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桥”段

《姑苏晚报》2021年05月31日 B08版

  洛雪

  有人说,水是苏州古典园林的血脉。有水必有桥,于是,便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小桥,梁式的、拱式的、廊式的……应有尽有。古典园林年代久远,在漫长的岁月中,围绕这些小桥发生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使园林这部艺术经典,愈发增加了阅读性和欣赏性。

  拙政园西部连接留听阁与三十六鸳鸯馆的是一座别致的三曲桥,名叫卧虹桥。中间一曲高出三个台阶,铸铁的镂空桥栏,上面还有铸铁的柱子筑就的紫藤架,洋气的铸铁工艺与古典园林的苍古稍稍有点违和。清末(1877),富商张履谦买下了已臻颓废的拙政园西部,重新规划,修建了补园。孝顺的他为了给母亲祝寿,绞尽脑汁,别出心裁亲自设计为老母修建了一座铸铁三曲桥,当时正值西风东渐之时,旨在迎合追求新潮的母亲,取悦寿星。为不失古典之韵,煞费苦心的他特意在桥栏上以篆书铸成圆形的“延年益寿”装饰图案,辅以传统的如意回纹,土洋结合、古今一身,妙不可言。

  穿过拙政园东、中部之交复廊上的倚虹亭,眼前便是一座精致的石板小桥,即倚虹桥。小桥由十六方条石铺就,宽约一米半,桥的四端有四个莲花柱,桥之东侧有盘长铺地,中间镶嵌白色瓷片,十分精美。盘长,是佛门八宝之一,又叫吉祥结,为纵横交错连绵不断的绳结,无首无终,循环不息,寓永恒久远之意。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认为倚虹桥为明代遗构,价值难估。这里要讲的是65年前发生在桥畔的鲜为人知、情动天地的故事。当时任社会教育学院校务委员的谢孝思先生,与校共驻拙政园,他掌管着学院的财政大权,学院的一家一当七根条子(金条,每条重10两)全为他握。临近新中国成立,黎明前的黑暗,时局复杂,为防止意外,1949年4月24日深夜,44岁的他悄然俯身倚虹桥北栏,春水似盈,伸手及水,他小心翼翼地将装有七根金条的布包送入水里。谢老考虑到倚虹桥位置较低,贴水而筑,所以选择在此处投金入水。过些时日,苏州解放,再去倚虹桥下捞取,却不见踪影,惊慌失色。原是虚惊一场,金子比重大,入淤泥甚深,终于,完璧重获。谢老人品如是,加之此后的几十年中,他与苏州园林呼吸与共,难怪如今以其名字命名的星斗与天地同耀,辉洒宇宙。

  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假山迷宫占全园面积的13%,是全方位立体结构的,分上、中、下三层,九条通道,二十一穴山洞。主体假山的北面有座小桥,形似弯弓,故称弓形桥。小桥以花岗石筑成,弧度恰到好处,优美之至。北侧有5个台阶,南面为7级,架于玉鉴池之上。玉鉴池之水,用以托喻法性。桥栏与相连的池边石栏上雕有计54只宝瓶,宝瓶上方以圆孔装饰,十分好看。宝瓶又叫净瓶,与盘长一样,同为佛门净界八宝之一。宝瓶数字54,倍之即108,与寒山寺钟声敲数相同,其中必有讲究。民间盛传,人一生有108种烦恼,听了佛寺108下钟声便能去掉所有烦恼,年年吉祥如意。乾隆皇帝六下江南,1757年,也就是第二次下江南那年,46岁的乾隆帝首游狮子林,不期一见钟情,之后,凡江南之行,必游狮子林。当年,虔信佛学的乾隆就是通过这座充满佛意的弓形桥,携未泯童心,钻进假山,三个多小时上下盘旋而行,气喘吁吁,龙颜成赤,方才“重见天日”,却乐不可支,似乎余兴未尽,坐在弓形桥前,叫宫廷画家为他绘像留念,如今可能在故宫的某个角落里还能找到此画的残片碎纸。然而,乾隆的近乎痴狂的偏爱还没有完,1771年,乾隆令苏州织造主管把狮子林的建筑、山池做成烫样(模型)送京,照此于颐和园分别仿造了两座狮子林。

  海涌桥位于虎丘断梁殿之南,本来这座桥是没有的,后来,修整虎丘景区时,开凿疏通了虎丘环山河,才于1956年修建了此桥。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经费紧张,尽量利用旧石料,进行雕刻再用。石桥落成后,大家都纷纷为桥梁取名,不知是谁说还是叫海涌桥吧,于是,引来一片赞许声。因为,远古时期,此处山丘尚淹没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随着时间推移,地壳运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之渐渐浮出水面,形成这天造地设的雄伟自然景观,人们因此称其为海涌山。直至春秋战国,因阖闾墓葬之后,白虎显迹山巅,全城皆惊,才改称虎丘。桥取海涌之名,既能随时提示人们重温远古的变迁,又能使景观更加吸引游人。这是座仿古的石拱桥,石栏杆上端雕刻着十二只神态各异的石狮,精美的海涌桥成为进入虎丘大门后登山的必经之路,堪称第一个重要景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