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入门:初学者容易理解“工稳”,那么,什么是“写意”呢?

篆刻是视觉艺术,既然是艺术,就牵涉审美,这对初学者来说,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初学篆刻,到底是学习“工稳”风格的,还是学习“写意”风格的。于是,首先就要明白二者的差别。

老办法,还是举例子:

工稳风格的篆刻,如汪关、林皋、赵叔孺、王福庵、陈巨来这一类,如图:

(汪关的朱文)

(林皋:富贵于我如浮云)

(赵叔孺与陈巨来的朱白相间印)

(王福庵的作品)

它们总体的风格是线条平直光洁,章法匀称端正。

写意风格的作品,如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一类,如图:

(吴昌硕:破荷亭)

(齐白石:天涯亭过客)

(来楚生:换了人间)

它们总体的风格是线条复杂多变,章法欹正互参。

初学者往往会觉得“工稳”风格好入门,也好理解,线条平直,章法规矩。对于“写意”风格,往往觉得不好理解,甚至遇到“写意”风格的作品,也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去欣赏,最主要的是,初学者往往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入手去刻写意印。本文就解决这个问题:初学者应当从哪个方向入手去刻写意印?

从一根线条说说印面的“活力”

一个有经验的篆刻老手,在他的印面上,往往呈现更多的“活力”,给人“活”的感觉,这个“活力”甚至是区隔一个篆刻人是新手,还是老手,那么,这个“活”从何而来呢?

(吴昌硕:海日楼)

在中国书法甚至绘画里(西画不是这样),往往力戒线条平直,除非必要,比如画墙角的平直,比如画桌子的边缘,那是不得不直。

(有生命力的树)

写意类篆刻也是这样,它的线条是丰富多变的,因为它要表现更多的内容,体现更丰富的节奏,或者说,表现更多的“活”。一根线条的“活”,主要来源于它的内部,比如,我们很难见到完全平直的树枝,因为只有弯曲或者转折线的树枝才真实存在于自然界里,它才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屋漏痕”,缓缓滚下的水珠留下的痕迹,实际上也从来不是垂直而下的,而是变化丰富的,因为这颗水珠,受地心引力的吸引,它有生命力,它是“活”的。

(屋漏痕)

书法里的线条,笔的下压、顿挫、疾缓运行、偶尔还有飞白呈现,其实也是为了让线条更有生命力,让它更“活”。写意类篆刻,印中的线条强调这种“活”,印面才会“活”。也即,写意类的印,从每一根线条的“活”着手,把每一根线条刻“活”。

什么是“意”?

写意类的篆刻,主要在于“意”。这个“意”很难解说清楚,它指作者的意图,作者的某种印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作者的某种心境。它更加强调内在的精神,而不是外形。举个例子,同样是表现秋天的原野:工稳风格,着重描绘树木的外形和树木的颜色;写意风格,着重去表现“秋意”、“秋情”或者“秋思”。

同样是表现一茎荷花,工稳风格,要着重精确表现是荷花的外形和荷花的颜色;写意风格,则着重去表现这茎荷花要表达的情感,甚至要传达出这朵荷花的清香。

(齐白石的虾)

同样是表现一只虾,工稳风格,着重表现这只虾的虾须、虾钳、虾身的外形,而写意风格,要表现出这只虾对于水流、光亮、食物的反应……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一般的画家画虾与齐白石画虾的区别:齐白石的虾,是活的,是有思想感情的,不是单纯的“像”。

(齐白石:悔乌堂)

当然,“像”,是基础。就好像我们学篆刻,要从平整工稳的汉印开始学习一样,先把线条位置、角度刻准,才谈得上刻出“意”。

明白了这些,写意印该如何刻,有点眉目了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