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亮历」【星之奇旅咨询师专栏】Color:被爱,也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

被爱,也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

作者:Color 责任编辑:荇荇(碗)

排版:PandaYung

图:来自星之奇旅设计部、网络

一、小A的故事 —— 一个没有“被爱”能力的人会把爱人越推越远

小A是众人眼中的贤妻良母,事事为老公着想,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孩子也在她的照料下健康成长,学业出色。她自认为过着妻贤子孝的幸福生活,然而丈夫的背叛让她开始怀疑人生。

小A说自己全心付却被背叛,她怎么也想不通,感到委屈至极。事发之后,小A问丈夫:“为什么?!”丈夫也说,对小A挑不出半点毛病,他说小A很好,说自己不是人。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小A的丈夫一边觉得小A很好,一边背叛她呢?

可能看到这里,很多人会义愤填膺地说,“能有什么原因!那就是他渣呗!”虽然对于小A的委屈我完全感同身受,但作为解读师,不能仅仅理解她,仅仅在语言上帮她泄愤,我想带着走的更深,帮她看到这段关系里更本质的模式。

随着我和小A深入交流,隔着电话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的委屈、那种深深地、无助地愤恨。听小A说着自己这么年来的付出;说着自己体贴丈夫辛苦甚至包揽所有家务;说着孩子的事基本上都是自己亲历亲为......

最后,我问小A:“结婚这么多年,丈夫有没有为你做过什么事?”小A说很少,刚结婚的时候,会在节日的时候送给她花,会在生日的时候给她买礼物。

我问小A:“对于丈夫为你做的这些事情,你是怎么回应的?”小A说,她收到礼物的时候,当然是很开心的。我再追问,那你是怎么说怎么做去回应的呢?她回忆道自己总会说:“花这些钱干什么,不当吃不当喝的。”

我再追问,“对于丈夫送的礼物,明明心里很开心,为什么表达出来的却是另一番意思?”小A愣了愣,说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心口不一,说这些话好像是没有经过大脑,自己冒出来的。

我接着问了小A一系列问题:当别人送你礼物时,你心里是否有一种欠人情的感觉?自己开口向别人要某样东西,你是否会觉得很不舒服?你曾经说你不想要某样东西,但是否之后又会因为没有得到而抱怨?别人赞扬你时,你是否会觉得不太舒服?是否有人曾说你和人有距离,跟你走不近?别人想帮助你时,你是否会拒绝?......

对于我的提问,小A一开始会回答:“是的。”到最后小A打断了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就是这样?"我说,“因为你开始回答的几个 '是的', 帮我看到了你在亲密关系中的相处模式 :

你缺少'被爱'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亲密关系里,你习惯、也很享受去付出,但对于别人给你的爱你不知道要怎样去回应,甚至你会觉得自己是不配得的。”

小A听到这里,潸然泪下,问我:“所以,这是导致我们出问题的原因?”。

我说,“你千万别把所有问题归因到自己身上,但我希望你如实地看到自己在亲密关系里的真实状态,我也希望这次看见成为你疗愈和成长的开端。”

小A的故事讲到这里了,她绝不是个例。

很多人在亲密关系里,有这样一个误解,就是"爱对方"为对方足够的付出是维系关系的良方。殊不知,一个一味地付出,没有“被爱”能力的人会把爱人越推越远。

二、你是缺少“被爱”能力的人吗?

1.内疚型

表现:

缺少“被爱”能力的人,会非常擅长付出,但对于对方给的爱的回馈,会手足无措、焦虑不安。当伴侣或别人夸ta的时候,ta会下意识拒绝,会说“啊,这根本没什么的”,或者会非常不自然地表示感谢,即使口头上没有拒绝,也会显得不知所措,好像不是被表扬了而是被批评了一样。

形成原因:

这类人在接受礼物的时候总有一种愧疚心理,这和长久以来的低价值感有关。一个总觉得自己很糟糕的人,一旦进入亲密关系,会担心自己其实没有对方想象的那么好,觉得对方爱的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对方眼中的自己。所以认为如果对方了解到真正的自己肯定会受不了,甚至会离开。所以,对方越表达爱意ta就越有一种要背揭穿、被抛弃的恐惧感,就越不敢接受对方的爱。这样的低价质感很容易给人一种距离感。

爱和被爱的过程就像两个人在打球。学习怎么付出和表达爱,相当于学习怎么打出漂亮的发球。但是不会接受别人的爱,就相当于我们接不住,甚至干脆不接对方打回来的球。如果对方一次次向我们发出带有爱的信号的球,却被我们一次次地错过,那这场球当然也就不能有来有往地持续下去了。

爱,不仅仅是爱别人,还有接受别人的爱。只有这样,才能让亲密关系真正流动起来。

上文的小A就属于这类。她长久以来为家庭为丈夫付出,当丈夫给她爱的回馈时,尽管她心里很开心,但脱口而出的话是潜意识里的信念,“我其实没那么好,我不好意思接受你的礼物。”久而久之,在亲密关系里就少了分互动,少了分亲密。这场“球”(这份关系)也自然会打得索然无味。

