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暴雨、洪水反常,总有一种感觉,这是一连串对全人类的警示

近段时间以来,我总有一种“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感觉,这是一连串对全人类的警示。

之所以要这么说,是因为近期全球很多国家或地区的天气状况实在是反常到近乎离谱,下面具体来看看。

加拿大和美国遭遇极端高温天气

实际上最早爆出极端高温天气的是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地区,譬如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Portland)、加州和内华达州的边界沿线的“死亡谷”(U.S Death Valley),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利顿(Lytton)。

以加拿大的河谷小镇利顿为例,位于温哥华东偏北260公里处,从6月26日至6月28日,连续3天刷新加拿大全国有史以来最高温度记录,达到了49.6℃,而在短短的一周加拿大至少报告有700人意外身亡,这是什么样的极端高温呢?

利顿小镇所处的纬度与我国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相近,而同期呼伦贝尔的温度基本上在20-30℃,两地相差接近20℃!即便是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的温哥华,最高气温也达到了37摄氏度,堪比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三伏天”,一些道路也出现融化。

连日的高温,当地不仅出现居民中暑甚至死亡,而且海洋生物也跟着倒霉,在温哥华附近的基茨拉诺海滩上,很多贝类直接被“烤熟”,密密麻麻预估多达10亿只,可惜的是我们无法带蒜蓉和甜辣酱前往。

而且,持续的高温天气也加大了蒸发量,利顿地处河谷地带,森林中干燥的枯枝落叶在高温下自燃引发连绵的野火,被付之一炬莱顿镇拉开了北美洲超级大火的序幕。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北边的加拿大尚且高温如此炙烤,南边的美国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根据美国国家气象局(隶属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是美国自1894年以来“最热6月”,堪称“世纪高温”,按照NOAA的说法, “从海岸到海岸的异常热浪把2021年6月推到了美国有记录以来最热六月名单上的第一名。”并且虽然6月份已经过去了,但悲催的是更炎热的7月才刚刚开始。

北美洲西部有南北纵贯4800多公里的落基山脉,加上纬度偏高,离海洋较近,加拿大和美国西部很多地方属于亚热带北缘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气候比较凉爽,一些山谷地带甚至还多雨,例如美国的波特兰,临近太平洋,气候类型介于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湿冷多雨。

由于气候比较凉爽,故而很少有人在家里安装制冷空调,并且当地的电力设施和电力供应有限,而突如其来的高温天气,许多人如同置身烤箱之中,引发中暑和死亡现象,即便是安装了空调,短期内的电力供应也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电力设备和输电线路超负荷运行还会引起停电事故,引发更多的灾难。

根据专家的分析,此次原本比较凉爽的美国和加拿大西部,之所以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现象,是一种被称为“热穹顶”的“高温热盖”(heat dome)现象在作怪,由于干燥无风的夏季容易产生大量的热空气,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上空遇到高气压被向下推,并且阻止了冷空气的进入,热空气被压缩之后变得更热,并且相对封闭的地形也使得热空气无法向外扩散。

科威特高温首都如空城、阿尔及利亚60℃热晕骆驼

除了北美洲,地处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的科威特,本就是气候炎热的沙漠国家之一,最近出现的罕见高温同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温度一度超过50℃,记者在正午阳光照射的大街上测得的最高温度是72.3℃,在阴凉处也测得了54℃。

尽管记者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测温仪,并不是专业的气象测量仪器,也不代表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温度,但不得不说这个温度已经很高了,面积较小的科威特也成为了世界级的“火炉”。

根据NOAA的预测,近期科威特的高温热浪不仅不会减退,而且随着北半球热量蓄积达到顶峰,科威特的温度还将继续升高,预计到本月底达到全年最高温,也即是说科威特的高温将再次冲顶!

并且极端高温天气还在沙特阿拉伯、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等国蔓延,气温都在50度左右。按照NOAA公布的一项最新全球气象监测数据显示,科威特仍然是全球的“热点”之一,在全球15个最热的城市中,科威特就有13个上榜,另外两个则是其邻国沙特阿拉伯的Al Ahsa和Al Qaysumah。

地处非洲大陆北部(北非)、濒临地中海的阿尔及利亚,同样遭遇热浪的袭击,一些地方的局部气温达到60℃,在这种“烤箱模式”下,就连有着“沙漠之舟”的骆驼都招架不住,被热晕倒在了公路的一旁。

一名开车经过的男子看到这种情况后,从车里拿出一瓶水喂给(单峰)骆驼,只见它毫不犹豫地把一小瓶水(目测500mL)喝完了。一般情况下骆驼一次能饮水130升,且能连续四五天不进食,但是60℃的高温下,一小瓶水实在是杯水车薪。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经“入伏”,初伏为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中伏是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末伏是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而今年是自2015年以来连续第7年的“加长版”三伏天。三伏天的到了,预示着高温也开始席卷我国多地。

