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国建: 母亲炖的那锅鸡汤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母亲炖的那锅鸡汤

作者 | 姜国建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二十年前,母亲炖的那锅浓香的鸡汤,一直温暖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我在南阳工作,想要回趟老家,看看住在乡下的父母。家里还没有电话,有事得提前一天打电话到村子里的代销店,然后再捎信到我家,转告母亲,第二天我要回去。
由于时间紧,走之前我和妻子计划着行程:先绕道去看望一下姑妈,中午再赶回我们家,和父母一起吃午饭。
汽车一路颠簸,到达姑妈家时,已经临近中午了,热情的姑妈说啥也不让走,午饭就只好在姑妈家吃了。
正是因为吃了这顿饭,把母亲精心炖煮的那锅鸡汤给剩下了,连同母亲失望的神情,永远定格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午饭后,急忙往家赶。一进院,就看到母亲正在厨房忙碌着,切菜洗碗,烧锅炖鸡。看到我们回来,非常开心,兴奋在她心中划过道道温柔的涟漪,满脸慈爱,心疼地招呼着。
“饿了吧?都这时候了,赶快洗手吃饭吧!”
彼时,厨房里弥漫着浓浓的香味,锅里炖的鸡,酥烂脱骨,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香气四溢。
“妈,中午俺姑不让走,午饭我们已经......已经吃过了......”
妻子小声的嗫嚅道。我们心有愧疚,像是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不是怕母亲责备,而是,不忍直视她那失望的眼神。
透过满屋氤氲的蒸汽,我还是清楚地看到,母亲的眼中有点点泪光闪过,脸上的惊喜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叹息、无奈和失落,那感觉就像是涨满的气球,一刹那瘪了下来。
那时的我,眼前浮现的是——
得知我们要回去,平时节俭的母亲,把恩养了一年多的老母鸡,头天晚上就关紧笼子,生怕逃跑。甚至,无数遍的在心中盘算着:第二天宰杀哪只、要用什么佐料、怎么样烹饪味道最好?天一亮,小心翼翼地守着鸡窝门,猛地一下逮住,和父亲一起,宰杀、褪毛、配料、翻炒.......红彤彤的炉火,映衬着母亲喜不自禁的脸庞,想象着我们大口大口美滋滋地吃着她精心烹饪的佳肴,而她就守在旁边,笑咪咪的看着,温暖的笑容、满满的幸福,随着炉火一起跳跃、欢腾......
那一刻,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一切的解释,在此时的母亲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年少时,母亲牵着我们的手,形影不离。成年后,我们衔着梦想,飞向远方,一个个离开家,去到一个母亲无法抵达的遥远。
我们的世界很大,身边的爱人、孩子,职场的事业、工作,数不清的同事、朋友,忙不完的招待应酬,把时间都给了别人。然而,父母的世界里,却只剩下了我们,心里装的全是儿女......
直到,时光在她脸颊上,书写出岁月的华章,尘封在纵横的皱纹里,荒芜在思念的扉页上,期待我们抖落尘埃,去翻阅字里行间浸泽的墨香!甚或,卑微到靠熬制一锅浓香的鸡汤,诱惑着我们的味蕾,守候成思念的远方.......
以致于,多年后的今天,每每想起,仍深感自责、内疚和心酸,后悔当时没用善意的谎言,哪怕撑破肚皮,也该端起大碗,将那锅添加了母爱的鸡汤,喝它个精光!也免得成为我心中,永远无法自我原谅的痛、挥之不去的殇。
时光荏苒,这一晃,就是二十年.......
今天,母亲离开我已经十四年了,但那锅香浓的鸡汤,却一直滋养着我的身心,伴随我一路奔波,一路成长。

作者简介

姜国建 ,社旗县陌陂镇贾楼村人,现居家生活在成都,一边工作一边休闲,偶有文字见诸报端。

中间为作者本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