2.过度“独立型”(互不相欠型)

表现:

这种类型的人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很要强,经济上不依附,绝不亏欠对方。这种所谓的“独立型(互不相欠型)”的相处模式,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我不欠你的,我和你拥有平等的关系,所以我绝不向你妥协,关系中,我要和你享有同样的权力。”这样的潜台词,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在关系里互争上风的种子。这种所谓的独立背后,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不怕离开你,因为我们两不相欠没有经济瓜葛;我更不怕你离开我,因为我经济独立,有自己生活的能力”,这又为这份关系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

形成原因:

这种人要么是早期经历中,父母或者养育着中有人常常以爱之名来控制ta,所以ta不去过多地接受别人的礼物,以此向对方表明:休想以爱之名来左右我;也通过互不相欠的方式,宣示自己在关系中的要享有平等的话语权;要么就是早年经历里让ta非常没有安全感,对亲密关系有深深地不信任。

《我的前半生》的唐晶和贺涵就是这种相处模式。

唐晶独立,有主见,从不花贺涵的钱。她曾告诉闺蜜罗子君:

“男人之所以可以三妻四妾,就是因为女人要靠男人养活,而女人为男人所做的一切都在男人那里变成了取悦,钱就是男人赏给女人的礼物。只有女人自己可以挣钱了才能拥有自尊。”

唐晶的这段话有两层意思:

一方面,女人一定要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才能和男人平等、才能有自尊。另一方面,女人一定要以经济独立的形式和男人保持平等的关系。

所以,她和贺涵相恋十年,一直非常独立,经济上从不依附。这是她的骄傲和底气。所以,当贺涵想要安定下来,想和唐晶组成一个家,买好房子和钻戒,以为唐晶一定会答应自己的时候,唐晶却拒绝了,理由是她没准备好。

她是真的没准备好吗?不是,她只是害怕因为婚姻、因为相夫教子而丢了自己的事业与工作。会失去“独立”的底气 ,失去和男人平等的机会,更重要的,要是有一天,这个男人离开了她,她将一无所有。所以,在我看来,唐晶在这段关系中所追求的“平等、独立”,恰恰说明她在这段关系里有着深深地不安全感。她和贺涵分手的时候说的话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唐晶:“这十年来,我随时准备着,有一个更好的女人出现,取代我,今天的结果,我在心里预演了无数遍,我甚至已经想好了,应该怎么说怎么做,才可以让我们两个人,不至于这么尴尬地,全身而退,才可以让我们,可以继续做朋友,唯一意外的是,这个人是罗子君。”

唐晶说,十年里她随时准备着被一个更好的女人取代,甚至在心理预演过无数遍分手的场面,她对这段关系是有多么的没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啊!所以就不难理解她在和贺涵相处的时候有所保留,不依赖,不示弱,不接受求婚。因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分手那天来的时候一无所有。

所以尽管在众人眼中她和贺涵是金童玉女。贺涵和她分手的时候,很多人在指责罗子君的介入,为他们惋惜,但我却觉得他们的结局是注定的。因为他们的这种“独立型”的相处模式,会使得他们在关系里总是显得很客气,甚至有些生分,很难拉近彼此的内心距离。

来看看他们分手时的对话:

唐晶:“我让你紧张了?”

贺涵:“或许吧,有时候我也会让你紧张,这不是你要求我做什么,或者我要求你做什么,也许恰恰是因为这种刻意的不要求......”

和唐晶在一起总是会有距离感,会感到紧张,必须要时刻保持优秀的样子,太累了,也恰恰是他们相处时这种刻意的不要求,让彼此有所保留,让彼此无法靠近,无法走进彼此的内心。

反观罗子君,为什么贺涵会爱上一无是处的罗子君?她前半生靠老公,离婚的时候靠闺蜜,离婚之后没了主心骨,贺涵选择她而不选择唐晶,是为什么呢?

用贺涵的话来说他罗子君在一起他感觉真实和轻松。

贺涵最初去帮罗子君只是为了自己的女朋友(唐晶)开心。他帮罗子君重返职场,帮罗子君在离婚时争取应得利益;帮罗子君解决她妹妹的问题;帮罗子君应对职场欺凌......在一次次帮助中,看到罗子君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好,他有了“被需要”的感觉。而这种被需要感恰恰是在唐晶那里得不到的。罗子君的示弱,更是激起了贺涵的保护欲,这也是要强的唐晶永远学不会的。

子君柔弱、依赖、需要贺涵的帮助;唐晶独立、要强、自己独当一面自己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贺涵和唐晶分手爱上罗子君,是一个必然。因为在唐晶那里他是不被需要的,然而,唐晶真的不需要贺涵吗?并不是,只是她没有“被爱”的能力,所以与幸福失之交臂。

心理学家乔治·范伦特(George Vaillant)教授曾说过:

“幸福有两大支柱,就是爱与被爱。你既要能进入到别人的心里,也要能够敞开心扉,让别人进来。”

三、真正的“独立型” —— 不仅要会爱别人也要学会接受别人的爱

相比较唐晶所谓的独立,袁咏仪的“独立观”才应该是亲密关系中的典范。袁咏仪曾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说:“我就是非常独立的,独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钱。”

这句话乍一听有点矛盾,因为传统意义上,独立是不依附、不隶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而袁咏仪明明花着老公的钱,为什么却说自己是独立的?

