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山:呼吸在京剧里的运用
呼吸的方法尽管种类繁多,而它的好坏最后还是要看歌声。因为它是艺术活动,不能用仪器测量,要用耳朵听和用眼睛观察。从声音上来判断,凡是有一定的音量和气势,气息较长并且听起来有弹性,能有轻重变化灵活的感觉,又有支持点的声音,呼吸可能是比较正确的。从外形上来判断,看不到面红耳赤,头部充血,颈部肌肉紧张,喉头极度不稳以及下巴前伸、抖动,或是胸部肌肉僵硬,不断进行短促而过多地换气等现象时,也能够说明呼吸是比较正确的。如呼吸不好气息就不会深长有力,气息短促的就不会有强大的气势和较大的音量,声音没有弹性和支持点的就不会达到较高的位置,如果声音发抖,一定是腹肌僵住,呼吸出了问题。
不管呼吸多么好,也不管人们把呼吸说得多么玄妙,主要还是听声音。因此,判断呼吸的好坏不能孤立地,研究它的“无声技巧,因为要把呼吸用好,还需要其他发声器官的正确配合才行。
呼吸在京剧里的运用
前面介绍了各种呼吸方法以及京剧的呼吸方法,但还不够,还要懂得如何把它结合到唱里面去。京剧由于唱法的多样化,从基本呼吸方法中又产生了运气、偷气、压气、歇气等方法。
(一)运气
运气是有意识的控制的呼吸把气储存在胸腹部来准备歌唱。为什么要加上腹部呢,因为京剧所讲的运气一定是指运丹田的气。那为什么又说运气是一种准备动作呢?因为一唱就叫做用气了。如果运气还有一种含义,那就是要求唱戏的人不要平时自然呼吸的那种气息,而要运起比较集中而有力的,能足够供给唱戏时所需要和运用的气。
(二)换气
唱戏的时候不可能一口气一直唱到底,总得换口气再唱。简单的讲,所谓换气就是停止发声进行呼吸,吸好再唱。换气是一种技巧,因为换气是在唱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它有时间限制,只能利用唱腔间隙来进行呼吸,这样就不能像平时那样从容不迫,所以换气需要训练。我们平时呼吸是一呼一吸,而在唱戏时换气就不容许我们单独做完一次来回而完整的呼吸动作。
在演唱时要把气换好,最好要在唱的时候就着胸腹运动的方向顺势进行换气,千万不要在间隙中另起炉灶地进行呼吸。也就是在胸腹向不同方向运动时,利用它的惯性来进行换气,具体的说就是,当小腹向上提气唱完一句后,呼气停止了,但不要打断它的规律(方向、速度),利用收字归韵之便,在把嘴并拢的同时,用鼻顺着腹部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向里吸气,就可能吸入较多的气息并能吸得较深而不感到费力。特别要说的是鼻吸速度虽然较慢,但是利用上了惯性,并且不是从头吸起,速度就会快的多。当运用这种顺势方法把气向里吸完后,马上就可以用推放胸腹的方法来继续演唱而不需要把腹部放下来,再收缩才能发声。反之,唱腔完成后胸腹继续向外推放,把里面的气息放光,只要鼻子微微一吸就毫不费力地吸入足够的气息了,就是不吸应该说空气也有自动进去的倾向。而且不会有气急的感觉,演唱时可以做到不露痕迹,久之,还能使气息增长。
(三)偷气
偷气也是换气。偷气的主要矛盾是要让观众听不出在换气。这首先要把换气的技巧掌握纯熟,然后还要选择换气的地点和时间。偷气的方法很多,在京剧的曲调里,凡是紧贴在强音后面的第一个音符,常常可以唱成有一附点的感觉,用京剧传统话说就是“舔(tan)”一下。而在唱强音的时候可以按照前面所讲的推放方法向外送气,然后利用这个时间和劲头来突然改变运动的方向往回一收,这样可以大大增加供气的时间,达到不知不觉换气的目的了。
(四)压气
压气是在演唱时的一种呼吸的感觉。它有两个含义。一种如老生、老旦、花脸等行当唱腔中常见的西皮导板乐句中3 5 35 3 5的旋律,在唱前面的3 5时气息相对较高,而在进行到35时就开始向下压气,后面的“3”更清楚了,到最后一个“5”音气息又回升上去,就显示出京剧独特的韵味和风格来了。否则最后一个“5”就不能有力了。这样的方法说得大胆些,就是在声音不停顿的情况下进行了换气。
压气时要注意保持弹力,具体讲就是压气时速度是慢的,力度是大的。并且下面要始终保持着一股向上顶的对抗力量。
压气的第二种意思是指压着气唱,不要让气浮起来。气压在下面就容易保持,就会产生一种平静的感觉。俗话说能沉得住气。怎么才能把气压住呢?要让大脑来指挥,比如人在不高兴时气就是沉下去的,而突然高兴和兴奋的时候气就马上会浮上来。
(五)歇气
歇气是一种气息运用技巧。指在演唱中使控制呼吸的器官和肌肉松弛一下得到休息。他的原理和换气、偷气比较接近,所不同的是歇气的方法是在换气时不论其方向如何总是很快地乘机把胸腹的肌肉放松一下,然后再唱就感觉舒服多了,而且使再度提气时更加有力更加富有弹性。
(六)气口
人们常把气口理解为是京剧的呼吸技巧,其实不然,它仅仅和各种呼吸技巧有关。气口是演唱京剧时对曲调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手段,气口安排不同,顿挫就不同,强声和拍子就会发生一些变化。有气口的地方当然要换气,但是当感到不需要换气的地方,有时还是应该要有口气,这就好像文章里的标点符号,不同的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梅兰芳先生在演唱西皮流水叫散时的一句腔,在后面比一般唱法多了一个气口。这里绝不是由于气不够,而是为了使唱腔显得摇曳生姿,更体现梅派的韵味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