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练功杂记:不传之秘! 2024-08-03 18:55:35 老家有一拳友R,也练了几年太极,后来听说闲人练的不错(真的很能吹啊),很想交流一下。见面后R兄叫闲人打套拳看看,闲人觉得很为难,自己哪里会什么传统套路,只有24式,还不是天天打,就打了个野马分鬃。R兄一看软绵绵慢腾腾的,没说什么——大概是很失望吧,又问:“都说传拳不传步,传步打师傅。你们老师教你们实用的步法了吗?”闲人明白了:“你这是来打听秘诀啊?哪有什么秘诀,最简单的就是最高深的,也最出功夫。身体练不整,什么秘诀都没用。就说说这个步。就是弓步吧,放松、中正、分清虚实、节节贯穿,你把这些做到了,就能打人。”闲人手轻贴对方,“看,我手一点不动,前腿实后退虚,脚下的虚实一变,你就出去”。果然,随着虚实一变,R兄被发出去了;再来一次,又出去了。闲人来劲了:“不是说形于手指吗?我只用食指发你。”闲人食指轻贴对方,发了两次,R兄突然摆出了练惯了的螺旋缠丝姿势,准备来缠闲人;但是闲人的食指只是虚虚地贴着他,缠不着,反而被闲人听出了他的虚实,趴的一下又发了出去。R兄这下信了,仔细研究模仿这个脚底的虚实变化,闲人也叫他反过来发自己试试。过了一会,放弃了:“不行啊,发不了”。“当然发不了,你虚实分不清,身体到处没松开,力都被自己挡住看了,哪里能发整劲啊。现在知道了吧,连基本的弓步还没练明白,即使有秘传的步法也没用啊,所以说很多东西不是老师不教你,是我们自己身体没练出来;等你身体练整了,一点就透”。R兄点头称是,闲人趁机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套路不是不好,如果基础还没打好,就急着练套路,效果肯定不理想。 站桩是捷径,身体站整了,就有内劲了,再通过慢练把它通达出来。就是这个野马分鬃,闲人能体会到里边的六种劲法,如抽丝挂线,绵绵不绝,越练越有意思,往前走到头再打倒卷肱回来,如此往复,可以连续打一两个小时,最后是无思无欲,无人无我,热力蒸腾,甜唾不断,整个人好像成了一团虚虚的热气,到这境界用高手的话应该就是入港了吧。很多人都相信有秘诀,网上所谓的秘诀、真传、解密、不传之秘多了去了(不知道这些密怎么传出来的)。闲人当初也是,总是想从老师那里套出点什么秘诀心法的,据说孙存周当年也被师兄弟们煽动着去问孙禄堂秘诀。孙公叹道“我以为你懂拳了,原来还是不懂啊。。。”其实规矩就是秘诀,初学者只要严格按照规矩来,慢慢的身上就明白了。我们的身体,特别是各大关节,都是很僵硬的,上手按规矩站好,慢慢以意念灌注于身体的放松,好像春天的阳光照到坚冰上,日久天长,坚冰自然融化,身体就松开了,意念又不可过强,绵绵若存,勿忘勿助。都知道要节节贯穿,怎么个贯穿法?前提就是节节松开,也就是抻筋拔骨。这个抻筋拔骨不是去压腿劈叉,还是用意念松开,久之大筋、关节、骨架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才说用意不用力。(欢迎关注公众号:传统武术精粹,一起推广传武)最后贯穿起来,整条大龙骨出来,身体就整了,发劲时尾闾往地下深深地一插(郝少如的这个说法太形象了),用地球打人——还是用意。闲人的老师说过多次,搭架子唱戏,不管练哪一派太极,动作只是个架子,拳架子是一半,关键是架子搭好了,得有唱戏的,结果很多人练了个空架子,没有唱戏的,可惜了。什么是唱戏的?意。意在太极中比架子更重要。单从形体上找,功夫很难到高层次。太极拳,练的就是阴阳虚实,形体上的虚实,才是一半;其实形体是实,意念是虚,所以如果只练形体而无意念,还是半截拳,必须形意兼备,而意在先,最后得意而忘形,阴阳相济为懂劲。这时候学东西就快了,看看就明白,甚至听到就能体会,所谓默志揣摩,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太极其实练的就是意念控制身体的能力,而这个用意念的能力是开始是很弱的,说来也奇怪,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知道的却太少了,更不能有效合理的去利用它。我们的老祖宗非常聪明,发明了内家拳法,能使我们由后天返先天,调动起我们固有的能量。由于我们生活中形成的习惯,身体僵硬,内心浮躁,身体也就慢慢失去健康。如果上来就练套路,很难出功夫,因为你的注意力在动作的衔接与正确性上,很难注意到到身体的放松。真的要学一套拳,并把它打熟练,最少几个月过去了,而这期间,因为身体不够松,动作其实不到位、不标准,是憋着一口气、挺着个硬劲打的,没有拳意,且慢慢养成一些错误的用力习惯,等到以后再去改,就难了,这也是初学者易入的一个误区:都想先学会一套拳,以后慢慢改。其实基础最重要,如果枝节上错了,还好改;要是从根上就不对,怎么改?所谓学拳容易改拳难啊。