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世遗珍 · 御茶具
用五阿哥当年为绿茶做的广告歌开始吧,因为下面这套茶具的主人,小名也叫五哥。
唐皇室在法门寺里供奉了一整套皇家茶具,物帐碑记载“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龟一枚,重二十两。盐台二副,重十三两。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
翻译成现代白话,就是说包括了从茶叶的贮存、烘烤、碾磨、罗筛、烹煮到饮用全部过程所用器具。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
物帐碑和茶具上的錾刻铭文及墨书都记载,这一整套茶具都是由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供奉的。在这些茶具上,也多有“五哥”两个字,这是12岁登基当皇帝的唐僖宗在宫中的小名。
唐时的饮茶方法和现在的沏茶不一样,那会叫吃茶,做茶的过程叫点茶,程序很复杂,用到的茶具很多,那会儿吃次茶跟现在吃顿西餐晚宴差不多。下面就来看看唐人是怎么做茶的吧。
唐人用的都是茶饼,做茶前先要把茶饼碾成粉末。为了让茶干燥便于碾碎,先要把茶放在笼子里烘焙,称为炙茶。民间一般用竹笼子,皇家的茶具讲究,焙茶就用了下面的鎏金飞鸿纹银笼子。
还有金银丝结条笼子,以金丝和银丝编结而成,制作精巧细腻,玲珑剔透,是唐代金银工艺中绝无仅有的精品,代表了晚唐时期金银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烘焙好了茶,就要用这套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和纯银涡轴,把茶碾成粉末,越细越好。
两次去法门寺都没看到这组茶碾,好在国家博物馆的《大唐风华》展览上有不少法门寺博物馆的文物,总算见到了。
茶饼变成了细末,但还需要筛一下,去掉杂质和没完全弄碎的小茶块,唐人用茶罗子筛茶。
法门寺的这件鎏金仙人驾鹤纹茶罗子,是唯一发现的唐代茶罗子,箱体内有茶罗架和接茶屉,筛完后的茶粒不仅极细,还颗粒均匀,便于后面的点茶。
筛罗好的茶末,就存放到鎏金银龟盒里。
龟在唐时的地位很高,皇家都用,但很不幸,到了明以后乌龟就成了一种专门的代言人了。
现在有研究,认为这银龟应该是个香炉,在龟腹内点燃香料,香烟从龟的鼻孔和嘴旁的小洞散出。不过物帐碑上是把银龟放到茶具中的。
茶准备好了,就要开始煮水,用的就是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提供的木炭了。系链银火筋,是煎茶时生火挟炭的器具,一直用了几千年,火筷子啊。
之所以说是吃茶,是因为除了茶,唐人还要加上盐和胡椒粉这样的佐料。
这个盘丝座葵口素面小银盐台,应该就是放盐用的。
还有更复杂的,这件三足架银盐台分为盖、台盘和三足架,盖上有一个莲蕾提手,是中空的,能打开,用来放胡椒粉,下面的台盘用来放盐。
吃茶都放盐,再加上以胖为美,大唐时肯定很流行三高了。
茶末、沸水、佐料都准备齐了,要开始做茶了。
唐代做茶分为调茶和点茶两步。调茶就是把茶末放入鎏金伎乐纹调达子这样的茶具,加上适当的盐和胡椒粉等佐料,然后放入少许沸水在调达子内将茶和佐料们调成均匀的糊膏。
最后一步是点茶,把调匀的茶膏放入盏中,加入沸水,同时用鎏金飞鸿纹银匙这样有一定重量的茶匙搅拌,要求搅拂出白色泡沫,称作汤花,最终调成的茶汤就可以供人饮用了。
感觉点茶是很有技术含量的活,就象北京的爆肚,是好是坏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见分晓,全凭手艺。
曾经有一位朋友按我告诉她的方法,做了一遍唐代茶饮,喝完后告诉我,味道跟方便面汤差不多。
做完茶,还要有喝茶的家伙什儿。去看看一大堆五彩缤纷的琉璃器吧。
欢迎搜索ID:walkingwithsh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