即使是学霸类型,也会陷入抑郁等心理问题,

大学后的危机主要包括:亲密性,繁衍感,以及自我整合,

换句话说,会出现两性感情问题、后代养育问题以及个人成长问题。

在这部电影里,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

一个是旅美十年的“哈勃学者”蔡峥,回到清华任职后,致力于研发中国自己的光谱巡天望远镜项目;

另一个是83岁的钱易院士,简朴,纯粹,在讲台上挥洒清韵烛光,一站就是六十年。

他们代表着对青年成长影响极大的环境因素。

回到最初的设问:上大学到底为了什么?

在这部清华大学出品的电影里,我看到的是:从依靠父母做选择,到自己学会做选择,从面对危机的拘谨与纠结,到自我认同的整合与坦然。

选择的前提是独立的思考和行动力,是积极心理资源支持的结果。

那么,好大学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我认为,青少年在面对自我认同、发展亲密友谊并获得自我决策权的过程中,会受到环境的重要影响,

好大学的氛围,会教会孩子进行更理性的思考,做出更科学的选择。

References:

1、Cook, Joan Littlefield/ Cook, Greg, Prentice Hall,The World of Children,2006, ISBN: 9780205447435

2、Tayyab Rashid / Martin P. Seligman,Positive psychotherapy:clinician manual,2018,ISBN: 97801953253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