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知识付费的认知陷阱
最近比较火的罗翔老师说过一句话,我们大部分人,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生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这不是一句消极的话,而是对这个社会客观规律的真实阐述,因为大部分人最终都是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无关你的情商、智商,甚至学历、出身,即便这个过程中你有不服气,进行了各种尝试。
很多人读名牌大学,四年专业课结束了,也不一定敢说对自己的专业多么的精通。
那凭什么短则一周、长则两个月的网络课程,就能让你有明显的进步和改变呢?这比你们的大学教授和教育部的专业教材还厉害吗?
这两年知识付费非常火,火到什么程度呢?
你早上起床难,有人肉闹钟叫你、鼓励你;晚上多刷会手机,群管理员会让你赶紧睡觉,为第二天的奋斗养足精力。这个课程叫“XXX时间管理”,你的吃喝拉撒时间表,要按照老师的课件安排进行。
这个课程不贵,几百块,你可能觉得不多,就当找了一个便宜的管家督促自己,但没几个能坚持下去的。
因为老师不在你面前,他在微信群。学生时代,老师在教室都不一定管得住你脑子一定在课堂。
一个人开始买网课,说明他开始焦虑了,焦虑是好事,代表着危机感,危机感即动力。
我一个朋友一直想学习大数据方面的知识,苦于无门,就连专业书籍都买不到。偶然看到朋友圈有人分享了一篇相关文章。
文章从现状到趋势详细地讲解了数字经济、大数据在各个行业的普及情况,对升级思维和改变认知的重要作用,洋洋洒洒几千字,朋友看的津津有味,仿佛置身于言情小说的关键桥段。
那一刻他上头了,不学习一下就感觉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改变人生的机会。
九块九一周的体验课,朋友每天晚上八点准时打开微信群,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着各种前沿的知识点,即便听得不是很懂,他也像小孩子听故事一样投入。
同学们都在夸赞老师水平高,听完后思维受到了很大影响,认知得到了提升。
朋友每天都认真地交作业,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写心得,做爬虫效果图,忙得不亦乐乎。
一周的体验课结束了,班主任在群里发了一个链接,“大数据升级课”,可以学到更前沿更专业的知识,价格2998。不一会群里出现很多同学付款的截屏。朋友没忍住,也付款了。
升级课上了一周,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听不懂,更别说提高了。
一个月后,群里几乎没有人说话,而老师还在不停地发着讲课的文字。
我说,你被人家“社群营销”了。
“认知”差不多是这两年在各种公众号文章里提到最多的词,“你绝对赚不了认知以外的钱”成了一句非常有魔性的“励志语”,被广泛传播。
认知到底是什么?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关键词:获得知识、应用知识、信息加工、心理过程。
也就是说,你要开始这个心理过程,首先必须有知识或者信息;改变认知的过程,就是改变已有的知识和信息的过程;提高认知的过程,当然就是提高现有知识和信息的过程。
很多课程卖点旨在帮助你改变认知,但它只说到了改变认知的外在方法,比如开阔眼界、拜访牛人这些方法论词汇,殊不知,如果你只是小学文化,即便同马云天天上下铺,你也改变不了认知。
改变认知的本质是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信息储存,是学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学方法。
方法只是工具。给你一套现代化播种机,你就是把整个荒山开垦成平原,水润肥足,给你茄子种,你也长不出来个瓜。
有些课程就像有些中医治疗体虚内寒,它不会让你的现状变坏,但也没能让你的现状变得更好,你一点没变,他的药一点没少卖。
经济形势不太好,国外疫情不稳定,大家都很焦虑,但焦虑不是焦躁,焦虑好歹有考虑,焦躁那就是躁动。
上个月央视曝光了一些教理财的课程诈骗,拜托,这种也能上当?傻子才会把赚钱的方法公开,闷声发大财是人类的传统。
有个人急于发财,看到广告说可以快速挣到10万,学费五千,大喜。交完费,老师回复一句话:找20个像你这样的学生就可以了。
如果你连自己的工作都干不好,凭什么网课就能让你一飞冲天迎娶白富美?
很多网课只是总结了一个我们都知道,只是不精通的“方法论”,通过绚丽的文字和思想包装,让你佩服、给你新奇,迎合、刺激你的焦虑,然后诱导你身不由己的买课。
我关注了一132个公众号,有85个每一周最少两次都在卖自己的课,要么就是在帮助其他公众号卖课。
一个同学同时在学的网课包含了大数据、运营、写作、健康管理、读书、社群等等7种。
我问他学习的效果怎样?他说别在喝酒的时候分心。
当然,我不是在反对所有的知识付费,因为我也没有足够的“认知”就那么确定的认定人家的课程没有用。
只是希望自己在焦虑的时候,擦亮眼睛,由内而外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然后问问爸妈,亲戚朋友,或者老婆孩子,把真的对自己有用的课程选定下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