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天吃的食材,换个做法能消积、祛湿、开胃
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了控制孩子不积食的重要性,给孩子消积食,利用好日常的一些食物,就可以有不错的效果。就比如今天跟大家说的锅巴、炒米、焦三仙。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家长和我的感受一样,我发现自从有了电饭煲以来,米饭没有以前香了,无论大米本身材料多好,缺了那点烟火气,就是不一样。
今天我们的孩子,虽然从食物选择的角度来说,要比过去丰富得多得多得多,但是体质却越来越差,脾胃不好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我觉得和食物的烹饪方式发生改变也有很大关系。
今天说的几种食物,都是用火炒制的,甚至焦化的食物,能够改善孩子脾胃虚寒、胃口不好的状态。
脾胃虚寒、腹泻,锅巴、炒米能帮忙
很多家长觉得我们天天吃的大米,能有什么大的用处,其实大错特错,今天能被端上我们餐桌的食物,都是祖先上千年精挑细选过的,没有一种是没什么用处的。
我也要纠正大家对药食材的认知方式,很多人觉得药材贵的好,常见的不好,不是这样的,什么东西有什么东西的作用,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药材贵说明它可能比较稀少或者难以获得,并不一定是效果多么好。锅巴和炒米,便宜常见,但是适合孩子,有效果,就是好的。
锅巴也是药,能补气运脾,消食止泻
焖饭时紧贴着锅结焦成块的一层饭,就是锅巴。锅巴这味药,很早就被拿来入药了,《纲目拾遗》中记载,锅巴味苦甘,性平,具有补气运脾,消食止泻的功效。
名中医蒲辅周曾经用焦锅巴,加上山楂、神曲、砂仁、鸡内金、莲子等药食材,制作成逍遥丸,名字叫锅焦丸,主治脾胃虚寒。
考虑到锅巴是比较硬的东西,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适当吃一些,每周1-2次,是可以帮助孩子健运脾胃的。给孩子吃得不要过焦,稍微金黄色,口感焦脆即可,焦黑色的已经糊了的就不要吃,吃的时候一定要多嚼一会。3岁以内的,因为牙齿、脾胃都还没发育完全,就不建议给孩子吃。
大米炒一下,变身祛湿药
与锅巴类似的食物,就是炒米了。将大米放到锅里炒,先烧热锅,锅里不可以有水。中火慢慢炒,直到大米开始变黄,就要加快速度翻炒,改为小火,翻炒到大米变成金黄色,香味扑面而来,就可以关火了。
关火以后,为了防止锅的余温让米变焦,还要再翻炒2~3分钟。炒制完成后,找个罐子密封起来,不要暴露在空气中。
大米被炒制过后,能激发食欲的同时,还有了一些祛湿的功效。如果孩子湿气比较重,比如舌苔滑腻有水汽、舌边有齿痕、大便软烂挂壁等症状,都可以用开水冲泡炒米代茶饮,祛除湿气。平常煮粥,也可以放入一半的炒米,能起到一定的效果。炒米粥,每周可以喝2-3次。
消积的焦三仙,使用要适度
同样的焦制的食物,还有大名鼎鼎的焦三仙,这个我们平常总有家长问,顺便说说。焦三仙是指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这几味药材:焦山楂是消油腻或者肉食的,就是把普通的山楂炒焦;焦麦芽能够消化淀粉类的食物,是把发芽的麦子炒焦得来;而焦神曲则是一些面、麸皮、杏仁粉、赤小豆粉、青蒿等药物汁液,一起发酵,再炒焦而来的,有很好的消积导滞的作用。这三种焦制的药材一般是入药用,可以消解积食。
一般而言,像炒制的,甚至焦化的食物,都会比较偏温,能够缓缓地起作用,也会比普通的效果更持久,更适合体质虚寒的孩子。使用的时候,每周不可超过2-3次。
综上所述,日常做好消积、健脾,方法其实是很简单的。家长花点心思学会判断,利用好日常的食物,顾护好孩子脾胃,慢慢地,孩子体质就会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张世卿,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针灸、推拿、中药和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眩晕、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及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强直性脊椎炎、骶髂关节炎、中风后遗症、小儿腹泻、小儿脑瘫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