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灵寿 灵寿
灵寿 灵寿
赵建平||河北
灵山秀水,常来长寿。
历史文化古城灵寿,自古以产灵寿木而得名。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灭中山,起灵寿,北地方从,代道大通。由此可见,“灵寿”之名,在战国初期已出现。“灵寿”之名一直未变,这在历史上亦较罕见。
历史悠久,钟灵毓秀,灵寿是个好地方。无论是作为河北先秦时期三大故都之一,还是作为当时“方百五里”内的中心城市,其规模和地位都是十分显赫的。
灵寿,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古迹遗址,星罗棋布。北寨村商至汉初古城遗址轮廓隐现;故城中山国都城遗址城埂犹存;北齐佛教圣地幽居寺古塔耸立;中倾井宋代韩式先祠耀祖光后;北关明代傅式牌楼风采依旧;还有战国墓群、宋武惠王曹彬故里碑、明灵王邳彤庙等遗迹。
这里曾是中山国都城。中山国在当时群雄争霸的局面下,几经兴衰,曾成为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由于史籍记载甚少,被称为“神秘王国”。
古中山国的先民们在这里开疆拓土,创造了光耀史河的“古中山文化”。
灵寿还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边区造币厂、抗大二分校曾长驻于此,彭真、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走进灵寿,最富有传奇的是灵寿木,让我景仰的是名将乐毅,陈庄战役让我激情彭拜,让我深思的是最美县委大院。
神奇的灵寿木
灵寿二字取义在木。县志记载,灵寿因出产灵寿木而得名。
《山海经》载:“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灵寿木为远古一种奇树。俗称六道木,有人说它就是传说中的降龙木。
《汉书·孔光传》:“赐太师灵寿杖。” 颜师古注:“木似竹,有枝节,长不过八九尺,围三四寸。自然有合杖制,不须削治也。”
老者以此杖助步,竟能敏思捷灵、祛病延寿,因名“灵寿木”。汉高祖三年始置灵寿县,就以灵寿木为县名。
汉代以来,便成为拐杖之精品,成为帝王对老年人赏赐的宝物。此树多地有生长,但唯灵寿独优。历史上诸多历史名人以灵寿木为题做诗做赋。
既然灵寿杖往往与皇帝赏赐有关,拥有者自然非富即贵,是手杖的极品,历代诗人对灵寿杖多有吟咏。
东汉李尤有《灵寿杖铭》:“亭亭奇干,实曰寿灵。甘泉润根,清露流茎。乃制为杖,扶危定倾。既凭其实,亦贵其名。”
曹魏“建安七子”杰出代表王粲《灵寿杖颂》云:“兹杖灵木,以介眉寿。奇干贞正,不待矫揉。据贞斯直,杖之爰茂。”
唐姚合《竹里径》诗亦记:“纱巾灵寿杖,行乐复相知。”
金元刘志渊《踏莎行·灵寿杖》:“灵寿一枝,瘦同鹤胫。肌轻体赤幽人称。住行坐卧不相离,穿云过水常随定。豁散迷津,指回斜径。扶危助险通神圣。依时搅拨虎龙争,尖挑日月乾坤莹。”
我的偶像东坡先生也留下了《以黄子木拄杖为子由生日之寿》的诗句:灵寿扶孔光,菊潭饮伯始。虽云闲草木,岂乐蒙此耻。一时偶收用,千载相瘢疻。海南无嘉植,野果名黄子。坚瘦多节目,天材任操倚。嗟我始剪裁,世用或缘此。贵从老夫手,往配先生几。相从归故山,不愧仙人杞。
据传灵寿木打折胳膊、腿后,骨头就再也接不上了。抗日战争时期,山民曾用灵寿木抗敌。
因为灵寿木的珍稀,官家平民人人争相采之用之,才铸就了它像现代海南黄花梨一样的命运,人类认识它不久就销声匿迹了,只留下“灵寿木”一个珍贵而又虚幻的名字。
灵寿木真有这么神奇吗?正所谓:“千古难觅灵寿木,只剩灵寿空悠悠。珍奇富贵何处去,灵寿百姓心中留。”
“灵寿木”永远是灵寿人的骄傲!
