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就要像张国荣一样去追梦
第一次看见张国荣是在故乡的露天电影场上,是叫《鼓手》的青春片,80年代的港式热血,纯情励志,张国荣在里面打鼓的镜头特别帅,他的女朋友像画报上的明星一样可爱。看片子的时间,应该是1987年左右,小学操场上挤满了人,黑压压的,大家还不知道组乐队、当乐手是什么事情,只是觉得这个片子好看好玩。
张国荣饰演的男主角陈子洋痴迷音乐却被家人反对,邻居也经常抗议他制造噪音,专业鼓手觉得他打得烂,前辈觉得他玩物丧志没前途,只有可爱的女友支持他。他还是痴心不改,一直要打下去,一个人在天台上打,躲在卫生间打,打出了技术,打出了爱,终于梦想成真,成了乐队鼓手兼主唱。
《鼓手》作为港产青春励志片早有模板,如果上溯回去和1966年邵氏老片《青春鼓王》有一脉相承之处,这是日籍导演井上梅次先生在香港拍的歌舞片,《青春鼓王》搞出了可爱漂亮的气质。后来张彻大导演1972年的《年轻人》也是类似情况,时髦年轻人,组团搞乐队,主演狄龙、姜大卫、午马一个个可伶可俐,年轻粉嫩得可以挤出水。
《鼓手》里演陈子洋弟弟的那个小孩很淘气,经常被人追来追去,有一幕,哥哥躲在卫生间练鼓,他被憋得无处可逃,就从阳台射出了一泡热辣辣的童子尿,浇在楼下行人身上还冒着热气。
1987年,我还是一个没上学的小屁孩,看露天电影还得父亲抱着,人多的时候占不到前排的位子,他就把我高高举过头顶,让我一睹为快。那一晚,小学操场上挤满了人,一阵阵冷风扫过,拴在竹竿上的白色布幕扯得呼啦啦的响,大人们纷纷拉紧衣领,孩子们就往大人怀里钻。
看到这个片子,是因为邻村一位青年结婚了,按惯例请来了乡里的电影放映队来放电影。在冷冽的冬天夜里,高原的星空辽远而清澈,乡村还没通电,放电影必须用汽油发电机,突突地响彻山谷。
天气这么冷,仿佛是应时而作,突如其来地,这时在白色布幕上,被尿憋得无路可逃的张国荣的弟弟,就从阳台射出了那一泡热腾腾、直烈烈的童子尿,在楼下的大婶头上冒着热气。太让人难忘了。
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张国荣、李国荣,只是觉得这个电影好看,里面的叔叔阿姨太帅气了,让我对遥远的城市有一种朦胧向往。不过,当时不理解电影里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妖媚、暧昧的女子,常常在电梯口勾引张国荣,而且张国荣在已经有了女朋友的情况下,还真有些被电到了,不过理智战胜了情欲。
现在再回头去看,明白了一些,这个令张国荣蠢蠢欲动的女人,和现实中满腹理想的张国荣压抑生活一起形成呼应。到最后,终于登上舞台去演奏时,激情释放了,这个女人也来了,还很感动的样子。扮演这个暧昧女子的人谁呢,我仔细研究了演员表,好像没有看到哟。
作为一个励志片,《鼓手》是成功的,像所有的励志片一样,先要塑造一批有理想、有激情、有坚持,却在生活中处处掣肘的“问题人物”,到处抓瞎碰壁,只能慢慢地靠自己的倔强,靠亲情、爱情来激发斗志,搭成理想的琴瑟和鸣。
里面的编剧爸爸是问题人物,陈子洋是,老鼓王也是,单亲家庭中俨然承担着孩子母亲身份的爷爷也是,或者说人人都是,最后一刻水到渠成,梦想成真,这些压抑与不解都一一释然了。
最为出彩的是,张国荣里面演唱的《默默向上游》《人生的鼓手》《我要逆风去》等几首歌,好听,励志,成了经典。
亲爱的理想主义文艺青年朋友们,如果有一天,像《鼓手》里那样,一个失败的前辈拉着你去精神病医院(这个精神病医院,在香港叫青山精神病医院)参观,说你追求的这些东西,太不靠谱,只有精神病人才会坚持,你还能继续折腾下去么。别急着回答我,先去看看电影再说。
管他,你今天的尿,准备落向未来的何处,老天爷才知道。别憋着,趁着年轻,先尿了再说,即便是顶风而尿,至少,现在还不会让你湿了鞋子和裤脚。年轻人就该像张国荣一样去追梦
春风十里,不如你。
书影音,见真心,
花你十分钟时光倒流,读我一篇小文春风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