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艺术名家——马世飞
马世飞艺术简介
马世飞,甘肃酒泉人,生于1943年,从小酷爱美术,坚持自学画画。曾担任过新疆玛纳斯县政协书画院院长、新疆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4年创作的美术作品《烤肉》参加昌吉州成立30周年美展,获二等奖。
1988年创作的国画作品《情丝》参加昌吉州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1989年创作的国画作品《塞上行》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展出,评为优秀作品,并被收藏。
1998年,创作的国画作品《大漠驼影》被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美术馆收藏。
2002年,创作的国画作品《千里驼铃》参评全国第12届《群星奖》,获自治区选拔优秀作品奖。
2002年,创作的国画作品《千里驼铃》参加参加昌吉州美展获三等奖。
2003年创作的国画作品《野驼行万里》获昌吉州美展三等奖。
2004年创作的国画作品《哈萨克风情》参加昌吉州美展获二等奖。
2007年创作的国画作品《吐鲁番印象》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群星奖、优秀奖。
2007年创作的国画作品《驼铃声》参加昌吉州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2007年参加首届昌吉州老人才艺大赛中获一等奖。
2015年创作的国画作品《岁月如歌》参加石河子地区美展获二等奖。
2019年创作的国画作品《天山牧女》参加石河子大学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2000年在乌鲁木齐市群艺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1在敦煌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12年在北京宋庄举办个人画展。
2016年在广州花都书画研究院举办个人画展。
部分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
马世飞老师的画在绘画技法上,首先肯定的一点是它不是中国传统的写意画,它借鉴了中国工笔没骨画的技法,但也不完全是;它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材料,西方油画 的技法作画,是“西画为体,中画为用”的艺术创新,可谓中西绘画的合璧,马老师能把二者结合的浑然天成。他把中国画的神韵之美和西方绘画中的形式美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完成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次大胆突破与创新。他既吸收了西方油画的写实主义传统,又融进了中国画的那种充满灵性的、笔简意到的飘逸风格。
马老师的山水作品从内涵上来论,有气韵生动的妙意。气韵生发,源于对水墨的精湛渲染,可以层层积墨,作苍润魅力。也可以水墨互破,写氤氲意象。再赋以青绿衬托,便是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流丽悦目,把山水表现得如一天清淑气,万里碧榆风。站在这种纤尘不染的山水面前仰观,自有东崖复沓蔽轻雾,西峰峥嵘喷流泉的感叹!风行雨霁,云上山巅,百尺悬瀑,松拔峰矗,石径牧归,他的山水作品有丰富的当代生活气韵,也有鲜明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哲学高度,是当代文人的新建树!
我们常说一幅作品的好坏,绘画题材是其中的重要元素。新疆当代囯画人物画家就充分的利用了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来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新疆当代国画人物画家对于新疆各民族的人物形象、精神气质及服饰、用具、建筑、家畜充满了兴趣,通过精细入微的刻画,以表现夭山南北各民族生产生活场景,作品具有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息,在风格上又具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这对新疆当代国画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继承写实传统,融合现代意识,开拓时代精神。
马老师在用色时,人们往往强调色调和画面气氛,不受客观对象固有色的限制,目的在于充分合理地运用色彩之间的对比协调,所产生的最终画面效果。新疆少数民族对颜色的喜爰有他们自己的特殊选择,如对大面积暖色调的喜爱,在服饰中对比色的运用,不喜欢掺加其它色彩的纯色等特点。新疆画家们就利用本土的这个绘画资源,在颜色上大胆创新,将少数民族钟爱的色彩关系运用到绘画中。中国画强调和突出画面色调的倾向性,或强烈、或淡雅、或深沉、或艳丽,都是根据画家的主观意向来加以强化。新疆画家在利用少数民族对暖色调的偏爱上,很多作品都是在一种鲜明的色调搭配关系上,找出于绘画风格相一致的契合点。
当代国画人物画的写实性和民族性是新疆现当代国画人物创作的主要特色。立足本土,强化本体语言的精神表现,我们应该利用新疆这片热土,利用新疆独特的少数民族形象、服饰、风俗、建筑等特色绘画资源,关注新疆的民族和时代精神,研究、探索、发场新疆古代的优秀作品,探索西域恢弘辽阔的神秘自然景观,探索新疆独特的地堿风格和艺术家内在的思想精神,努力开创新疆国画人物画的时代特征。早日开创出在全国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具有新疆气派的新疆画派、边塞画风。
走进新疆,喜欢的是这广袤的土地上博大的胸襟,他能包纳很多。它没有西南的崎岖。没有北方的粗犷,更没有江南温柔乡里的飘渺柔情。但它却容纳了一切,改革开放后,因为西部开发,因为兵团支援来自各方的人流都涌进这片神秘而又传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