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海南方言逝与留
海南方言逝与留
酸豆树下传唱崖州民歌。资料图
专家团队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记录海南语言资源。
文\海南日报记者 徐珊珊
编者按
南溟奇甸,孤悬海外,岛屿被海水重重包围的同时,也成为许多人的抵达之地。历史悠久的海南岛,历来是一座开放的岛屿,以汉族为主体的移民连续不断迁徙上岛,生息繁衍,融合同化。这不仅造就了多色调的人文景观,也形成了众多各种体系的海南语言和方言。
在海南大地上,众多语言和方言犹如岛上独特炫丽的热带景观交相辉映。乡音里有割不断的乡情和乡愁,有人们终生难忘的故土记忆。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方言日渐式微。如何保护传承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的部署,2016年—2020年,我省开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简称“语保工程”)海南项目,这是我省首次开展如此大规模的语言调查工作。海南岛上有多少种语言和方言,哪些正面临濒危境地?如何寻找最纯正的发音人,更好地留住正在消逝的乡音乡情?本期《海南周刊》带您了解海南语言资源保护背后的故事。
作为海南乡音的代表,琼剧在海南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海南日报记者 徐珊珊 摄
海南是个语言宝库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移民文化,导致海南岛的语言和方言有其独特的发展状态。生活在这座热带岛屿上的你,会讲几种话?
暨南大学教授刘新中在博士论文《海南闽语的语音研究》一文中指出,海南居民使用的语言和方言共有以下14种:黎语、村话(哥隆话)、那月话、海南苗语、临高话、回辉话、海南闽语(海南话,海南岛汉族居民使用的主要汉语方言,适用范围几乎通行全岛)、儋州话、军话、客家话、迈话、疍家话、付马话和普通话。
目前,海南岛上的居民多为双语人或多语人。根据教育部语用司抽样统计,2020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为80.72%,海南省普通话普及率为82.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了普通话外,海南话是岛上居民使用最多的方言。《海南周刊》曾开展过“寻找海南方言达人”的报道,儋州市一位方言达人能讲军话、儋州话、客家话、临高话、海南话、普通话、黎语、苗语8种话。
看似难登大雅之堂的海南方言中,隐藏着许多隐秘的文化密码。例如,讲海南话的人,常常觉得自己日常所用的口语中,有许多写不出相应的字,或者跟普通话差距较大。这当中一个原因就是海南方言保存了很丰富的古代语词。
语言研究学者陈波在《海南历史文化大系·社会卷·海南方言研究》一书中指出,海南话中保留了丰富的古语词。譬如,“嘴巴”海南话用的是“喙”字,“夜晚”用的是“暝”字。这些字于古音古义都是相符的。其他的还有晏(晚)、曝(晒)、铰刀(剪刀)等方言词语。此外,海南话中还有一批外语借词。海南是我国著名侨乡,华侨从海外带回来不少外语词。例如:奥赛(英语outside,出界),波(英语ball,球),令(英语ring,轮圈),迈(法语metre,米),浪(法语laine,毛线)等。
跟普通话一样, 海南话的修饰语素一般前置。但也有不少修饰语素后置的情况,例如:鸭雄(公鸭),咖啡乌(黑咖啡),人客(客人),鞋韂(拖鞋),钱千(千元),菜落(遗弃掉地的菜)。这种词序在称谓方面用得更普遍,如:姐兰(阿兰姐),哥三(三哥),爹五(五爹),伯爹坚(阿坚伯)等。
“语保工程”海南项目首席专家、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冯法强表示,海南被众多语言专家视为语言宝库,拥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一般认为,除了黎语是在本岛形成以外,其他语言和方言都是不同时期从岛外迁移到海南岛而逐渐形成的。外来人口登岛后,由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不同语言和方言在此落地生根发展壮大,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理论上必然保留了很多早期语言的信息。另一方面,不同民族人群在岛上生活交流,其语言也在岛上接触、影响和竞争,因此产生了一些奇特现象,很多语言“似汉非汉”,很多方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归属成疑。这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哪些是早期遗留,哪些是后期接触产生的?遗留和接触的具体过程如何?这些问题是当前语言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海南的语言资源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
孩子们跟着长辈学唱崖州民歌。资料图
你还会说方言吗?
