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与船政学子(下)

3

伦敦的查令十字街是英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书街,“那是热闹的地方,顶容易找。路不宽,也不长,只这么弯弯的一段儿;两旁不短的是书,玻璃窗里齐整整排着的,门口摊儿上乱哄哄摆着的,都有。”云集的书屋吸引着各地寻觅知识与文化的爱书人,包括民国时期的朱自清,查令十字街的访书经历成就了大师笔下佳作《三家书店》。但细数过来,踏进查令十字街的第一位中国人,或是兼任大清驻英公使馆翻译的罗丰禄。

罗翻译是受公使郭嵩焘所托,前往查令十字街购买《电学》、《藏学》(即矿学)三册。身兼公使馆翻译的罗丰禄,同时入读伦敦泾士书院(即伦敦国王学院),学习化学、政治等。五哥罗臻禄也是 船政学子,同批前来欧洲,在法国研究算学、矿学,郭公使曾由此生发感叹:“闽人诚悫务学,讲求西法,为各省之冠。”

出国看世界,外语很重要。前学堂法语后学堂英语,船政的外语教学令留学生们深获其益。买书是再小不过的差事,参观英国议院、学校、画会、水雷厂、造船厂、制表造笔厂、戏院……罗翻译跟着公使见过诸多世面,得到太多历练。还有在巴黎自由政治科学学院(巴黎政治学院的前身)攻读法学的陈季同。光绪四年(1878)四月郭嵩焘兼任驻法公使,递交国书时陈季同亦随行;六月初三日“偕陈敬如至外交部,为堆茀尔诵总署四条咨件”,反复辩论之间,使馆陈翻译定是大展流利法文。此后李凤苞任驻德大使,向郭公使“咨调兼办英法翻译罗丰禄、陈季同随同赴德”,郭嵩焘比较二人,称罗丰禄“静默可以讨论学问”,陈季同“活泼可以泛应世务”。

花甲之年的郭嵩焘,依然拥有浓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觐见女皇、递交国书、拜会各界以及考察政治、军事、科技之外,所有的新奇统统纳入视界,老先生对于“西学”的热心与刻苦,在洋洋洒洒的出使日记中得到明证。读郭嵩焘日记感觉颇为奇特,他所游历的皇宫、大英博物馆、蜡像馆等,躲藏在时光里百余年来不曾移挪,至今仍是旅游打卡之地。但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对于老先生每每新奇无比,甚至在茶会上见识过大发明家爱迪生演示贝尔发明的“传声机器”——电话机。对于留学生,郭嵩焘要求“每年复以两个月游历各国各铁厂船厂”。遇有机会,公使大人也不忘带上学生们一道开眼界。与陈季同、严复同游天文馆,入巴黎下水道参观,“各学生严又陵等十八人皆从”……光绪四年(1878)三月举办巴黎万国博览会,陈季同自是全程陪同,几位学生也被公使带去见识,严复从会展带回修路汽车图说,也被老先生记上一笔。

那时候,郭嵩焘已经向朝廷奏请因病销差。

老先生心情一直欠佳。曾任广东巡抚的他仕途不顺,辞官闲度 8 年多出山,领了前往英国赔礼的差事也是不讨好的。根据朝廷要求提交的《使西纪程》竟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被毁版禁出。副手刘锡鸿与其不和,写给朝廷的报告历数郭嵩焘罪行,包括游炮台时天冷披洋人服装等,朝廷却各打五十大板。想来公使大人对船政留学生的关爱固因职责所在,但那些年轻生命的来到,他们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学习,必定为老先生带来温暖明亮的阳光。

光绪四年(1878)年底,行将卸任的郭嵩焘站好最后一班岗,开始紧锣密鼓考察船政留学生。毕竟是久经官场的大员,很有一套办法,让学生们互相评价推举。罗丰禄以严复等 4 人为上选;陈季同分储用之才、教导之才两项,教导之才又分 6 类,分别归置;严复则推举罗丰禄、魏瀚、陈季同等 9 位同学,“所言尤精切”。归国之前老先生日记最后一次出现严复的名字,于光绪五年(1879)正月初八日,“保荐严宗光等六人”。

“走向世界丛书”之《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

4

光绪五年(1879)正月,即将返程的郭嵩焘逗留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庞贝古城成为他欧洲之行的最后游览地。正月二十一日登船回国,三月初三途经闽海域,“早过福州五虎门,形势壮阔,岛屿环峙十余。”不知那一刻,他有没有念想起共同度过旅欧岁月的船政学子们?公使生涯成为他仕途的句号,此后他著书讲学,一直未再得朝廷使用。光绪十七年(1891)郭嵩焘在长沙病逝,严复挽联曰:“平生蒙国士之知,而今鹤翅童毛,激赏深惭羊叔子;唯公负独醒之累,在昔蛾眉谣诼,离忧岂仅屈灵均。”

