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场 神明聚集的地方

  一方净土聚集各方神明
  初识真武场,第一印象就是庙多,街道随庙而名,房屋因庙而聚。要问到底有多少,连当地人也说不清楚,只说当年繁盛时“十步一祠堂、百步一庙堂,日日香不断、月月节相连”,可见其盛。
  据志书记载,古镇中央原有一座真武大庙,大庙规模宏大,主殿供奉巨型真武大帝造像,两边屹立周公、桃花以及水火二将。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大庙人山人海,香客络绎不绝,因而名声远播,庙的名气大了,场也自然得名。只是可惜,随着岁月的洗礼,和全镇绝大多数的庙宇一样,曾经的真武大庙也早已荡然无存,也只能在老人的口中畅想那方热闹的场面。
  目前古镇还能寻找到7座庙宇,万寿宫、天上宫、南华宫、禹王宫、三元宫、灵官祠和望乡台。
  万寿宫依綦河而建,檐阶连津渡,古树掩庭院,大门面江而开,两侧石柱上非常精湛地刻着一副楹联“玉诏颁来万古长留忠孝、金册渡出一家都是神仙”,楷法工稳,兼有颜柳之风。庙
  中供奉着被江西人广泛祭拜的福主菩萨许逊许真君,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便是来源于此位神明。
  南华宫位于真武场东部,走进大门,几根粗大的圆形木柱将一座高大繁复的戏楼擎天支起,呈整体悬空之势,各梁细刻历史典故木雕,大堂雄坐前方,巨型扇门花鸟偎依,斗檐斜撑神鹿相伴。庙中供奉的是广东人最为崇敬的禅宗六祖慧能,也就是吟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尖埃”等著名偈语的高僧。
  天上宫位于场北部,与万寿、南华成“品”字排列,由山门、戏楼、内院、厢楼、正殿组成。山门上嵌飞檐楼柱,门头侧翼装点彩绘下山老虎一对,门柱两侧也有石刻对联一副“崇封溯宋元以始,钟灵在闽蜀之间”,横批“天开福运”。院内布局规整,高约10余米的正堂保存完好,中央镂空,屹立神像,两侧悬空设有阁楼,阁楼上配有做工精细的巨大扇窗,其间雕有文字的水缸、残柱四处散落。庙中供奉着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之神,在福建人心中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妈祖娘娘。
  灵官祠位于场中央纵横街道交错之处,可惜当年规模巨大的祠堂大院早已损坏殆尽,仅剩下一个弧形的侧楼和几处模糊的雕刻让人浮想联翩。在不远的地方还隐藏禹王宫和三元宫的遗迹。残墙断楼间,大气的轮廓依稀可见,高墙上的石雕图案和道家纹饰彩绘让人不时惋惜美丽的易失。在禹王宫里,湖北、湖南人供奉着他们最为尊敬的治水英雄大禹,而三元宫则是陕西人祭拜桃园三杰刘关张的地方。
  在场后350米的陡坡上还有一座最为神秘的建筑,当地人都叫它望乡台。它下中上三殿相连,下窄上宽,状如弓背,形成梯次。下殿外墙两侧是两个雕刻精湛的万字窗,分别寓意万德吉祥和万德庄严,墙上有“嘉庆”等字迹。站在望乡台大门,真武场、綦江河和真武渡口尽收眼底,据说这里的神堂中曾经供奉着阎罗、判官等诸多神明,极为少见。除此之外,场上雕刻云纹、花草等图案的石头柱墩、长满青苔、大小不一的石头水缸,基本家家都有,其规模让人大吃一惊,足见当年庙堂之多并非空谈,只是可惜当年鳞次栉比、烟火相连的景象再难以想象。
  神秘庙宇群暗藏古镇身世之谜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样一个小小的古镇聚集了来自如此多的庙宇祠堂,而其中祭拜的神明又为什么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就不得不从古镇的身世一一说起。
  清初,这里还仅是个竹筏野渡,一片荒滩野水,上下十里了无人烟的地方,而震惊中外的“湖广填四川”运动将来自于江西、福建、广西等全国十几个省份的大批移民带到了这里。从此,大家在这里一起耕耘、一起繁育、一起融合,曾经的莽荒之地慢慢变成了富甲一方的商贸重镇。真武场因客家人而起,客家人也因真武场安生。
  长期的异乡生活,只有同乡互相帮助、紧紧抱团才能规避风险,故乡崇拜的神明自然也成为了凝聚同乡力量最好的精神基础,于是以庙宇为形式的同乡会馆孕育而生。一方面,同乡在这里举行祭奠和各种文化活动,告诫族人勿忘家乡、勿忘祖先;另一方面,以此为场所开展教学、施舍、救助、议事等重要活动,联系感情,促进团结。
  作为移民社会“精神中心”的会馆在继承各省移出地本原文化的同时,又在本地与多种文化融合转化,形成了独特的会馆文化,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深远。其实所谓神的乐土,归根到底其实是众多客家人的精神家园,众多的庙宇隐藏着客家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在异乡的崭新生活,正如当地人口中的五大宫,其实都另有名字,它们叫万寿宫为江西会馆、南华宫为广东会馆、天上宫为福建会馆、禹王宫为湖广会馆、三元宫为陕西会馆,还有消失的浙江会馆、山西会馆等等。
  客家人来自五湖四海,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以及耕作方式都各有不同,所以小的纠纷和摩擦也时常发生,双方谁也不服,动辄就扯动了两个省客家人的敏感神经,怎么办?到灵官菩萨那儿去判。于是灵官祠这个庙宇也有了它新的用途,平时烧香拜佛,人声鼎沸,一到争端发生的时候,它又成了独具客家特色的裁判机构。大家来到灵官祠,捉来鸡公,放血赌咒发誓,纷争双方反而下跪磕头,向灵官诉说事由,然后再由全场德高望重的族长们作出裁断,并向灵官保证公平公正。
  和所有真武的庙宇一样,山上的望乡台也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祭拜神明的地方,其中蕴含的移民文化和客家风俗更加让人体会到客家人复杂的心路历程。“家乡在何处,何时归故里”,这是环绕在无数客家人心目中永恒的心结。生前苦苦扎根异乡,死后也难魂归故里,祈求的只是在黄泉路上,能再登高望远,看一眼自己祖先世代居住过的地方,最后表达一下深深的思念。于是,客家人在场外最高的山坡上修庙筑台,便于亡灵在月夜登高观望故乡。望乡台是世代客家人思念亲人最为神秘的地方,取《百鬼夜宴》“望乡台乃解众鬼思乡之苦之地也”之意,于是在当地客家移民中也有了“一步踏进鬼门关,二步走上黄泉路,三步进入望乡台,阳间亲人哭哀哉……”之说。
  近年来,随着寻根热的兴起,“湖广填四川”的历史再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大家开始苦苦找寻自己祖先的足迹,才陡然发现,那次刻骨铭心的大迁徙留下的客家遗迹早已难寻踪迹,遍寻巴蜀两地也仅仅找到客家移民会馆20 所,而小小的真武场也因其保存完好的会馆群成为西南地区数一数二研究客家文化的珍贵“实体”。数百年过去,时光的浸染早已模糊了祖籍的界限,新川人的称呼,大家已难分彼此,但不管历史有着怎样的评说,祖先们历经千辛万苦、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又披荆斩棘,在一片莽荒中建立家园,确应为我们深深铭记。我想,这才是人们络绎不绝、千里迢迢来到真武寻根问祖的根本原因。真武场,这个客家文化的活化石,也应该为见证了这段历史而永远在巴蜀大地上留下它光辉的一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302623.ht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