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是什么?中医如何治未病?

一、何谓治未病

 “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中草药、经络调理等各种中医传统疗法,调养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让人体少生病、不生病,即使得病也能尽快痊愈,痊愈后少复发。

二、治未病包括哪三个层次?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循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次。

  ①未病先防,重在养生,或者运用中医药及各种传统疗法促使欲病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变,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

  ②既病防变,已经生病了就要及时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③瘥后防复,疾病痊愈后进行合理的调摄防止疾病复发。

三、哪些人需要治未病?

  

第一类 中医体质偏颇人群,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或特禀质等偏颇体质者。

  第二类 亚健康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第三类 病前状态人群。具备与具体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或出现理化指标异常,但未达到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容易向疾病状态转归的一种疾病前持续状态。

  第四类 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指已达到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处于疾病稳定期,愿意接受中医健康管理,通过生活方式改变与自我保健,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向愈的人群。

  第五类 健康人群。所有健康人群及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如育龄妇女(孕前、产后调理)、男性(育前保健)、都市白领(职场压力)、考前人群(学习压力)、中老年人(延年益寿)等。

  “治未病”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作为中医药学奉献给人类的先进和超前的思维,其实质就是“人人享有健康”。中医学在医学模式、理论特点和诊疗方法上,对疾病的防治具有明显优势,中医的防治原则始终贯穿着“治未病”思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