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挑水的日子

挑水的日子

天大旱那年,我在读小学三年级。母亲过世已半年,父亲既当爹又当娘的忙里忙外,哥姐们也是天天出工队里赚工分。于是,去井边守水的活儿就落到我身上。

那时候还没有自来水。离家100米处有一口井,我们叫“西公井”,井口很宽,井沿高,水位也高,可惜这口井里的水只能用不能喝,所以我们吃喝的水还得到离家500米左右的“菜园井”去挑。

也许因为井的四周都是菜地,才有了“菜园井”的昵称吧。它一直很无私地奉献自己丰润的乳汁,给周边百姓带来极大方便。加上井水清冽甘甜,慢慢地,再远一些的居民也会跑到这边来挑水。

挑水的人越来越多,井底出水的泉眼就有些供不应求。遇上百年一遇的那次大旱,这井就犯了难:井下的泉眼虽然每天也是源源不断地涌出,但流量明显小了,水位也下降不少,更终究抵不住众人一天24小时守在井边,24小时把吊桶放在井底,一有点水就吊上来,有时还是浑浊的泥浆水呢……

没办法呀,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之一,再浑浊总比没有的好吧。

白天去守水的人太多,我也要读书,只能晚上9点过后才去。不到1米4的个头,赤着脚挑着一担空水桶,大人挑的那种。水桶绳子已经结到最短了,还是几乎拖着地面。水桶是木料做的,不懂得是什么材质,只知道空桶已经很重很重,压得我小身板几乎直不起来,肩膀红肿红肿地疼……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孩子会体谅家长的苦心。哥哥姐姐们白天出工已经很累了,我得给他们喘口气的机会。

于是,需要挑水的晚上我都坚持颤颤悠悠到井边,找个人稀的空隙,放下水桶,再把早已收在水桶里面的吊桶拿出来,顺着井沿,慢慢垂下,扣水,上拉。

吊桶大多是铜做的,有些沉,但因为体积不大,勉强还能提得上来,虽然有些摇摇晃晃,伴随着偶尔的战战兢兢——长大后才知道自己有恐高症,低头往井底望时,每每头就有些恍惚。当时一是年纪小,二是只要吃喝正常就是身体好,从来不会想到那么多的病症,所以尽管心里害怕,还是扎稳马步,一点一点地往井里放下吊桶,再一次一次地抠着井底的泥浆水,慢慢往上提——回家沉淀一个晚上后就可以用来煮饭烧水了。

好不容易装满两只大木桶,二哥也踩着时点来了。他还带着一担小木桶,把大木桶里面的水倒出近三分之一到小木桶,然后他挑大的我挑小的木桶,一起回家去。

木桶很重,主要是桶身很厚,其实里面装的水并不多,我们有时一个晚上要来回挑三四次才能把家里的大水缸装满。9个人的家庭,吃水还是比较多的。这样一缸,通常只能吃两三天。

只是家里的水缸填满了,常常已是凌晨时分。稍稍擦下脚,就上床睡觉去了。小孩子头脑单纯,加上守水挑水疲劳,头一沾枕头就一觉到天亮。天天好眠!

四年级时,家里终于拉上自来水,我再也不用大半夜去守水挑水啦,感觉就像放了一个大长假,真幸福!

图片/网络

作家简介

吴秀明(笔名:子非鱼也、非鱼),中文本科毕业,福建省中学高级教师,漳州市作协会员。自由撰稿人,“冬歌文苑工作室”编审,“中乡美”平台和《中国乡村》杂志散文审编室组长。爱好读书、写作、旅游和摄影,已发表作品近三十万字。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0)

相关推荐

  • 申云贵:村前那口老井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唐志平 投稿邮箱 1019474369@qq.com 村前那口老井 申云贵 村前那口老井是一道抹不去的记忆. 老井座落在稻田的一角,是一口吊井.井很深,水面离井 ...

  • 周华景║难忘家乡的那眼古井(散文)

    村里有一眼古井,在路口往南一点的地方,再南面是谁家的老屋,好像故意挡住井的去路.村里人称呼井的量词为"眼","一眼井"或"几眼井",所以,古 ...