一般人不要说打拳,就是平常这么一站,也很难把身体摆到正确的站姿,急吼吼地去打拳肯定是错上加错。闲人老师话不多,大家也不敢多问。一次有拳友问起了面壁蹲墙功的问题,老师说这个过去还真的是秘传的,对松腰帮助很大,如果能坚持练的话,肯定有好处,说着就详细讲解示范了一下动作要领。闲人得此要领,天天坚持,循序加量。最多的那几个月,每天200个。呵呵,经常累的晚上腿抽筋,后来又跟老师请教了一些细节的东西,老师看闲人能坚持下来,也很高兴,又略微指点了一下。这个功法的苦,大家试一下便知,看自己能坚持多久。现代人不像老一辈下那么大的功夫,一天能练个把小时就不错了,其实这时刚进入状态呢,这么晃晃悠悠的练,啥时候出功夫啊?就算把九阴真经发到人手一册,估计也没几个人练出来。闲人和拳友们套不到老师的秘诀,只好踏踏实实地苦练,慢慢发现老师很喜欢跟我们推手,发我们的时候还解释着原理。虽然我们每天被老师发放几十数百次,但对于那些理论,却不很明白,自己按照这个理论来发劲,也没有效果;回家研究老师发劲的视频,也不得要领。总觉的老师一定有什么密传的东西。就这样天天迷惑着。有一天,闲人在外地站桩,突然心里有了一种感觉:发劲就是这样的!好好揣摩了一下,回家后找几个拳友试验,果然效果明显,大家都说跟老师的劲很像。又过了一段时间,闲人又一次打拳打到揽雀尾的挤,内心突然一机灵:挤劲就是这样发的!马上找几个棒小伙试验,果然!闲人内心兴奋不已,当时出差在外,在网上请教老师,老师也肯定了这个劲,告诫说这个挤劲伤人。确实,挤劲不好出,但出来后威力很大,感觉是两胳膊好像有弹性的钢筋扎起来,如一根大杠子荡起来那样撞出去,好像能把对方的骨架打塌了,被挤的人气血翻腾,胸部不适,闲人明白了以后也有点怕,跟拳友推手时不敢乱用。所以有拳友说,就怕闲人出差,每出差一次,功夫就长一截,推手他们就吃亏(之前那个手上的松沉劲也是出发时练出来的,回来把大家逼得很难受)。呵呵,在外地没人练推手,只好多站桩,想不到内劲的更快。(欢迎关注公众号:传统武术精粹,一起推广传武)那个用手指发人也是自己揣摩出来的。有一天老师在发放我们时说了句:要形于手指,得先把手指松开了,真松开了,一个手指也能传劲,说着,食指贴着我们发了我几次。闲人当时看在眼里,回家慢慢琢磨,好像明白怎么回事了,先是五指能发,接着是三个手指,不久跟拳友推手就可以演示食指发人的把戏了(其实是手指传劲,不是发劲,所以叫把戏)。呵呵,这几次大的进步,都不是老师单独教我的,就是自己身体听使唤了,琢磨出来的。所以有个说法,功夫不是老师教的,是自己练出来的,老师就是教你正确的练法,并看着你,叫你不走错路,“斯道旁门甚多”,一不小心就走错了路还不自知,所以说初学三年不可一日无师,内家拳法难练啊。走对了路就觉得其实也没啥,全身都松开了而已。再说个事例。有某派拳法的海外领军人物C老师,功夫精湛,每年抽一段时间回国内教拳。闲人认识的拳友就有去拜师的,据说C老师曾经跟他们几个弟子展示过松肩的功夫:任由你一手压肘,一手由腋下往上反关节撅胳膊,不仅没事,还能发劲把他们发出来。该拳友在闲人身上轻轻一试,闲人立马被撅的脚尖点地,很难受,心里由此很佩服C老师的功夫。就这闲人构思这篇博文的时候,看看自己拉开的肩关节,想起了这事,揣摩一番,应该是如此如此,遂迫不及待的找个棒小伙试试。小伙反关节一使劲,闲人只是松肩,根本不用想怎么化他的劲,小伙的劲如泥牛入海,闲人一点没觉得难受,说“大点劲!”,对方猛地使了几次猛劲,闲人不仅没事,反而轻轻一带,把小伙发出去了。小伙惊奇,闲人惊喜!其实也没啥,肩关节拉开了而已。又自己琢磨:如果全身各处关节都这样松开了不就是自然的化劲吗?所谓来力不接,去力无阻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这时不需要主观上去化劲,自然是化打合一了,妙啊,找到下一个目标了!C老师的练法,虽然跟杨式的不一样,特别是他的弟子们,觉得他们不站桩,不练意念(人家另有基本功,也是苦练基本功才开拳),跟我们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是闲人现在想想他们的练法要求,其实跟杨式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所谓殊途同归。C老师的这个松肩功夫,闲人也有点了,哪天找他的弟子展示一下,不知道他会做何反应?不会以为他们老师远距离传秘诀给闲人了吧?一笑。由此可见学拳不要有门户之见。不同的门派,不同的练法,最终目的是一样的,还可以相互启发与印证。其实传统武术练的都是一个东西,包括真正练外家的,练的都是里边的筋骨膜,跟西方的锻炼肌肉不是一回事。不同门派,入手功夫不一样,走的路子不同,或者说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如佛教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第一,针对不同的根器和机缘适用。