神勇将军乐毅
“七十城收一笑间,当时气势擅强燕。区区莒墨何难下,自是君王不永年。”这是宋代徐钧写乐毅的诗。
灵寿人杰地灵,历史名人很多。我独爱乐毅,原因有二。我曾经也是行伍中人,再有乐毅将军与我的老家莒县有故事。
乐毅,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魏将乐羊后裔,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他的人生顶峰就是统帅五国联军攻破齐国。
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愍王见临淄孤城难守,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
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
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
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后来燕昭王去世,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
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
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
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并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
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致使燕军惨败损兵折将丧失了占领的齐国土地;可是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
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为此,乐毅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书中针对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争精神。
于是燕惠王又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与燕国重新交好,燕、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
最后,乐毅在赵国安享晚年。不过伐齐的辉煌已经烟消云散,徒留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历史。
神圣陈庄纪念馆
青山蔼蔼,绿水粼粼,灵寿横山湖畔的山腰上,一座陈列馆静静的矗立在苍山翠绿之中,穿越历史时空,回顾烽火岁月,仿佛在诉说着当年那段炮火纷飞的战斗故事。
这座陈列馆是为纪念著名的陈庄战役而兴建,与百米外的陈庄歼灭战纪念碑遥相呼应。
1939年9月25日,日本侵略者为歼灭我抗日武装力量,捣毁设在这里的党政机关,纠集日伪军1500余人,对陈庄进行围剿。
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率部星夜赴敌,与晋察冀边区聂荣臻部互相配合,经过五昼夜的喋血战斗,歼敌1500余名,消灭敌酋水源旅团长。被誉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敌后“模范的歼灭战”,有力挫败了日伪军破坏晋察冀边区后方的企图,粉碎了国民党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污蔑,是抗战时期河北境内一次性歼敌最多、规模最大、对全国抗战做出重大贡献的一次战斗,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当时的国民政府致电贺龙“对敌陈庄血战,尽歼敌人,予敌重大打击,树立华北抗战之楷模,振军威于冀晋,特传令嘉奖”。
歼灭战陈列馆陈展包括陈庄歼灭战、抗大二分校和千年古县灵寿三部分。陈列馆序厅和西大厅陈展陈庄歼灭战内容,东大厅陈展抗大二分校内容,尾厅陈展千年古县灵寿内容。
陈庄歼灭战部分由序厅和九个单元组成,序厅为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和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雕塑,两侧分别是“八路军奋勇杀敌,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浮雕,体现了毛主席“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光辉思想,中间是连绵起伏的太行山脉,展示了陈庄歼灭战鲜明的地域特征,表现了共产党八路军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馆藏文物丰富,主要有:贺龙元帅用过的书包、军用地图、相册、缴获的武器弹药等文物,还有胡耀邦、张宗逊、刘道生、孙毅、黄新廷、吕传赞、洪毅、张敏等为陈庄歼灭战的题词,贺龙元帅为横山岭水库的题词等。
陈庄歼灭战旧址位于横山湖旅游度假区内,它东北连阜平县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晋察冀边区政府旧址,西南接平山县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圣地西柏坡。
陈庄歼灭战纪念碑掩映在“南探花楼”小山头上。纪念碑不远处,就是陈庄歼灭战烈士墓群、贺龙指挥部、孙毅骨灰撒放处碑等。十几个陈庄歼灭战牺牲烈士的墓碑静静躺在一旁,周遭青山清池,水波微皱。就在这片土地下,还有许多陈庄歼灭战牺牲烈士的英魂长眠于此,逝者与生者在空间上得以相聚。
当年,我们石家庄机械换步兵学院的学员们,作为抗大传人曾前来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是啊,革命前辈用献血换来了如今的山河无恙,往事虽已如烟,我们后人也只能将哀思寄托,祭奠忠魂,惟愿和平永驻。
最美县委大院
在灵寿还有一处网红打卡地,那就是最美县委大院。
灵寿县城古城西路51号,有一排排红瓦白墙的低矮平房,这里就是灵寿县委大院所在地。
房子地基是石板铺成的,墙体是青砖垒砌的,房顶用木头椽支撑,芦苇席和黄泥做的。别看外表很干净,内里已经破败不堪,有些砖都风化了。
据《灵寿县志》记载,县委大院的现址西晋时期就是县衙所在地。1945年灵寿解放后,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迁至此处办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起平房,形成了现在县委大院的雏形。1982年县政府迁走,县委留在此处办公至今。
这些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一直被灵寿县委沿用至今。如今,县城里高大气派的教学楼、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宽敞的广场与朴实无华的县委大院形成了鲜明对照。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办公楼也不必在豪华,能服务则行。而灵寿县最美县委大院,正是这一真实写照。
县委大院,是地方政权的指挥所、调度站,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据地、大本营。灵寿的县委大院朴素的甚至寒酸破落,但是老百姓是打心底喜欢,他们觉得熟悉、亲切,去这种地方办事,安心、放心。
60年不变的灵寿县委大院让人肃然起敬,之所以被赞为“最美县委大院”,更在于所有的执政者都能够在这所破旧的院子里用实际行动改善民生,可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据说,从1988年至今,大院原本有四次重建机会,但县委却先后四次将盖楼款项‘挪用’在教育、养老等民生方面,群众戏称:“县委永远攒不够建大楼的钱。”
随着后来经济发展,重建县委办公楼的建议也一次次被重提,最终却都被否决。2008年用于建楼的1300万元人民币已备好,可最后还是用在改善农村学校取暖上,全县2.3万学生告别了煤炉取暖的生活。
县委领导说:“灵寿是国家级贫困县,现在还有7.6万人口处在贫困线上,面对他们谁能忍心再去花钱盖办公楼。以现在的财力,不是没有能力建一座办公大楼,可我们还是希望把钱都用到民生方面。无论在哪儿办公,只要老百姓看着舒服,就是最美的县委大院。”
这一席话,道出了灵寿历任县领导心中“民生高于一切”的那把“尺子”,说出了“最美县委大院”美之所在。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最美县委大院”,无不在诉说着一个朴素的道理: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与你有多亲;你将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老百姓就会把你装在心里。
新时代的灵寿,积极对接、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生态旅游大县,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征、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正在向我们走来。
新时代的灵寿,在实现乡村振兴上做文章,在发展生态旅游上促升级,坚持小城镇大战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召开旅发大会,形成“大美灵寿、康养福地”的独特魅力。
如今的灵寿,已经退出贫困县序列。一个美丽幸福新灵寿即将到来。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赵建平 笔名:莒子,别号:公子剑,网名:闲云野鹤。齐鲁出生成长,荆楚求学深造,燕赵从军闯荡。携笔从戎十四载,转业河北审计厅。热爱文学,笔耕不辍,常有文章见诸报刊杂志和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吴秀明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梁会娟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