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纳入9年义务教育课程:比找培训班更重要是,先启蒙逻辑思维

作者/诺妈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aihuagushi)

接儿子放学,小家伙显得特别兴奋,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妈妈,我考进了编程校队,测试分数是年级里面最高呢!数学老师还表扬了我!”

孩子乐得心花怒放,老母亲自然也听得喜上眉梢。

前几天,班主任在班级群里发通知,说可以自荐报考学校的编程班,意为培养创客人才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

虽说儿子编程是零基础,老师也强调学编程“很费钱,难度很大,报名未必能进,需要测试”。但抱着“宁愿没考上,也不能错过”的心情,我还是给儿子争取了一个自荐名额:能进,再烧钱也往下砸;不能进,那就歇了这盘菜,省省。

儿子报告的喜讯是我们期待的,但能考出高分有些意料之外。儿子津津乐道着测试题目:

“小明做作业的时候突然停电了,他按了5下开关,请问电来的时候,灯是开的,还是亮的?”

“有四根半筷子,每根筷子两个头,请问共有几个头?”

……

好家伙,这考验的不都是思维能力吗?发现生活里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

我一拍儿子的肩膀恭喜他:“这些考题,不就类似你看的那本《神奇的逻辑思维游戏书》吗?”

“题目有些像,可又没一模一样呢!”孩子的想法总是天真执着一些。

有些小庆幸,无意之中给孩子买了这本用来解闷的《游戏书》,并未刻意训练,而是让孩子闲来无聊自己做做趣味题罢了。不想,这次歪打正着,还助力考进了编程班。

回想当时买这本书,冥冥中也有为编程考虑的因素。

彼时,儿子还在幼儿园,听说教育部正式宣布将编程纳入9年义务教育课程,要不要为孩子报一个编程培训?成为老母亲考虑过的一个问题。作为工科盲,;于是下了一番功夫去研究。

后来我发现,所谓编程,之于孩子强调的不是复杂的代码学习,而是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考验孩子发现问题、推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虑到孩子年龄小,培训班没急着给他报,逻辑思维相关的游戏书便收入囊中。

选择这本《神奇的逻辑思维游戏书》,因其内容选取风靡日本的55堂思维游戏课,由享誉日本的脑科学专家茂木健一郎倾力推荐,是一本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编程力的思维游戏书。

长按识别二维码,直接跳转商品页购买

书的年龄跨度很大,适合5~13岁孩子。一开始是囤书,孩子接触后慢慢做,一不留神就成为他喜欢的一本“动脑动笔”的书。

其实很多人都在强调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真正接触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其实逻辑思维又有不同的细分方向:过滤式、渐进式、逆向式、试探式、创造式。每一种思维,都各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向,而到最后真正考验的是,孩子将多种思维的综合使用的能力。

就像全能冠军,唯有在每一个项目中力争优秀,才能成为最后的王者。

这套《神奇的逻辑思维游戏书》,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它的题型来自切合孩子生活实际的趣味数学问题,对五种思维能力都有不同的渗透,引导孩子用多种方式看事物的能力。在让孩子的思维各个角度得到专项训练后,学会融会贯通,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具有合乎逻辑思维能力的人。

一旦当孩子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未来无论应用到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高效提升他处理问题的能力!

01

针对儿童特性,以“具象化方式”拓展孩子思维能力

1、情景式生活数学问题,拉近孩子与“数字”之间的亲切度

孩子认识世界的思维,是从具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数学问题上,亦是如此。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习惯借助掰手指来算数,但是随着长大,这种现象就会自动减少。

用具象思维看待问题,是低龄儿童的思维模式。

在这本逻辑思维游戏书中,它抓住了儿童的思维特点,将众多数学问题渗透在孩子最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里,通过还原现场情境,引领孩子在图片中检索信息,顺应孩子的思维特点,拉近孩子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令数学问题不再是被孤立的数字问题。这无疑能够增加孩子对数学问题的读题、解题能力。我们可以来感受几个。

比如《空中缆车》,翻开就能看到一幅缆车场景图:在高山丛林上,缆车正在运行。一辆红色的缆车完整映入眼帘,一辆紫色和一辆黄色的缆车则部分被隐入了树丛里。生动的画面,孩子坐过缆车的记忆一下子被唤醒。

比如《蔬菜店》,在一个蔬菜货架上,摆放着玉米、西红柿、白萝卜和生菜。这一幕,孩子跟随父母到超市经常能看到。

联系生活场景去解决问题,符合孩子具象思维特点,让孩子对数学问题不畏难,这也是启发孩子爱上数学的最基础感情。

2、内容涵盖小学阶段各种趣味数学题型

这本《神奇的逻辑思维游戏书》里面有60大题,所涉及的题型,其实被分布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应用题中,他们大多属于数学考试中的压轴大题,常常被拿来作为附加题。对孩子来说,是进行思维训练的机会。