故释迦说法,如筏喻者。过河就该弃舟,那些执着于必须坐哪条船才能过河的人,一定是还没过河的,迷糊着呢。另有一类人,满口玄幻,什么丹田、周天啊,令人莫测高深。岂不知有形有相皆是假,无形无相方为高。好像孙禄堂当年就有类似经历,后经高人指点,“有若无,实若虚”,把那个有形的所谓内丹散了,才进入了虚无神妙的境界。执着于外形上练个丹田气团、硬块什么的就是有为法了,到不了高级境界。看看老论上说的: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间。先把腰练明白再说吧,丹田还不一定在哪里呢,收听返视,等命门有感觉了。那些东西到时候就明白了。最后要说的是,别看闲人吹的欢,其实这个起于脚下的劲是推人的劲,没有穿透性,所以不伤人(挤劲除外),只能把人放远,被发的人觉得很舒服地被弹出去。至于伤人的劲,闲人也还没练出来,就不瞎说了。 赞 (0) 相关推荐 【好文】李雅轩太极拳精论(下) 太极拳在前清咸丰时代,有些人称它为神拳.余以为这个名称很有道理.称神拳者,并非指神怪之神,而是神经之神,神气之神.一者是因在练功时不是用力,而是用意,用神用气:二者是在对手时,其动不是专靠肌肉的伸缩为 ... 太极拳心髓笔记 ... 太极拳心髓笔记 首先要明白无极是状态是静止的松静状态,太极是从无极而产生的,从静止的松静一动则分出阴阳即是虚实,所以太极是在运转运动的松静状态,也就是练拳的动中求静静寓动的状态,太极拳是因为有了虚实的 ... 太极拳进入高层次的三个阶段(伍殿荣) 作者:陳皇福 晨练中有幸结织太极拳拳师高英教练,她的盘架贯穿舒展.功夫纯熟,有独到之处.在她的启发下,感到太极拳习练到一定阶段,都应向高层次迈进,总不能始终停留在入门的层次上.每天打一遍拳就算完成任务 ... 闲人练功杂记:不传之秘 老家有一拳友R,也练了几年太极,后来听说闲人练的不错(真的很能吹啊),很想交流一下.见面后R兄叫闲人打套拳看看,闲人觉得很为难,自己哪里会什么传统套路,只有24式,还不是天天打,就打了个野马 ... 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李可:我对药性和剂量的思考 导读李可老中医,以经方大剂量用药治疗急危重症,蜚声海内外,本文讲述李老对药性和剂量的思考,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这也是近现代中医的思考,重拾经方一剂知两剂已的神效,须得认真考究中医剂量之失. 中医看病, ... 不传之秘:丹田开合桩功 身心性 修身智慧,修心智慧,投资智慧 公众号 这里传授的丹田开合桩功,是宗法于武当内家功夫,详细的渊流已难以考证.凡认真修可者,皆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激发出丹田内气感,辅之以其他一些功法修炼,开砖断石毫 ... 中医不传之秘!中医高手40条经验用药绝招! 中医不传之秘!中医高手40条经验用药绝招! 中医不传之秘:小小一味中成药,解决肝郁、血虚、脾虚三大难题! 小药丸是一种久负盛名的处方药.在当今社会,这个方剂确实需要我们去理解得太多. 这个药方,原名小药粉,来源于宋代的太平惠民药局方剂.宋朝的药还比较稀少,所以人们更喜欢煮药,即把药磨成粗粉,然后用水煮,所 ... 中医不传之秘是望诊?两个方面谈一谈中医看一眼后的知识 中医不传之秘是望诊?两个方面谈一谈中医看一眼后的知识 单味药不同剂量的奇特功效(不传之秘) "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 曾听到过一位资深望重的老中医告知:"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同一种中药,用量不同,产生的作用不同,甚至还可以产生完全相反的作用.中医治 ... 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常用中药的剂量 我的中药学 大别山养生堂 古语云:传医不传药,传药不传方,传方不传量."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这是中医治病取效在遣方议药用量上的巧处.而量之大小,必须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人,符合病情与机体 ... 中医“不传之秘”之全蝎经验运用,通窍开胃... 中医"不传之秘"之全蝎经验运用,通窍开胃袪顽疾 全蝎这味中药,并非像书上讲的所谓的有毒,不管是3~5g,还是20~30g,有过敏反应停用.从临床的实践来看作用多多,用得好的话,常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