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胸怀

教师的胸怀

李广生

智慧与胸怀成正比。大智慧必然藏于大胸怀,大胸怀必然催生大智慧。古今中外,可以称为“智者”的人,无不虚怀若谷、胸怀天下,而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最多有一些小聪明。管理智慧来自管理者的胸怀,教育智慧蕴藏在教师的胸怀中。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老师算不上宰相,肚子里用不着跑船,但也是“王”——孩子王,因此非要有点胸怀和肚量不可。古人云:有容,德乃大。所以每个教师都可以先抛开师德建设的繁文缛节,拍拍胸口问自己:我的胸怀如何?
何谓教师的胸怀?首先要能容人。学校的孩子千奇百怪、形形色色,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教师小小的心房怎么能容下呢?唯一的办法是:向每一个孩子敞开心扉。有的孩子和老师“对脾气”,老师喜欢,没错,天经地义;有的孩子脾气秉性、言谈举止和老师“不对付”,老师不喜欢,也可以理解,人之常情嘛。但无论怎样,老师都要向他们毫不保留的敞开心扉,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能因人而异。教师可能不喜欢某个孩子,但绝不歧视这个孩子,教师可能看不惯某个孩子,但绝不看不起这个孩子,这才是为师的胸怀。教师的心扉敞开的越大,走进教师内心世界的孩子越多,这些鲜活的生命不断丰富、拓展教师的心灵,使教师的胸怀愈发博大。
有些教师的心扉因人而异,有时候大门洞开,有时候深锁紧闭,还有的时候只开一条小缝,全看门外站的是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喜欢的孩子统统塞到角落或干脆驱除门外。面对孩子的不满和别人的质询,他们的理由是:让孩子受点儿苦,给他们点儿教训。而我认为,任何离开平等的做法都不可以称作教育,实事求是地讲应该叫打击,刻薄一点儿说,是暗算。
孩子出现问题、犯了错误,应该批评,但不能歧视,失之公平。即使“用刑”也要带到“大堂”去,按律用刑,光明正大的“打板子”,不要拖进“后院”,动“私刑”。而逐出门外、让孩子流落街头,只能说明教师的胸怀不够开阔。
有的教师说:我毕竟让绝大多数孩子住进宽敞明亮的房子,呆在狭小潮湿的角落和流落街头的孩子只是个别,综合评价的话,也是功大于过。表面看,这话很有道理,可是如果推己及人、换位思考一下,你会发现:教师百分之一的失误对于某一学生而言,则是百分之百的失败。在教师的从教生涯中,由于这样和那样的原因,肯定会留下一些遗憾,和我们几十年的工作历程所取得的成绩相比,不过九牛一毛、无足挂齿。可对于某一学生而言,他得到的可能是伴随一生的痛苦回忆!
其次要能“容事”。孩子进步了,教师欢欣鼓舞,孩子退步了,教师怨天尤人;孩子取得成绩,教师喜上眉梢,孩子犯了错误,教师不依不饶。这就算不上胸怀。胸怀宽广的教师胜不骄、败不馁,闻过亦喜,而不是心浮气躁、怒火中烧。不可否认,很多教师出于对孩子负责,因孩子退步而着急。这一点儿没错,教师的崇高正在于此。但必须建立在宽容的基础上,否则,极容易走向反面。有的老师爱和孩子“较真儿”,面对孩子的错误或“另类”非要弄出个子丑寅卯不可。这种“执著”常常生出一些和崇高和伟大背道而驰的做法。究其原因,胸怀不够而已。
千万不要误会,我绝没有纵容和姑息的意思。我提倡教师的胸怀和气度,面对孩子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既要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又要学会等待孩子成长。胸怀决定心态,心态改变了,一切都会改变。
“孩子毕竟是孩子”,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老话儿。如果深究起来却有很深的含义。一是强调孩子的特殊性,即身心尚未成熟的特殊人类群体,要以孩子的标准衡量孩子,要以孩子的方式对待孩子;二是强调孩子的权利,他们有获得关心、保护和教育的权利,还有犯错误的权利。如果孩子能全面把握自己,还要教师干什么?如果孩子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那他还是孩子吗?岂不是任人操纵的机器?
宽容,人类最重要的美德之一。人类历史的诸多灾难和现实社会的诸多纷争,都是因为缺乏宽容引发的。所以我们赞美宽容、呼唤宽容、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孩子如何才能形成宽容的品质呢?即使教师把宽容掰开了、揉粹了讲解,让孩子会背、能写,恐怕也于事无补。无非多几个表里不一、油嘴滑舌的市侩小人而已。对学生埋怨最多的教师,常常接受学生最多的埋怨。宽容只能通过宽容来培养,在教师博大的胸怀中孩子体验到宽容了,他也就学会了宽容。
教师以一颗宽容之心待人对事,在教育过程中、在管理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思路随着心胸的开阔而展开,智慧油然而生。
(0)

相关推荐