比如《猜数字游戏》,这是小学趣味数学的一大题型,考验推理能力;

比如《不同的形状》,考验的是孩子的空间构想能力;

比如《从车站到家》,考察的是时间与路程的问题。

60道题目,题型丰富,各有侧重。

3、点线面、平面图、立体图,多方位呈现

图像的形成,是由点、线、面作为最基本构成因素,图像又平面和立体之分。在这本书中,编者在图形设计上十分用心,为丰富孩子具象思维的各种可能性,把这些元素都有机体现在各种题型里。

值得一提的是,图像的色彩搭配呈现清新风格,既不图喧宾夺主,分散了孩子读题的注意力,同时又能够恰到好处吸引孩子图文结合,进行信息检索。

比如在《5张卡》这道题里面,淡蓝的底色首先给人视觉阅读的舒适感。在这道题里,孩子需要通过对话去找到有效信息。在对话人物的处理上,则用红色和橘色进行对比凸显,只描摹出人物轮廓的方式,既起到了辅助读题的作用,同时也不会让孩子把目光过多投放在图片欣赏上。这种微妙之处的设计,独具匠心。

4、详细的解题思路,一目了然

每一道思维题后面,都有详细解答,备注,是“非常详细”哦。

不同于其他书,往往给出一个答案,或简单提示一条思路。在这本书《神奇的逻辑思维游戏书》中,也许题目只有一页,可解答的思路却有3~4页,并且以图像呈现的方式,贴合思考过程,给出具体解答。有思路引导在手,如果遇到解不出的题目,父母们再也不担心怎么跟孩子讲题了,有能力的孩子,更不用父母引导,自己就能够将解题过程看个明白。

比如《3种颜色的玻璃》这道题,考察两块不同颜色玻璃的叠放效果。题看着简单,解答的思路过程却不轻松。答案解析足足占用了3个页面,通过不同玻璃叠加,用虚线方式表示假设,用淡化颜色的玻璃表示不存在,用阴影表现出重点对象,这些细节上的区分处理,犹如过电影一般,有效引领孩子跟着解题思路,进行自我推测解答。

题目

解答

02

提高“认识、假设、实践”三大关键能力

这是一本对孩子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训练书,其目的就是通过有趣的题目,让孩子的思考力得到有目的的培养。这其实也是很多家长最重视的关键核心。

那么,思考力怎么培养?通过什么方式来影响孩子思维?这本书把5种思维拆分在思考的3个过程里,即认识、假设、实践。

(1)认识能力

所谓认识,其实就是人观察周围状况时,一边整理信息,一边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简化信息。它是过滤思维的体现。

比如《找相同的衣服》这道题。通过读题,我们知道一个规律,那就是“照在镜子里的图和实物是左右相反的”。

接着去比对A~D四件衣服可以发现,只有衣服D,拿着看和镜子看是一模一样。这就是在考察孩子过滤式思维,无形中提升认识能力。

(2)假设能力

所谓假设,那就是找出与所掌握的信息的关系,推测其方向性,建立各种各样的假设。这个过程,其实体现了创造、逆向和试探思维。

比如《电影院》这道题。首先通过双叶的叙述,可以推出A或B两种答案,这种思考方向考验的其实就是试探式思维。

题目:

解答

(3)实践能力

所谓实践能力,其实就是为了证明所建立的假设,对各种假设进行逐一验证。换句话说,它就是通过感性把握事物及其特征,通过大脑进行思考后建立假设,并动手实践。它考验的其实就是渐进式思维。

比如《最右边的是谁》这道题里,根据对话框提出的已知条件,进行推导、思考,最终得出结论,这锻炼的就是渐进式思维。

03

好玩的游戏书、让孩子爱不释手

书中的每一道题目,其实都是一个好玩的游戏。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探索,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也可以拿出实用道具和孩子玩一玩、摆一摆、猜一猜,这能够让孩子对思维训练更感兴趣。

比如这个《积木游戏》。儿子一开始在解题时,介于对空间建构的不熟悉,显得有些吃力。于是,孩子他爸就拿出积木给儿子实践操作。在动手中,孩子不仅把这道题给解答了,并且还得到了“不同角度看事物,就有不同结果”的认识。直观的方式,带给孩子深刻印象,而动手游戏,更让孩子孜孜不倦将自己的时间“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而这,不正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知名企业家潘石屹曾发表言论称:“原来干活是谁会赶牛犁地谁就能干;后来变成谁会开火车、开飞机,谁就能干;而未来谁能够用计算机语言指挥机器帮你干活,这样的人才是能干的人……”

那么,在指挥计算机干活之前,成为有想法的人,才是基础之重。未来社会,思维拉开孩子之间的能力,培养孩子的思维,不妨从这本《神奇的逻辑思维游戏书》开始。

当当购书(点击链接,可直接进人当网购买)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