同一年,光绪五年(1879)夏秋之际,船政首届留学生亦开始陆续回国。海军将领、造船翘首、思想家、外交家、地矿专家……日后精英辈出,那些漂洋过海的记忆统统融化为长久的滋养。后学堂留学生后来几乎全被延揽至北洋海防,在中国海军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威海卫之战中“定远”号管带刘步蟾,那位曾对郭公使侃侃而谈水雷技术的年轻学子,践行誓言“苟丧舰,将自裁”,以身殉国。严复回福州后被李鸿章催促北上,先后委任为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洋文正教习、总办等职。他的路还很长:担任北大首任校长、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终成一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罗丰禄入幕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外交顾问兼翻译,日后成为晚清外交重臣,一度出任驻英公使,再次踏进波特兰大街。陈季同因系派驻欧洲外交官,继续流连欧罗巴,在外交与中法文化交流上大放异彩。

此后船政又陆续再派出多批留学生,郭公使却已不在其位。新任公使曾纪泽将使馆迁至街对面更为宽敞的 49 号,那地方眼下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大使馆所在地(一说郭嵩焘伦敦驻地即在此间),小楼里仍留存有首任公使带去的清代中式屏风与茶几座椅。郭嵩焘与船政学子们履痕难觅的波特兰大街,人来人往,依然行走着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龙的传人,当然长辫子早已消失殆尽。

2020 又逢庚子年。我从书橱中翻寻到《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以及李凤苞的“使德日记”,甚至也有刘锡鸿的“英轺私记”。似乎总是很忙,多年来一直没有细看。如今翻阅,粗糙发黄的纸面上,依然跃动着首任公使与船政青年们的鲜活身影。他们开眼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他们。那些不会被岁月掩埋的光芒,带给我的依然是激荡的情怀、深深的感动。

遂记之。

刊于《闽都文化》2021年第二期

微信编辑:林瑶佳

(0)

相关推荐

  • 郭嵩焘:中国首位驻外大使差点被开棺戮尸

    郭嵩焘:文章千古事,忠孝一生心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被称为"大清中兴四大名臣",现在以四人为主题的电视剧有不少,但无论在哪部电视剧中,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身影出现,他的名字叫 ...

  •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唐山 "大错惊心铸六州,土崩何日奠金瓯?只余野史亭中语,落日青山一片愁." 这是一代启蒙大师.翻译家严复写下的诗. 严复13岁丧父,一生辗转于官场与学界之间,因好辩多言,抑郁不得志 ...

  • 晚清外交: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因为愚蠢而行蛮,行蛮不成则使诈,使诈失败则跪地求和

    来源:尚书房文化 郭嵩焘 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曾用12字归纳晚清外交: 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因为愚蠢而行蛮,行蛮不成则使诈,使诈失败则跪地求和. 郭嵩焘生于1818年4月11日,1840 ...

  • 郭嵩焘与船政学子(上)

    郭嵩焘 1 清光绪二年(1876)十月十七日,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开始了他的赴欧之旅.烟雨蒙蒙中邮轮从上海启航,经历了漫长的海上行程,终于在十二月八日抵达英国南部港口城市南安普顿.一行人改乘火车 ...

  • 清朝历史人物——郭嵩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郭嵩焘(1818年-1891年),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筠仙,号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 ...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

    历史上总有很多第一,第一个吃螃蟹的,第一个吃西红柿的,第一个取经的,第一个航海的,第一个上天的等等,凡是能成为第一个的,要么有勇气,要么有智慧,但,凡第一个,结局好的却并不多. 郭嵩焘是中国历史上的第 ...

  • 【汉子联评之十七】变雅声中滩声永——郭嵩焘题汨罗屈子祠联赏读

    [汉子联评之十七] 变雅声中滩声永--郭嵩焘题汨罗屈子祠联赏读 文\张兴贵 联例: 题汨罗屈子祠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惟有滩声似旧时. --清·郭嵩焘 郭嵩焘 ...

  • 1879年,郭嵩焘、曾纪泽在英国兰心剧院

    作者:孙柏 晚清使臣欧洲观剧的日记材料可称蔚为大观,有关莎士比亚戏剧也颇有一些引人注目的记载,其中最值得发覆并深入讨论的个案,就是郭嵩焘.曾纪泽于1879年在伦敦的兰心剧院观看亨利·欧文演出的< ...

  • 郭嵩焘出洋的“是非”

    郭嵩焘是大清帝国首任出使西洋的钦差大臣,也是首任驻英.驻法公使,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外交家中堪称具有世界眼光. 1875年2月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擅自带领一支英军由缅甸闯入云南,开枪打死中国居民.当地 ...

  • 《中国名人对联集》郭嵩焘联集

    <中国名人对联集>郭嵩焘联集 郭嵩涛(1818-1891),清末外交官.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咸丰二年底)随曾国藩办团练,曾向江忠源建议办水师抗 ...

  •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郭嵩焘,善于传统行草,水准甚佳

    郭嵩焘(1818-1891),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伯琛,号筠仙.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 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郭嵩焘)

    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曾用12字归纳晚清外交: 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因为愚蠢而行蛮,行蛮不成则使诈,使诈失败则跪地求和. 郭嵩焘生于1818年4月11日,1840年的鸦片战争时,二十多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