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周瑜大加赞赏?单刀赴会的并不是关羽?这本书还原三国真相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大诗人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多年来都是诗词界的明珠,读一遍就让人念念不忘。但当时读《三国演义》信以为真,以为小说还原的是完整的历史,而周瑜就是故事中那个心眼比针小的形象,也就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潇洒豁达的苏东坡会喜欢善妒好嫉的周瑜?他诗中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形象,不应该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吗?
直到后来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才发现周瑜真的是被《三国演义》坑大了,其实人家根本不是心胸狭窄的人。反而,根据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记载,周瑜不仅有颜值、有才华、有地位,还是个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气量的人,即使面对经常挖苦自己的程普,也始终保持该有的尊重。所谓的“既生瑜,何生亮”,真的不可能出现。
但罗贯中毕竟太能写了,以至于书中很多虚构的故事都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片段,也就导致了我们寻常对三国人物的误会。鉴于此,知名历史学者廖彦博写下了《被误解的三国》一书,捋清了“小说三国”和“历史三国”的差异,也给了我们另外一个看待三国故事的视角。
翻开这本书会发现,我们不仅误会了周瑜的心胸,也误会了刘备的眼泪。刘备被彼时的很多人当成英雄看待,可绝不是因为他动不动就哭,相反,是因为他百折不挠,怎么也不气馁的坚韧斗志,才有了他后来的逆袭翻盘。
翻开这本书还会发现,小说中有的故事情节在历史上确实存在,但主人公却被巧妙地移花接木易了主,让我们在知道真相的时候差点都不敢相信。比如说到单刀赴会,很多人想到的都会是关羽,但其实,单刀赴会的鲁肃,就是小说中被关羽吓呆了的鲁肃。再比如,诸葛亮凭着草船借箭而在大多数人心中树立起了足智多谋的形象,但其实,草船借箭的是孙权,而孙权也不是真的箭不够用了才想出这个法子的,只不过当时他亲自前去观察曹操一方的动静虚实被察觉,不得已掉转船头保持平衡,才有了这样一个故事。
《被误解的三国》给了我们一个全新又全面的认识,也让我们学会了用客观的视角看问题。这一本充满趣味的历史科普书,在闲暇之余读起,确实别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