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将造假走进联合国——评南昌启动海昏侯国遗址申遗
开车听新闻,听到说南昌将启动海昏侯国遗址申遗,感到这些造假的人真是胆子真是太大了,竟然想让他们造假的东西走向联合国申遗。
本号前面已经有文章从豫章和海昏的地理位置、大刘记印的内涵、刘贺印章的自证身份等角度分析了海昏侯墓的考古造假。详见《海昏侯墓:考古造假的典范》。
然后这次申遗,他们为了增加“海昏侯”项目的分量,又炮制出了一枚“刘充国印”。
根据央广网报道,西汉海昏侯墓园考古近日公布最新进展,此前存疑5号墓的主人是海昏侯刘贺的宠妾还是儿子,现在有了答案。通过实验室考古,五号墓出土一枚刻有“刘充国印”字样的金属印章,专家判断,墓主为刘贺儿子刘充国,下葬时未成年。
根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这枚“刘充国印”为铜印。
那么把央广网和中国新闻网报道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知道,刘充国未成年而死,刘充国有铜印。
抛开这枚铜印粗鄙的工艺不说,我们来了解下,古代什么样的人才会有铜印。
根据《汉书 百官公卿表》记载:“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光禄大夫无。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墨绶,大夫、博士、御史、谒者、郎无。其仆射、御史治书尚符玺者,有印绶。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成帝阳朔二年除八百石、五百石秩。绥和元年,长、相皆黑绶。哀帝建平二年,复黄绶。吏员自佐史至丞相,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
汉代对于印章和印章上的带子,有着严格规定。从《汉书》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拥有铜印的人,必须是享受200石以上俸禄的官职之人,而且是有具体政务、和外界打交道的官职。
那些没有具体事务、不和外界打交的官职,即使享受200石以上,也不得拥有铜印,如大夫、博士、御史等 。
刘贺的儿子刘充国,尚未成年,自然没有官职,更不会从事具体事务的官职,其铜印从何而来?
只能说,为了掩盖一个谎言,必须要产生更多的谎言。刘充国印的出现,只是刘贺印章的续集而已,后面究竟会出来多少造假的幺蛾子,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