“肚里无筑,就像缸内无米”“口是天才,友吃友来”……随着社会的变迁,海南的不少方言俚语,随着老一辈人的逐渐逝去和普通话的普及已经很少被提及,许多年轻人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很多人如今听不懂、不会说方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场景可能也会随之消逝。
冯法强2014年从南开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海南工作。他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江淮官话,海南岛上唯一的官话方言就是军话,跟江淮官话存在一定联系,他便首先将目光放到海南军话上。
“海南军话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在海南岛内是以方言岛的形式存在的,是'岛中之岛’,其散布在众多方言中。同时,由于海南军话与普通话的发音较为接近,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很容易被普通话取代。因此军话的保护较为迫切。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受过较多教育的人,离开家乡外出工作后逐渐不说方言。甚至连许多生活在军话方言区的年轻人,在家庭中与自己的子女对话时也大多使用普通话,可以推断未来军话的使用人口将大大减少,但是它毕竟有十万之众,在短期内并不会完全消失。”冯法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类似的情况在海南其他方言中也正在发生。目前,海南方言处于丰富性和濒危性共存的状态。一方面,海南方言资源十分丰富;另一方面,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消失。目前,在海南,老年人以说方言为主,中青年可以说方言和普通话,少年儿童以说普通话为主,这种发展趋势还在不断加强。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人口流动加剧、广播电视的普及以及学校教学语言的规范,我国许多地方语言和文化面临剧烈冲击,方言使用人口锐减。许多人觉得方言老土不好听,有意识地回避使用和传授方言。例如,海南许多城市的孩子从小在家里跟父母学的就是普通话,到了学校老师也讲普通话,方言传承“严重断档”。有些父母和孩子交流时,害怕海南话会影响普通话发音,刻意不说海南话。越来越缺乏的语言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是海南孩子不会讲海南话的重要原因。
方言式微还会直接影响地方文化的传承。我国地方戏都以方言为基础。如果越来越多人不会讲、听不懂方言,这些戏曲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珍贵的文化遗产也就无从继承。
冯法强(左二)和团队成员对军话发音人进行纸笔调查。
“语保工程”:一场语言保护的及时雨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的部署,从2016年至2020年,我省开展“语保工程”海南项目。海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处)处长陈振华表示,该项目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寻找方言发音人,收集记录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口头语言文化的实态语料,通过科学整理和加工,建成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进而推进深度开发应用。
“海南项目启动之初,我省积极克服本省人才队伍薄弱的问题,引进国内知名专家团队,指导培养本省中青年专家,带动提升我省语保科研水平,促进本省人才成长,并于2018年提前1年完成了教育部语保中心下达给我省的11个汉语方言保护项目的工作任务。为了更好地锤炼我省'语保工程’专家队伍,我省在总结2016年—2018年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与教育部语信司、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沟通,又于2019年—2020年新增多个调查点。项目部分研究成果计划今年结集出版。”陈振华说。
冯法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刻不容缓,“语保工程”就像一场及时雨。“语保工程”海南项目从2016年—2020年实施,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等8所高校11个专家团队的55名工作人员、约250名方言发音人参与,涉及海南14个市县的汉语、黎语、村话(又称哥隆话)、回辉话的25个调查点,其中包括19个汉语方言和6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
专家调查团队分赴不同的语言点实地调查,对方言发音人进行音像摄录和语音材料整理。5年间,他们一共记录保存了25个语言调查点的音视频资料及其文字整理材料,并提交给国家语言数据库,保证了这些方言和语言能够长期保存,覆盖面基本涵盖了海南所有汉语方言和部分少数民族语言。但是也存在不足,有些少数民族语言没有调查,如海南苗语(属于瑶语支勉语)以及一些系属未明或者混合性的语言,如临高话、那月话(东方市那斗村和月村)等。
在“语保工程”海南项目已完成的调查中,部分语言是濒危语。其中,付马话使用人口最少,约3000人使用。讲付马话的人一般都是多语人,他们除了付马话外一般都会讲村话(哥隆话)、海南话、普通话等。付马话因为使用人口较少、语言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接受了很多外来的词语和发音。
“学者对濒危语言的保护,是在濒危来临时的抢救性记录、描写和研究,不能起主导作用。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要想摆脱濒危状态必须依靠民众的使用,让下一代有聆听和学习母语的机会,才有传承和发扬的可能。同时,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唤起人们对方言的热爱,建议当地积极挖掘地方语言文化艺术,让年轻人爱上自己的母语及其文化。” 冯法强说。
日前,“语保工程”举行专家会议规划二期调查点,海南省申报了18个濒危语言点的调查计划。冯法强表示,建议“语保工程”海南项目在广度、深度、应用等方面继续加强。一是全面调查海南的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做到语言和方言全覆盖。二是对重点方言进行全面深入调查,选择几个重点方言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调查,充分利用现有调查团队力量,争取将每个方言点的调查材料整理成书,结集出版形成规模。三是注重应用,创建平台把成果电子化,供人们学习使用,对于民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文化音视频进行网络实时点播,使方言文化深入人心。
东方军话发音人参加“语保工程”海南项目方言录制。
相关链接
海南方言知多少?
暨南大学教授刘新中研究发现,海南居民使用的语言和方言共有以下14种:黎语、村话(哥隆话)、那月话、海南苗语、临高话、回辉话、海南闽语、儋州话、军话、客家话、迈话、疍家话、付马话和普通话。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简称“语保工程”,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为了保护及保存地方语言文化于2015年开始启动的一项全国性工程。“语保工程”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寻找方言发音人,收集记录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口头语言文化的实态语料,通过科学整理和加工,建成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进而推进深度开发应用。
以儋州方言演唱的儋州调声节奏明快、感情热烈。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语保工程”海南项目
实施时间:2016年—2020年,8所省内外高校11个专家团队的55位工作人员、约250名方言发音人参与,涉及海南14个市县的汉语[海南闽语(海南话)、儋州话、客家话、军话、疍家话、迈话、付马话]、黎语、村话(又称哥隆话)、回辉话的25个调查点。(徐辑)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邱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