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教育必须是能实现天赋的
【异史氏曰】这两天重翻《让天赋自由》,两位作者认为“当前的教育系统有很多优点,也获得了成功。对许多擅长传统学习方式的人来说,这个系统运行良好,而且大多数人经过13年的公共教育后,至少能够达到中等文化水平,这对一个20岁的人来说,确实能带来不同。”但不可忽视的是,“公共教育给学生带来了从众的残酷压力。公立学校不仅诞生于工业主义的需求,也变成了工业化的'缩影’。在许多方面,公立教育反映了它所支持的工厂文化。特别是在高中,学校教育就像组装流水线和有效分工的系统一样,学校将课程划分为了不同的专业部分:一些教师负责安装学生的数学模块,其他老师负责安装历史模块。他们将一天划分成标准的时间单位,标志限界就是上下课铃声,就像一个工厂里宣布工作开始和结束的信号。学生根据年龄阶段批量接受教育,好像他们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生产日期。学生们在固定的时间参加标准化考试,而且在送去市场之前还要经过竞争淘汰。我知道这个比喻并不完全贴切,因为它忽略了许多复杂的系统,但两者确实非常类似。”作者说的貌似有些道理,不知道诸位以为如何。
他们认为,“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是,大多数国家都使他们的学校采用了'快餐模式’,而不是'米其林模式’”。这认为基本是靠谱的。他们认为“未来的教育不应是标准化的,而应该是订制化的。”所谓米其林模式的特点大概是定制化的吧。“未来的教育必须是能实现天赋的。”我的理解的要“实现天赋”就要尊重差异,而不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亦即作者所说:“我们需要的教育不是提倡集体思维和'去个性化’的教育,而是培养真正具有深度和活力的各种人才的教育。”
“教育本应是我们发现天赋的主流途径,但现实中往往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许多教育系统中,这个问题甚至越来越严重,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迫切地需要充分开发个人的天赋资源,这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应该是一个开发所有资源的过程。”
两位作者认为造成现如今不利于学生实现天赋的主要原因不在教师,而在走偏了的教育改革。“我不认为是老师造成了这个问题,这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本质问题。事实上,教育的真正挑战就在于赋权给充满激情和创造性的教师,以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动机。”“在大多数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并不理解教学在提升教育水平中的重要性。基于在教育界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我觉得提高教育的最好方式主要不是改善课程,也不在评估方面,虽然这些事情都很重要。”他们“坚定地认为:改善教育最有力的方法是,投资改善教学环境和优秀教师的地位。如果没有伟大的老师,就不会有伟大的学校。”“鉴于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教育不需要改革,它需要的是变革。教育变革的关键在于个性化而非标准化,在于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并让他们实现成就,让学生置身于他们想要学习的环境中,让他们在其中可以自然地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当然,关键还是要接受天赋的核心原则,世界各地教育中最成功、最有活力的创新,都说明了这种方法的真正力量。”如何改善?他们的建议是:
“第一,我们需要消除现有的学科等级结构。让某些学科凌驾其他学科之上,只会强化工业时代的过时假设,而且违背了多样性的原则。有太多学生的天赋在读书期间被边缘化甚至忽略了,而艺术、科学、人文、体育、语言和数学对学生的成长都是一样重要的。”
“第二,我们需要质疑整个'学科’的概念。几代人以来,我们形成了艺术、科学、人文,以及其他学科相互区分的理念。事实是,它们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艺术中也包含有伟大的技巧和客观性,就像科学的核心也充满了激情和直觉一样。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鸿沟的观念也违反了动态性的原则。”“学校的课程系统不应该基于相互割裂的单门学科,而是要基于跨学科的肥沃土壤,比如数学不仅仅是要学会一系列公式,而且要学习复杂的思维模式、实践技能和概念。数学是一门学科,也可以说它是一系列学科,戏剧、艺术和技术等学科也是如此。只有多学科的想法才能让跨学科的课表流动起来,充满活力。”
“第三,课程应该是个性化的。学习发生在个体的思维和灵魂中,而不是多项选择题的数据库里。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多孩子每天早上醒来就在想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成绩。学习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如果我们感兴趣的是人们的天赋,这一点就更为重要。而当前的教育过程并不考虑个人的学习风格和天赋,也因此破坏了个性化的原则。”
他们还说,“好老师总是明白,他们的真正使命不是教授学科,而是教育学生。指导和培训是教育这个生命系统中的重要动力。”我的理解是,好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的“贵人”,帮助学生实现天赋的贵人,而非打压其个性的重要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