在亦舒的《圆舞》里,有一句话:“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唐晶以经济独立,不花贺涵钱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独立,恰恰说明她精神上不够独立,才会刻意去用互不相欠的方式证明自己独立。

而袁咏仪呢?她和张智霖刚初识的时候,袁咏仪已经红透了半边天,而张智霖还是无名之辈,她义无反顾和张智霖在一起。在她事业最高峰的时候,她为了照顾孩子回归家庭,并告诉张智霖她会把家打理好,让他安心工作。这都是袁咏仪在这段关系中给出的爱。

同时,袁咏仪会花张智霖的钱,张智霖也乐于给她花。在综艺节目里张智霖被问道:“如果你的生命只剩24小时,你想对袁咏仪说点什么?”

他说:“我会问袁咏仪,你钱够不够用呢?你说够了,我也就安心了。”袁咏仪酷爱买包,用张智霖的话来说,家里的包都有一卡车了。尽管在综艺节目里张智霖喊话:“老婆,不要再买包了”,但却会在节日的时候,买好最新款的包送给袁咏仪。

袁咏仪花老公钱的时候不会带着任何亏欠,也不觉得自己不值得,花老公的钱,让老公买包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所以在这段关系里她有足够的安全感,独立又自由。

这就是袁咏仪的独立观:真的独立,不是从不花对方的钱,而是我可以自由选择:我可以花他的且花得理所当然,我也可以给他花我的且花得毫无怨言。

他们的关系,就是给出爱的同时也享受对方回馈的爱,你来我往,亲密信任。这才是健康稳定地关系。

四、如何学会接受爱

身处各种关系中的我们,如果具备“被爱”的能力,就会在关系里增加粘度,会让对方很容易跟你亲近,也会让关系多了几分趣味。那么如何具备这种能力呢?

1.记录对方的点滴“爱意”

没有"被爱"能力的人往往会忽略或者否认对方表达的爱。所以识别对方爱的行为是接受爱的第一步。有人会用烛光晚餐来表达爱;有人会在生活中照料你的一日三餐来表达爱;有人会把自己所有的钱给你来表达爱......多观察伴侣怎么表达爱,并记录下来。

我们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如果对方没有用我们想要的方式表达爱,就是不爱我们。所以去观察和记录对方的爱时,如果觉得难以察觉,可能是ta给爱的方式和我们期待中的不同,可以和对方交流一下他们表达爱的方式。记录下来的点滴爱意,就是我们感受到的对方的爱。

2.提升自我价值感

缺少“被爱”能力的人,往往是自我评价比较低的人,这类人总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别人爱,所以当别人给予自己爱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内疚感。

我给这类人的建议就是,首先去觉察一下,那些评判自己,说自己不够好的声音来自哪里?是有人对你说还是自己对自己的评判?相信很多人都是来自后者。我们如果追根溯源,这些评判的声音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何时?很可能是我们在意的人,植入我们潜意识的。也许是父母、也许是师长、也许是好朋友。

我有一个闺蜜,是我们公认的才女。她会弹琴、会书法、会跳舞、上学时成绩还好。我们都觉得她是被上帝选中的人,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可是她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追根溯源,她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就是不断打击,从而让她不断有上进的动力。她爸爸总是说:“你取得的成绩算什么呀,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她明明很优秀,却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的自我价值感极低总觉得自己不行。而她对自己的评价并不是事实。

所以,自我评价低的人往往是用植入潜意识的惯性思维评判自己,这类人可以去试着写出100个自己的优点,来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也可以通过下面几个问题来带着自己认清事实,走出内心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1)我觉得自己不够好,我有什么证据吗?

2)我身边的亲友是否赞同我对自己的评价?(也可以去问问几个挚友)

3)如果我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是事实,这个缺点有什么好处?

下一次,当那种不配得感再冒出来的时候,可以保有觉察问问自己上面的问题,它们会帮你逐渐放下心里那些负面评价,慢慢扫清亲密关系里的绊脚石。

五、写在最后

再说回开篇时的小A,这次解读对于她的意义在于:她如实地看到了关系中自己的状态和相处模式。所以在被背叛这件事上可以抽离出来,客观看待。不会陷入受害者心理无法自拔。因为受害者心理意味着对于这件事我们无能为力,既不能去改变也不能去解决。而解读的意义就是如此:帮助个案深刻地看见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所处的情形。最后,谢谢小A授权我分享她的故事来给有同样问题的人一些借鉴。

谢谢你!我爱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