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烟雨纷纷清明节,这些腾冲民俗你知道吗

清明,既是节气
又是追思故人的节日
细雨纷纷,烟柳垂泪,行人断魂
是对逝者的缅怀
万物生长,惠风和畅,天清地明
是对生者的祝福
万物有灵,春发几枝,懵懂初醒
是对灵者的启示
……
清明节习俗
清明不光是一个节气,还是我们祭奠先祖的日子。
腾冲民间传说,土地山神守着阴间的大门,亡故之人下葬入土后,他的亡魂便进入了阴间。在清明这天阴间的大门打开,人们敬献膳食,供入土为安的亡魂享用。
清明节扫墓、祭祀的行为,在腾冲民间大体分两种形式。
腾冲中部地区
腾冲中部地区一般扫墓与祭祀分开进行。
于清明节令前一天,带上柳枝、清水、香烛等,到祖宗坟前扫墓,插的柳枝要浇上清水,再于坟前插一炷(或三炷)香,并带一枝柳枝回家插于大门之上。
在清明节令的十余天内任选一天,邀亲友到本姓祖茔地修整坟墓,铲除荒草,并带上土锅子、凉米线、水果、酒、茶等邀族人共同祭祀祖宗,结束后一起享用美食。返回时以特制旗子插于坟头,以昭这里后继有人。
腾冲南北部地区
腾冲南部和北部的人家一般扫墓和祭祀合并起来一次举行。
在清明节令的十余天内任选一天,邀同族及亲友,带着竹条为杆粘制的五彩小旗,挑上家里做好的土锅子等美食,到祖坟前燃放鞭炮、扫墓、铲草、培土,将旗子、香插于坟前,将美食祭祀祖宗,结束后一起享用美食。
过去,腾冲几乎每家每户在清明时节都要到祖宗坟前和后土碑前烧香焚纸、燃放鞭炮、献食以敬。现在,在政府的倡导下,腾冲人不再带火种上山,改为文明祭祖。
△图片来源腾冲文创
清明节缅怀英雄
“斯人已去,正气犹存,殷殷在怀,不敢或忘”。
△图片来源腾冲文创
腾冲——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是一座血与火淬炼的丰碑,也是英烈们永远的家。
△图片来源腾冲文创
腾冲,更是一座感恩的城市。多年来,清明节到国殇墓园祭拜的人络绎不绝,腾冲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祭奠抗战英烈、缅怀抗战史迹。
△图片来源腾冲文创
清明节踏青
常常对清明节有一个疑问:为何古人缅怀逝者,会选择一个草长莺飞、花繁叶茂、生机最盛的时节?
△图片来源沙沙野
我想,这大概蕴含着中国人万物轮回的生死观吧。
马站“鹅毛树”
相传朝廷为感谢从洪武到永历(或吴三桂灭亡)的三百年间董氏族人在腾冲为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的贡献,赐了一株珍贵的“鹅毛树”种。
△图片来源周应洪
董氏族人将鹅毛树栽在董春的坟墓之后,作为永褒忠孝的纪念。
△图片来源周应洪
当朝皇帝是否用这棵“鹅毛树”效仿晋国重耳对介子推的崇敬与怀念来表达对董春的忠孝之情我们无从得知。
△图片来源周应洪
但是清明节赏鹅毛花的传统一直保留。
△图片来源周应洪
清明节美食
腾冲土锅子
土锅子是腾冲人在清明节时必做的一道美食。精选土鸡和鲜排骨熬成底汤,配以芋头、山药、排骨、黄笋、酥肉、泡皮、蛋卷等十几种食材,依照“底荤上素”和“耐煮在下、鲜嫩朝上”的原则,层层放入腾冲本地特色土陶里,微火慢煮。
将美食祭祀祖宗,结束后一起享用美食。山野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不经意间,亲情也升华其中,让人倍感温馨、愉悦。
粘米团
每逢清明时节,蒲川家家户户都要用染饭花做粘米团,祭祀先祖。
△图片来源濮兴江
黄花糯米面揉团捏扁,包上芝麻花生红糖馅,裹上浸泡过染饭花水的黄糯米,一团团放到蒸锅里,在米团上洒满一层黄米,用纱布蒙紧蒸熟。
△图片来源濮兴江
祖先坟头,米饭金黄,香飘百米,几杯白酒,蕴满对逝者的奠念。
△图片来源濮兴江
金灿灿的粘米团在阳光照耀下格外诱人,黄花糯米团香软回甜,花生芝麻红糖馅入口即化。
△图片来源濮兴江
黄花粑粑
“迎春花,开黄花,朵朵张开小嘴巴,回家去做黄花粑粑……”
△图片来源龚德涛
依时而食,是人类和大自然的默契约定。清明节前后乡下的田野地埂上,许多黄绒绒的小花冒出了头。
△图片来源龚德涛
黄花,学名“曲鼠草”,又称清明草,属于菊科类植物,有镇咳、祛痰、治气喘等功效。
△图片来源龚德涛
将黄花切碎捣汁与糯米粉一起搅拌,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放入馅料,包上洗好的芭蕉叶,放入蒸锅里蒸20分钟左右。冷却后可煎、可蒸、可火烤。
刚做好的黄花粑粑是最诱人的,鲜嫩的花叶融进糯米的清香,扑鼻而来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清明节祭祖扫墓,踏青赏春
如花飞逝,如月空明
人们既可怜花悲月追思故人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
人们也可纵情山水活在当下
辩花识树,见草认竹
人们还可找寻人生得与失
……
编 辑:赵庆祝
责任编辑:杨雪花
审 核:郭云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