如今,随着影响我国的主雨带北抬、南方梅雨天气结束,逐渐被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所控制,天气炎热、高温少雨,譬如华东地区的江苏南京气温将达到37度,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

而我国新疆的南疆盆地,虽深居大西北内陆、地形相对封闭、远离海洋,但局部最高气温也在37℃,巴音郭楞、阿克苏、和田等地都要注意午间高温的影响。

与北美高温的成因不同,此次席卷西亚、北非等地的极端高温,主要是由于地处北纬30度附近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的交替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和来自大陆内部干燥气流,全年高温干旱,植被稀少,属于典型的热带沙漠景观。

由于沙漠的比热容比较小,在阳光的照射下升温快,加上植被稀少、空气湿度小,云层稀薄甚至无云,反射的阳光较少,使得地面接收的热量更多,温度就会升的很高。

虽然植树造林能改善沙漠地区炎热的气候环境,但是这种自然景观是自然形成的,热带沙漠地区淡水资源本就极为珍贵(在沙特甚至还有“水比油贵”的说法),尽管植树造林需灌溉所需的淡水可以用滴灌的方式减少蒸发,但是植物蒸腾作用所耗费的水量同样不可小觑,所以在热带沙漠地区植树造林不仅不能改变炎热干旱的气候环境,而且还会使干旱加剧(提一个小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树木移栽一般要在阴天或者傍晚进行)。

而我国的毛乌素沙漠之所以即将“消失”,除了几代人在防沙治沙方面的艰苦努力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地处我国200mm-400mm等降雨量之间,有利于植物生长。早在古代毛乌素沙地还水草丰美、气候宜人的牧场,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为因素导致植被破坏,土壤退化,就地起沙成为了沙地(沙漠)。

超强降雨席卷我国多地

近日就在我国江南等地持续闷热之时,超强降雨也席卷我国多地,局地降雨量甚至达到100~150毫米,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例如处在华北地区的北京、山西五台山、河北邯郸、天津等地,东北地区中北部,华中地区的河南济源以及西南地区的四川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巴中和重庆等地,都经历了大到暴雨。

笔者注意到,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年均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而截止到今天早上北京市此轮降雨平均降雨量达45.7毫米,这在半湿润区还是非常少见的暴雨,毕竟这里不是华南地区,而是华北地区北部。

受此次强降雨的影响,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建议采取错峰上下班或弹性上班方式,并且北京几乎所有涉山涉水公园都进行了紧急闭园,所幸措施得当,尚无人员伤亡的报道。

而河南济源的强降雨,尤其是西部山区最大降水量达299.8mm,属于特大暴雨量级,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据报道济源突降暴雨,市内多处有大量人员被困,有的游客5小时走10公里获救靠趟水踩着石头回家,有的村民称车被冲走了、房子下面被“掏空”、桥被冲垮。

就连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新疆和田康克尔柯尔克孜族乡,由于突然涨洪水,3名小孩在河边放羊时被困,所幸经过两个小时的救援,3名牧羊少年才成功脱险。

天气或气候多变,根源是什么?

如今反常的天气或气候现象是越来越频繁,天气是越来越热,就连冬天也不例外。记得小时候屋后的池塘(长江中下游)一到三九天几个人站上去溜冰都没事,现在想都不敢想,屋檐或树上结的冰凌可长达十几或几十厘米,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下雪的次数变少且降雪量变小,很难见到所谓的“鹅毛大雪”,滑雪就更不用想了。

无论是北美洲的“热盖现象”,西亚、北非的极端高温天气,还是我国多地的强降雨天气,实际上都归因于气候变暖,而更深层次的原因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等温室气体,造成地球温室效应增强,原本可以反射到太空的一部分热量又返回地球。

按照世界气候归因(WWA)的分析,专家将现在的天气情况与历史气候数据进行对比,在美国和加拿大出现的极端高温大约每1000年出现一次,故而也被称为“千年高温”。

并且按照现在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计算,到本世纪末(2099年)地球的温度将升高大约2℃,真是这样的话,高温、暴雨、洪水不仅更频繁,而且造成的危害更大。

当然,除了越来越强的高温、暴雨、洪水,原本比较干旱的地区雨水的增多同样是对人类的一种警示/警讯。例如我国西北内陆的降雨量正在悄然增多,甚至新疆南疆干旱少雨的和田、喀什等地区还发布过暴雨黄色预警和暴雨红色预警,甘肃西北部莫高窟附近的戈壁沙漠都泛起一片片绿意,但是大西北这种变化总感觉是南方“鱼米之乡”的干旱增多换来的,所以说不见得是好事。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人类该如何做?

中国在保护环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加强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是全球有目共睹的,例如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清洁能源,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等。

但是一国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因为地球只有一个,任何国家或地球都不可能置身其外,因此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世界各国应该团结协作共同来应对。

如今特朗普时代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的美国,在拜登走马上任之际又宣布重新回归,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要实现“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长期目标,世界各国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落到实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