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时间,今天晚上咱们聚聚吧
《梦归田园 孟浩然传》读完了,掩卷沉思,就有了标题文字中的感触。
普通甚至庸常的日子里,我们听得太多了哪天聚聚哪天一起坐坐哪天喝点儿……哪天,到底是哪一天?没有多少人真的用心去确准。
日子流水一般过去,有的人也流水一般离开,也终于无可奈何的确定:哪天,就是永远也不再有机会的那一天。
读到王维哭着写给孟浩然的诗歌,我突然想跟每一个老朋友喝上一杯,就在今天,就在今天的晚上。
江南的春天正在老去,回返路上的一场雨,清凉,缺少酒的温度。
我知道,我想得很好,可现实是,我和那些可以一醉方休的老朋友,都隔着远比当年王维与孟浩然之间还远的距离。
阅读的一些随手记,分享在这里。
孟浩然黯然离开长安之际,王维写给他的赠别诗可谓推心置腹情真意切。
王维理解孟浩然,也清楚孟浩然的优势与劣势,在官场人情世故方面,孟浩然几乎与李白有相同的短板——自以为身怀济世救国之能,其实并无官场游刃有余的能力——说到底还是性格使然。
正所谓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李白与孟浩然两人之间的相像,恰如后世苏轼与黄庭坚之间的相像,只是两人在人情世故方面远远比不上苏黄了。
多了解一下古人,有助于做人。这是读书的意外收获之一。
再读孟浩然这首小诗,竟然有了决然不同于语文课本上读这首小诗的感觉。
读语文课本上的古诗,总有看水中月和观笼中鸟的飘浮与拘谨,远不是那种高山空谷仰望明月和目瞩苍鹰盘桓高飞的畅快。
一首古诗,如果庖丁解牛一般拆解起来,总觉得是一件煞风景的事。
经典古诗,品读起来更值得体会和享受的是那种心有戚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
不知你是怎样的看法?文末留言,一起聊聊。
不论是顺势而为,还是借势而为,首先要看清“势”之所在“势”之所向,否则难免无的放矢南辕北辙。
一条河流,河水之势固然清晰可辨,行舟水上,还依然要对漩涡、暗礁、急弯、落差……诸般影响“势”之走向的因素做到了然于胸,否则还是难免有翻船丧命的风险。
正所谓小心行得万年船。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太多趋炎附势之人之举,因为急功近利,所以很容易对所趋附之人之势缺乏足够分辨,以至于落得一个覆巣之卵的下场。
这段话也是整本书难得一见的亮点。
我从中读出的并不是安于现状与命运的摆布,更不是随波逐流,相反,我读出了“大势所趋”,并以此感悟调整自己的方向,向着目的地小心谨慎前行,绝不止步。
孟浩然生前一直盼着王维能有机会到他生活的地方看一看走一走,也让他尽一下地主之谊,尽一份兄长之谊,从而表达对王维的敬意和谢忱。
或许,孟浩然并不是这样的初衷,内心想法和情绪恐怕很复杂。人已远去,一切成空。
王维来了,却再也见不到孟浩然。
这首诗带着王维无法言说的心痛。真正的痛,是痛得无声无息,连眼泪滑落都感觉不到的痛。
汉水日夜不息的东流,大哥一去不返。回想往事,仿佛昨天。那一刻,王维的心除了疼痛,恐怕是深不见底的落寞。
故人在,故人家乡是故乡。故人不在,故人家乡是异乡。
孟浩然离开120多年之后,晚唐著名诗僧齐己出生,多年以后,齐己路过鹿门山,追忆前人,为孟浩然写下《过鹿门作》一首:
诗僧齐己的诗句,有一种空灵静寂之美,这跟100多年前孟浩然的很多心绪相通。同频共振的人,不受时间空间的阻隔。
后世依然还有人懂得孟浩然,对孟浩然来说,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好的纪念呢!
2021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