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专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运用教育带来了生机,更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于课堂教学之中,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
现代化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是否认识到信息工具(手段)的作用,是否想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工具(手段),是否有能力使用信息工具(手段)并探讨怎样使用信息工具(手段)……换句话也就是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信息素养。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成为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上适应“三个变化”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手段的改变,教育环境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教师角色的变化。长期以来,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扮演着权威性的“教师中心”角色。现在,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而角色变化又是教师核心职业素养转变和提升的重要原因。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教师有更多的新角色。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3、教学要求的变化。在信息化环境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只有能够驾御信息技术工具,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同时把信息素养的提升体现在平凡的、反复的、经常的具体研究活动之中。如:技术学习、技能培训、教学观摩、案例交流、教学反思、听课评课、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法探讨、专题讨论等。教师在参与上述各种形式活动的过程中,势必要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从无意识交流到有意识交流,提升了一个层次。
二、专业上提升“三种能力”
教师信息素养就是教师善于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要提高教师的“四种能力”,以此不断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
1、敏锐的判断能力。作为信息时代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要具有敏锐而正确的文化判断和选择能力。一是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价值观。识别网络中各种文化的真假、美丑与恶善,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意识,使学生免受那不良的、消极文化的影响; 二是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网络里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形式,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站好岗,为培养具有健全思想品德和富有创造力的未来社会创造者尽自己的责任,奉献自己的力量。
2、持续的创新能力 。 要想成为网络时代一名合格的教师,则还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我们未来社会的创造者,承担着培养他们、正确引导他们发展的重担。所以,网络时代的教师应该具有创造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思想开明,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当好学生学习的顾问、学习的参与者和积极的引导者,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3、团队的协作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单凭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而且信息技术发展又非常迅猛,其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也在不断变化。网络时代的教师只有互相协作,经常交流,共同解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时碰到的问题,才能有利于教学改革。
三、自我上实现“三个更新”
教师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迁,必须应对挑战,主动进行自我更新。
1、更新教育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简单运用过程,它必将引发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哲学理念,认识到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权者”,保障“学习权”即保障基本人权。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与现实零距离接触;把信息化为知识,把知识化为智慧,使有限的课时得到最大的收益。
2、更新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树立终身学习和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只有这样才会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真正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实践与文化的统一。
3、更新传统模式。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它呼唤教师的创造,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与能力,永远站在学科的前言,矢志不逾地追求真理。在教学中,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