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恋上朱家角
忆江南|恋上朱家角
江雁
说起来,朱家角是我到过的第一个江南古镇。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会对自己的人生第一次难以忘怀,我也不能免俗。
所以,我再二再三地造访朱家角,甚至是在她最热闹的时候,在摩肩接踵的人群当中。上海是个大都市,朱家角则是上海的大后花园。这样一个地方,想冷清,实在不容易。
朱家角曾经以“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园之精、酒之醇、花之香”冠绝沪上。我于1998年第一次去朱家角时,想来这样的美好还是存在的。只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水之美”在我后来再度游览时,已然名不副实。在现代文明不断侵袭的今天,这样的结果似乎逃无可逃,我唯有接受,但不免遗憾。
“到了角里不看桥,等于角里勿曾到”。角里是朱家角的一个别称。这两句话,可见朱家角的桥有多引人注目。
上海的文史档案里记载,朱家角共有各式各样的桥三十六座。不过这些桥有的还在,有的却只能永远沉睡在档案中了。三十六座桥里面,我以为名气最为响亮的当属放生桥。
放生桥在朱家角镇东首的漕港河上,据说由明代慈门寺僧性潮和尚化缘集资十五年,于隆庆五年(1571)始建。何以叫做放生桥,大概和这位大和尚的乐善好施有关,但彼时我对佛教鲜少了解,也就不曾细究。
放生桥是一座五孔石拱桥,为上海乃至整个华东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更是包括周庄、乌镇、同里等在内的“江南十大名镇”中惟一的大型古桥。“沪上第一桥”的美称,名副其实。
“井带长虹”是朱家角十景之一,说的就是放生桥长如带,形如虹的雄伟气势。诗云:“长桥驾彩虹,往来便是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这样的一座古桥,自然有令人流连的道理。
我三次到朱家角,三次都曾亲往放生桥。并非我有好生之德,而是因为我对那桥缝里生长出来的八株石榴树颇感好奇。这八株树的由来众说纷纭,有人说它们是古人栽种,也有人认为是鸟类将树种叼到此处,自然生长而成。
它们的来历自然是无从探究,我惊讶的是,它们既生长在石缝当中,一无土壤,二少水润,究竟何以存活下来?所以后来每一次到朱家角,我都忍不住要去看一看,那些石榴树是否依然健在。很幸运,它们至今活得很好。遇上夏日,榴花似火,绿荫如盖,放生桥于古朴凝重中更添许多生机勃勃。
我心中最爱却是惠民桥。作为古镇唯一木结构小桥,惠民桥的独特自然不容置疑。惠民桥桥面上建有木板栅,覆以飞瓦翘角,与桥面形成一个廊道,故也称廊桥。
这样的廊桥,在云贵川一带颇为常见。行至桥上,既可避风雨,又可遮烈日,且方便了人们歇脚看景,难怪被叫做惠民桥了。
惠民桥原本造型飘逸潇洒,自成一景。立足桥上,又能欣赏到河两岸一长溜整齐的石驳和粉墙黛瓦的明清建筑,甚至能够看见凭水推窗的人们。“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大约说的就是这样的地方。
朱家角的“桥之古”自然不惟这两座,但倘若我一一道来,难免有饶舌之嫌,且再带各位领略一下她的“街之奇”吧。
其实,朱家角的“桥之古、街之奇”是一体的。倘若沿北大街自西向东行走,左边看弄,右边看桥,二者神韵,一览无余。
说是北大街,其实宽仅三、四米,最窄处更是只有两二米左右。街两旁多为砖木结构小楼,楼与楼之间,几乎无缝衔接。站在街心,抬头仰望,唯青天一线,真是“苍天无边若有边”。
街道两旁既为民居,又为商铺,一水儿花格落地长窗、老式朱漆排门板,倘若身边人尽着古装汉服,怕是让人怀疑穿越时空,梦回千百年前。
镇上还有奇特的三湾(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人行街,前后左右尽皆明清老屋,这种别有洞天的奇妙,颇为罕见。至于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更是江南古镇中少有。
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对于园林怕是已有免疫功能。朱家角的园林,也不过是胜在小桥流水、亭台轩榭、曲尽通幽。倘若有兴趣一探究竟,不妨去课植园、和心园两处走一走,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不过,园林可以不看,朱家角的酒却不能不去尝一尝。
朱家角人爱喝他们自酿的黄酒,叫特加饭。瞧瞧人家这个名字,多霸气。有厌食症的朋友,可得去喝上两碗。特加饭味道醇厚,酒香扑鼻,喝下去但觉苦中带甜,回味绵长。这特加饭,可是朱家角人的心头好。一壶老酒半斤虾,迎风醉倒帝王家。
身为花乡人,朱家角的花给我的印象不深,据说那里有个薰衣草花海,想来也自有吸引人的地方。
不管怎么说,朱家角还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千年历史、传奇故事、城墙诗书、里弄幽巷……总有让你一处让你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