  • 吊水:乡村生活的少年记忆|原乡

    南方农村吊水,大致如此 吊水,大概是故乡乡下过去特有的说法,指从水井里打水. 但吊水一词,对故乡从水井打水的描述,特别的形象贴切. 有多贴切? 吊有提取之意.吊水就是从井里提取水. 提取水得有工具.吊 ...

  • 那个年代 那些日子(散文)

    那个年代   那些日子 作者:吴秀明     编排:非    鱼          一.挑水的日子 天大旱那年,我在读小学三年级.母亲过世已半年,父亲既当爹又当娘的忙里忙外,哥姐们也是天天出工队里赚工 ...

  • 【西散原创】吴燕妮作品 | 村庄的老井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自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家乡的山水草木充 ...

  • 周总理身后事:人们躺进焚化炉亲身试验,八宝山古井突然涸竭

    1976年1月12日凌晨,东边刚露出一点点鱼肚白,太阳还没有出来,远处山上的田里依稀可以看到几个劳作的身影. 这日,八宝山公墓附近的一个村民又起了个大早,如往常一样背着扁担和木桶,来到古井边打水. 他 ...

  • 【山西】郭庆娟丨散文/古树.老井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郭庆娟:山西省垣曲县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学,爱好诗词.习作见于<舜乡>.<东方散文>.<垣曲人家>.<作家在线>等刊物和微信平台. ...

  • 当代散文‖【担水,捞梢和淘井】◆樊泽宝

    作者简介 樊泽宝,青岛西海新区六汪人,60后,喜欢文学并用文字记录生活:山东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级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担水,捞梢和淘井 水乃生命之源,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大部分农村人的生活 ...

  • 散文||摆摊的日子

    摆摊的日子 日前,一条"奶奶坚持摆摊三十年"的视频走红网络.看了这段视频,我也忆起三十年前摆摊的日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哥从部队转业回来后,就在镇上租了一个店面,然后开起一家 ...

  • 熊向阳||【散文】 把日子过成诗

           把日子过成诗                        文/熊向阳 时光里,我们的故事一章又一章.岁月流逝,老却了容颜,成熟了心智.在岁月里行走,每个人看似都行色匆匆.好像有忙不完的 ...

  • 散文 ‖过年的日子里

    与往年一样,今年照例回到父母身边,与老人一起度过这个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不同的是,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代之的是凄清沉闷的气氛和牵肠挂肚的心痛.作为大夫,我为自己的无能而汗颜:作为人子,我为自己平时 ...

  • 诵读:【散文】那些日子从没走远,只是在你的不经意间

    那些日子从没走远,只是在你的不经意间 原创/八戒 --那些日子虽然重复且简单一如从前,但没阻隔了思念! 小满来临的日子渭河平原该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应该是最美最有情意的日子.那晴朗湛蓝的天空.一望无垠的 ...

  • 散文:为日子镶上一道金边

    写在夏季 2021-7-15 生活的热浪 从未停止过 每一滴日月的水珠 都带着爱与温柔 为日子镶上一道金边 文/香袭书卷 店铺橱窗里的玫瑰,在陶罐里开出一朵又一朵香槟色的花,我的心被它们炸裂成了一地的 ...

  • 散文《面对日子》二章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在生活中,面对日子,有3种态度:过日子,混日子,奔日子. 过日子的人属于平常心,安于平凡,顺其自然,不俱平淡.不追求大富 ...

  • 散文||相见的日子

    相见的日子 选个好日子--有太阳的日子,有轻轻微风的日子:在雨后初晴的早晨来看他.他不言,我便不语,这个时候,没有比静默更好的方式. 我看他身边的大地已经复苏,白杨树的叶子成为欢快的歌者,新生的苗儿终 ...

  • 散文||疫情的日子里,我想起了母亲

    疫情的日子里,我想起了母亲 王宝华||山东 这场跨了两年的疫情,以席卷的模式吞噬了整个社会.我们做为平平凡凡的百姓,所能做的就是安安静静的在家里--不外出. 从1月24号开始到现在,已经有近一个月不出 ...

  • 散文||平凡的日子也幸福

    平凡的日子也幸福 今天早上,我六点多就醒了,赶紧看看手机,了解一下疫情.好消息!江苏新增病例继续为零,顿时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大概八点半,老公把饭端到卧室.这个假期,我已经习惯都在床上吃早餐了,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