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古玉旧时光缝隙中的产物 玉韘(shè)
《说文》曰“韘,射也”,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古时弓箭的弦很细,拉曳时会磨伤手指,将韘佩戴于大拇指上,可免去手指疼痛。历经数代发展,韘的实用功能逐渐消失,造形也产生差异,功能亦从最初的实用之具逐渐演变为象征权利或具有礼仪功能的佩饰。
商代 玉韘 安阳妇好墓出土迄今考古发掘中最早的玉韘见于商代妇好墓,青黄玉质,表面局部白化,并附着少量黑褐色有机质。器身作中空圆筒状,一端齐平,一端为弧形斜面,可套于成人拇指。表面阴刻兽面纹,眉、眼、鼻、口等处另以减地处理作浅浮雕状,刚劲有力的线纹表现具有典型的商代纹饰风格。兽面下方透穿两孔,以便穿系与绳固定,背面下部有一凹槽,可用于勾弦。商代玉韘造形通常与妇好墓所出者相类,整体短小,呈圆筒状,内部中空无底,一端齐平,另端斜口,器壁透穿小孔,用以穿线系绑,即使表面满布纹饰,却仍可显现以实用为主的制作初衷。
商代 玉兽面纹韘 故宫博物院藏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玉韘逐渐丧失钩弦功能,形态也开始从环状盾形向扁平体发展,并最终演变为一种新型的片状佩饰器——“韘形佩”。此期为韘形玉佩形态变化最为丰富的阶段,可谓其发展鼎盛时期。造型,不但更显发达,而且十分夸张。
战国 青玉鸡心佩 故宫博物院藏
战国中晚期 玉韘 湖北博物馆藏西汉早期的玉韘,即使承袭了战国晚期的遗风,但细察下,仍不免看出若干具体的变化。西汉早期,原用以勾弦的柄状凸翼,多被镂雕美化成出廓的凤鸟形,看似实用的韘形器,实则已尽失扣弦射箭的基本功能。此时玉韘出廓的凸饰已演化成左右的附耳状,造型富于变化。值得一提的是,此期凡实用的韘器,因套在食指用以扣弦之需,故皆具一定的高度。相反,对于装饰用的韘形玉佩,因其主要用途在于佩戴,故形态趋于扁平、中孔渐小、纹饰考究华丽。
西汉 勾连纹玉韘 上海博物馆藏
西汉 透雕云纹白玉鸡心佩 河北博物院藏
汉代 龙纹韘形佩 宝鸡青铜博物馆藏西汉晚期的玉韘除继承前期的风格外,还在原几近环绕包围式的形态上,设计布局此起彼兴,也愈趋斗艳争奇。西汉晚期的韘形佩,虽各个妩媚千秋,但也具若干共同的特点。此期的韘形玉佩外观形体趋向狭长的形态发展,孔径亦因而趋小,间或略大,其圆孔也倾于椭圆的变化。韘形佩两侧出廓的凸饰异常发达,甚或夸张式的包围主体的周边。两侧出廓的龙虎或鸟兽纹随形显得格外修长而蜿蜒,或与衬附的云海攀援缠绕,其生动活泼或凝厚简练,皆可领略其时代风采。
西汉 玉韘形佩 河南博物院藏
汉代 玉螭凤纹韘 故宫博物院藏
汉代 玉夔纹韘形佩 故宫博物院藏虽然玉韘演化成了韘形佩,但在冷兵器时代,扳指一直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汉族扳指儿与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儿一般为圆柱体。清代以来扳指渐渐成为一种戴于右手大拇指上,用于赏玩的装饰品,材质多样,玉、水晶、玛瑙、象牙、松石、青金石等,造型多为圆箍状。
清代 玉扳指一组 故宫博物院藏
玉韘/韘形佩
西周 龙纹玉韘 震旦博物馆藏
汉代 心形佩 徐州博物馆藏
汉代 浮雕龙凤纹韘形玉佩 徐州博物馆藏
汉代 透雕兽纹韘形玉佩 徐州博物馆藏
西汉 透雕龙虎玉佩 海昏侯墓出土
汉代 虎形螭纹佩 天津博物馆藏
螭凤纹韘形佩 震旦博物馆藏
龙纹韘形佩 震旦博物馆藏《诗经·卫风·芄兰》:“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玉韘的演变,是社会观念、宗教信仰以及先民的精神世界的体现,千骄百媚的韘形玉饰,更在悠久的中国古玉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